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变化剧烈、面临多种困惑的危机期,是易于出现多种心理疾病的危险期。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港湾,本文从班主任要多给学生一点宽容,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尊重“学困生”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和谐;宽容;尊重
班主任往往比其他任课教师更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如果班主任能够以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道理,就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容易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的心理港湾呢?
一、给学生一点宽容
案例:我班王诗(化名)同学,家离学校较远,上午经常迟到。
分析:每次我批评教育她,她承认迟到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不再迟到。但我知道,她迟到已经习以为常了,对她的批评,她也习惯了。
教育方法:一天她又迟到了,我意识到用老办法是不会奏效的,决定暂时不找她,静观其反应。我在教室窗外看到她坐在位子上东张西望,似乎在看老师有没有注意她,神情比较紧张,当她发现我站在窗外观察她时,我故意把视线移开,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她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拿出书和同学们一起早读,一切恢复正常。
教育效果: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很少迟到了。
教育心得:对待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其效果也不同。当教师在多次批评教育学生而难以奏效时,不妨试一试无声教育,宽容一点,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自尊。
二、学会处理学生间的关系
我班的一位住宿生将一封未署名的信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信中写道:“老师,我感到很困惑,同学关系很难处,宿舍成员之间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有一点矛盾就互不理睬。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假,没有真诚,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互相利用,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很难受,这种状态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学习,不知该怎么处理,请老师帮帮我。”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在很多学生身上都存在,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更不懂得关心、帮助、宽容他人,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只知道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矛盾自然就会产生,再加上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使学生从小就缺乏与人交流和处理矛盾的经验,产生问题和矛盾也在所难免了。
心理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互酬性”,即“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人与人相处,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稳定越密切。有些学生与同学关系不好,“互酬性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表现为对同学的需求、困难漠不关心,使人感到冷漠。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同学相处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加强交流,良好的同学关系依赖于相互了解,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关心他人,一旦彼此相互关心,同学关系自然密切了;宽容别人,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不要计较;完善自我,注意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善于赞美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应保持距离,让彼此感觉到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三、“学困生”也需要尊重
我班马琳(化名)同学迷恋网络,经常迟到、旷课,家长也没有办法,学习没有一点积极性,成绩很差。这种被称之为“学困生”的学生,一方面经常有违纪表现,一方面个性较强,其实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肯定。
了解了她的心理特点,如无大碍,我坚持不在教室公开点名批评。在维持教学秩序的同时,用委婉的方式指正或在课后通过师生交流的方法对其纠正,同时,在教育中不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使她感到师生间的亲情仍在。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我告诉她:“老师真觉得你应该再加把劲儿,两年多过去了,马上要毕业了,再努力一下会有个更好的结果是不是?”多次的启发和经常性的鼓励,让她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坚定了要不断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往往能使班主任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四、爱是一种等待
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另一些学生却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我班赵茜茜(化名)是个内向的女孩子,有一堂课我发现她犹豫地举起了手,我毫不犹豫地叫了她。她站起来不知所措,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鼓励她:“别紧张,好好想想,老师等你。”在我充满期待的启发下,她精彩地回答了问题。我适时夸道:“说得太棒了,你答案与众不同。”那堂课后,我发现她的目光特别透亮,自信地挺直了身子。在以后日子里,她渐渐高高地举起了手,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和同学们争辩。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努力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助其自悟自得,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甘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抬起头,在“我能行”的体验中一步步走向成功。让我们耐心等待,在等待中不忘播撒爱的阳光,让等待充满憧憬、倾注期望。
参考文献:
[1]任海棠.爱心暖童心[J].大众心理学,1999,(01).
[2]林清峰.构筑和谐而静谧的精神港湾摭谈[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2004,(02).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和谐;宽容;尊重
班主任往往比其他任课教师更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如果班主任能够以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道理,就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容易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的心理港湾呢?
一、给学生一点宽容
案例:我班王诗(化名)同学,家离学校较远,上午经常迟到。
分析:每次我批评教育她,她承认迟到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不再迟到。但我知道,她迟到已经习以为常了,对她的批评,她也习惯了。
教育方法:一天她又迟到了,我意识到用老办法是不会奏效的,决定暂时不找她,静观其反应。我在教室窗外看到她坐在位子上东张西望,似乎在看老师有没有注意她,神情比较紧张,当她发现我站在窗外观察她时,我故意把视线移开,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她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拿出书和同学们一起早读,一切恢复正常。
教育效果: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很少迟到了。
教育心得:对待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其效果也不同。当教师在多次批评教育学生而难以奏效时,不妨试一试无声教育,宽容一点,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自尊。
二、学会处理学生间的关系
我班的一位住宿生将一封未署名的信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信中写道:“老师,我感到很困惑,同学关系很难处,宿舍成员之间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有一点矛盾就互不理睬。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假,没有真诚,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互相利用,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很难受,这种状态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学习,不知该怎么处理,请老师帮帮我。”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在很多学生身上都存在,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更不懂得关心、帮助、宽容他人,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只知道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矛盾自然就会产生,再加上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使学生从小就缺乏与人交流和处理矛盾的经验,产生问题和矛盾也在所难免了。
心理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互酬性”,即“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人与人相处,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稳定越密切。有些学生与同学关系不好,“互酬性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表现为对同学的需求、困难漠不关心,使人感到冷漠。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同学相处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加强交流,良好的同学关系依赖于相互了解,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关心他人,一旦彼此相互关心,同学关系自然密切了;宽容别人,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不要计较;完善自我,注意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善于赞美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应保持距离,让彼此感觉到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三、“学困生”也需要尊重
我班马琳(化名)同学迷恋网络,经常迟到、旷课,家长也没有办法,学习没有一点积极性,成绩很差。这种被称之为“学困生”的学生,一方面经常有违纪表现,一方面个性较强,其实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肯定。
了解了她的心理特点,如无大碍,我坚持不在教室公开点名批评。在维持教学秩序的同时,用委婉的方式指正或在课后通过师生交流的方法对其纠正,同时,在教育中不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使她感到师生间的亲情仍在。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我告诉她:“老师真觉得你应该再加把劲儿,两年多过去了,马上要毕业了,再努力一下会有个更好的结果是不是?”多次的启发和经常性的鼓励,让她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坚定了要不断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往往能使班主任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四、爱是一种等待
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另一些学生却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我班赵茜茜(化名)是个内向的女孩子,有一堂课我发现她犹豫地举起了手,我毫不犹豫地叫了她。她站起来不知所措,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鼓励她:“别紧张,好好想想,老师等你。”在我充满期待的启发下,她精彩地回答了问题。我适时夸道:“说得太棒了,你答案与众不同。”那堂课后,我发现她的目光特别透亮,自信地挺直了身子。在以后日子里,她渐渐高高地举起了手,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和同学们争辩。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努力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助其自悟自得,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甘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抬起头,在“我能行”的体验中一步步走向成功。让我们耐心等待,在等待中不忘播撒爱的阳光,让等待充满憧憬、倾注期望。
参考文献:
[1]任海棠.爱心暖童心[J].大众心理学,1999,(01).
[2]林清峰.构筑和谐而静谧的精神港湾摭谈[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