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资金的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正常的经济活动已经不可能完全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民间信贷活动的空间增加,民间信贷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存在着利弊,如何更好更规范的利用民间信贷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民间信贷一方面在解决了个人、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盲目、不规范的现象。并逐渐影响着一些中小企业、和集体经济部门,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金融业的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针对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还有如何让其健康的发展谈谈个人的感受。
关键词 民间信贷 现状 金融 融资
信贷又称为信用,所谓民间信贷就是指民间的资金的贷款来源于非正式的金融机构,在我国民间信贷有着悠久的历史,民国时期发展最为活跃,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消亡,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间信贷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城乡发展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表现的发生液变得多样灵活,但由于民间借贷尚不够规范,在经济的发展中带来了他的不利影响,因此民间信贷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社会、金融业的关注与重视。
1 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
1.1信贷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贷发展势头呈上升趋势,民间借贷行业显得十分活跃,是农村、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借贷的主要来源。民间信贷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因而转向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往往是需贷款的企业出具借条,没有还款的期限,借贷的利率在1分-1分5厘之间。二是民间信贷用发放比正规金融机构利息更高的高息借贷。这些信贷资金往往是那种资金相对富裕的私人业主和小企业,他们在资金充裕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的情况下,为了给寻求新的出路,则向资金相对缺乏的的个人和企业发放高额利息的贷款。需贷款者出具借条,同时约定还款期限,利率在1分5厘一3分之间。第三是农村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这种现象是最普遍。有些出具借条,有些没有,借贷的利率大多是口头约定的,一般是1分。目前民间信贷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借贷的主要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信贷在法律法规上还不具备合法的地位。
1.2民间信贷活跃的原因
我国民间信贷的产生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早的信用形式,民间信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民间信贷也犹如雨后的春天,迅速发展并壮大。同时,我国是传统的、典型的“土乡社会”,因此也深深的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当中,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了解信任,导致民间信贷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生存空间。
在正规金融机构资料需求与供应之间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对资金的不合理安排,导致形成了呆账、死帐比例居高不下,在农村,正规的金融部能够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也导致民间信贷用了他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信贷政策的影响加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县城金融机构的存贷差距加大,许多国有金融机构出现了信贷的负增长,一方面造成了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沉淀,另一方面哪些中小企业与个体业主急需资金却不能满足,加之许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私营业主的信贷积极性不高,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把信贷权限回收,中小企业的信贷显得十分艰难,金融机构对信贷的门槛要求很高,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达不到信贷的要求,所以难以达到贷款条件,因此他们只好求助于民间信贷。
我国正规的金融机构与民间信贷是不兼容的,正规的金融机构有受到制度的保护,处于垄断地位。例如《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的设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而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城乡经济的多元化的需求,民间信贷以“灰色”的形式出现。
金融监管的不到位,基层监管部门任务重、人力有限。民间信贷又极具隐蔽性,监督起来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对于民间信贷的管理又无明确的规定。所以使得民间信贷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发展条件、
2 民间信贷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2.1负面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也迅速发展,资金的供需矛盾也迅速加大,同时民间信贷活动的增加,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个人、企业以及其他的需求,弥补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闲散资金起到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在向集体经济部门渗透,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产生消极你利的影响。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将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
首先,民间信贷的大量涌入,会加之企业的负担,使企业深陷信贷的恶性循环之当中,企业的高息信贷会加重企业的财政负担,是本来效益就很差的状态陷入更深。犹如雪上加霜。来自民间的信贷虽然可以在一时之间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但企业从此受到了高利贷的影响,制约了企业的效益,得不偿失,企业增值有限,导致难以到期偿还债务,又通过吸收新的信贷来偿还债务,从此企业就陷入了这样恶性循环。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导致其破产。
其次,容易产生债务纠纷,由于民间信贷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缺乏监管。往往具有不规范性,容易造成对权益当事人的利益损害。它的操作具有不规范、缺乏稳定,具有盲目性,容易引起纠纷;民间信贷具有经营范围广,金额小的特点,最容易在社会的底层产生,一旦发生借贷的纠纷,将产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威胁。民间信贷如果发生欠款不还的情况,往往是通过暴力回收借款,威脅到借贷双方是人身安全。还有一些利益阶层,利用民间信贷参与黄、赌、毒等活动,给社会带巨大的不两影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高额的利率也给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民间信贷的利率一般会比正规的金融机构高出3-4倍,这样的利率不但加重了经营者的财务负担,形成了信贷的恶性循环,最终会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就了一些食利阶层。
再次,民间信贷的社会信用难以控制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许多企业利用民间信贷讲社会闲散资金注入到本应被淘汰的企业当中,不但不能救活企业,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他们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扰乱金融秩序。这些企业为了偿还民间信贷的高额利率,对正规的金融贷款采取逃避、拖欠等手段,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正面影响
可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引入现有的社会生产之中,对于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是建设有重大作用,民间信贷在农村的发展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影响压力加大,促使其充分挖掘内部的潜力,改善服务,建立新的信贷体系。同时,这种正规的金融机构也可以促使民间信贷把高息的现状改善,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民间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这种良性的和谐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双方自我的发展,形成互利与合作。
民间信贷的发展归结于我国金融业资金的分配不均,它满足了市场需求,缓解了资金紧缺的压力,成为正规金融也的有效补充,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许多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缺乏资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民间信贷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资金支持和来源,缓解了农村资金需要的压力,使其可以正常的生产生活,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做出了贡献。
结束语
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正规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可以是民间信贷有自己的生在土壤,我们要辩证的对待民间信贷的发展,一方面加强监管,规范民间信贷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的资金协调,加快我国市场利率改革,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缩小民间信贷的生存空间,改善市场的供求关系,与此同时,加强对民间信贷的监管力度,明确的规定区域性的民间信贷的活动方向与活动范围,以及利率的标准,将民间信贷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对于民间信贷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间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互补。
参考文献:
1 马红曼,让民间信贷合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2009
2 罗建梅,推进民间信贷阳光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与战略2009(5)
关键词 民间信贷 现状 金融 融资
信贷又称为信用,所谓民间信贷就是指民间的资金的贷款来源于非正式的金融机构,在我国民间信贷有着悠久的历史,民国时期发展最为活跃,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消亡,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间信贷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城乡发展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表现的发生液变得多样灵活,但由于民间借贷尚不够规范,在经济的发展中带来了他的不利影响,因此民间信贷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社会、金融业的关注与重视。
1 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
1.1信贷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贷发展势头呈上升趋势,民间借贷行业显得十分活跃,是农村、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借贷的主要来源。民间信贷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因而转向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往往是需贷款的企业出具借条,没有还款的期限,借贷的利率在1分-1分5厘之间。二是民间信贷用发放比正规金融机构利息更高的高息借贷。这些信贷资金往往是那种资金相对富裕的私人业主和小企业,他们在资金充裕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的情况下,为了给寻求新的出路,则向资金相对缺乏的的个人和企业发放高额利息的贷款。需贷款者出具借条,同时约定还款期限,利率在1分5厘一3分之间。第三是农村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这种现象是最普遍。有些出具借条,有些没有,借贷的利率大多是口头约定的,一般是1分。目前民间信贷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借贷的主要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信贷在法律法规上还不具备合法的地位。
1.2民间信贷活跃的原因
我国民间信贷的产生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早的信用形式,民间信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民间信贷也犹如雨后的春天,迅速发展并壮大。同时,我国是传统的、典型的“土乡社会”,因此也深深的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当中,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了解信任,导致民间信贷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生存空间。
在正规金融机构资料需求与供应之间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对资金的不合理安排,导致形成了呆账、死帐比例居高不下,在农村,正规的金融部能够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也导致民间信贷用了他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信贷政策的影响加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县城金融机构的存贷差距加大,许多国有金融机构出现了信贷的负增长,一方面造成了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沉淀,另一方面哪些中小企业与个体业主急需资金却不能满足,加之许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私营业主的信贷积极性不高,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把信贷权限回收,中小企业的信贷显得十分艰难,金融机构对信贷的门槛要求很高,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达不到信贷的要求,所以难以达到贷款条件,因此他们只好求助于民间信贷。
我国正规的金融机构与民间信贷是不兼容的,正规的金融机构有受到制度的保护,处于垄断地位。例如《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的设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而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城乡经济的多元化的需求,民间信贷以“灰色”的形式出现。
金融监管的不到位,基层监管部门任务重、人力有限。民间信贷又极具隐蔽性,监督起来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对于民间信贷的管理又无明确的规定。所以使得民间信贷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发展条件、
2 民间信贷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2.1负面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也迅速发展,资金的供需矛盾也迅速加大,同时民间信贷活动的增加,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个人、企业以及其他的需求,弥补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闲散资金起到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在向集体经济部门渗透,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产生消极你利的影响。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将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
首先,民间信贷的大量涌入,会加之企业的负担,使企业深陷信贷的恶性循环之当中,企业的高息信贷会加重企业的财政负担,是本来效益就很差的状态陷入更深。犹如雪上加霜。来自民间的信贷虽然可以在一时之间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但企业从此受到了高利贷的影响,制约了企业的效益,得不偿失,企业增值有限,导致难以到期偿还债务,又通过吸收新的信贷来偿还债务,从此企业就陷入了这样恶性循环。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导致其破产。
其次,容易产生债务纠纷,由于民间信贷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缺乏监管。往往具有不规范性,容易造成对权益当事人的利益损害。它的操作具有不规范、缺乏稳定,具有盲目性,容易引起纠纷;民间信贷具有经营范围广,金额小的特点,最容易在社会的底层产生,一旦发生借贷的纠纷,将产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威胁。民间信贷如果发生欠款不还的情况,往往是通过暴力回收借款,威脅到借贷双方是人身安全。还有一些利益阶层,利用民间信贷参与黄、赌、毒等活动,给社会带巨大的不两影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高额的利率也给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民间信贷的利率一般会比正规的金融机构高出3-4倍,这样的利率不但加重了经营者的财务负担,形成了信贷的恶性循环,最终会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就了一些食利阶层。
再次,民间信贷的社会信用难以控制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许多企业利用民间信贷讲社会闲散资金注入到本应被淘汰的企业当中,不但不能救活企业,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他们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扰乱金融秩序。这些企业为了偿还民间信贷的高额利率,对正规的金融贷款采取逃避、拖欠等手段,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正面影响
可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引入现有的社会生产之中,对于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是建设有重大作用,民间信贷在农村的发展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影响压力加大,促使其充分挖掘内部的潜力,改善服务,建立新的信贷体系。同时,这种正规的金融机构也可以促使民间信贷把高息的现状改善,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民间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这种良性的和谐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双方自我的发展,形成互利与合作。
民间信贷的发展归结于我国金融业资金的分配不均,它满足了市场需求,缓解了资金紧缺的压力,成为正规金融也的有效补充,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许多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缺乏资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民间信贷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资金支持和来源,缓解了农村资金需要的压力,使其可以正常的生产生活,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做出了贡献。
结束语
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正规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可以是民间信贷有自己的生在土壤,我们要辩证的对待民间信贷的发展,一方面加强监管,规范民间信贷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的资金协调,加快我国市场利率改革,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缩小民间信贷的生存空间,改善市场的供求关系,与此同时,加强对民间信贷的监管力度,明确的规定区域性的民间信贷的活动方向与活动范围,以及利率的标准,将民间信贷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对于民间信贷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间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互补。
参考文献:
1 马红曼,让民间信贷合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2009
2 罗建梅,推进民间信贷阳光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与战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