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协调性取决于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适合性,因而适应性应当作为音乐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与创新的核心价值取向。音乐艺术本身具有引发学习者兴趣的魅力,但教学方式的不适合,学生参与学习还是达不到深层次的。因为这仅是艺术魅力的作用,这种作用是达不到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持续性的效果的,而教学方式引导作用下的结果就不一样。基于音乐艺术教学理性的思考和实践的反思,笔者认为,音乐教学方式转变与创新之功用在适合学生的学上,不仅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课程自身的优势,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适合性,因为教学所思考的就是让学生得到什么。教学方式适合学生能促成课堂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自主地建构学习方式,自我接受艺术熏陶、文化熏陶、滋养情操,从而获得生命的成长。如何转变与创新音乐艺术教学方式?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作了浅层次探究。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转变教学方式
时下的音乐教学活动建构,教师确实把思维集中到了学生这个主体上,而教学活动过程暴露的问题表现为与学生主体的适合性不够。即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性、文化性、情趣性、生活性、交际性、人文性的需要。学生这种不满足的状态导致教的力不从心,学的被动接受。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入人本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地了解学生。
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生有与成年人不同的要求。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生活情趣,以及对文化、物质精神的要求与他们的心智、天性、年龄、个性有密切关系。他们喜欢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很强的,并能参与评判的音乐课内外教学活动。如低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爱表演;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乐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渲染;喜欢童话和课本剧的演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当干部、当“小老师”,并希望老师同唱同跳同奏等。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听音乐,崇尚时尚,乐意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喜欢课外活动,乐意在赛歌、赛舞和演奏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和自主学习,乐意得到老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等等。
音乐教学要想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就要与学生的生活、文化、情感建立亲密联系。通过多维度的学习过程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学习的亲切和快乐,从而不断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需要,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站在学生角度创新教学方式
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所演绎的文化内涵呈多样性。因而音乐艺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传承艺术文化,也要引领学生对文化进行创新和尝试。这应当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一种理念。鉴于这样的思考,教师要多形式呈现音乐艺术,拓宽教学,开放空间,以教学新思维建构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参与,并让其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除了上述考虑,教学方式创新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现状。
1.自主体验式教学
音乐艺术不是教出来的,是熏陶出来的。自主体验的教学方式注重点在过程体验,以此达到丰富而又深刻的认识。而参与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体验中认识音乐世界。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以及师生合作表演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穿透音乐和领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同时在反复聆听、想象、歌咏、演奏的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
此外,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率,允许学生在感受、参与、表现音乐时有不同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而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班级气氛中,找到音乐艺术自我体现的信心与方向,感受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展示和发挥。
2.引导创造式教学
创造性式教学方式与小学生形象思维特征相应。在音乐课中,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引导创造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进行音乐创意活动,绽放智慧,弘扬个性,释放潜能。创意活动可基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儿童文化(儿歌、童话、故事、动漫、游戏等)对接,与艺术文化(民歌、戏剧、影视、歌舞)联系,进行创编、创作,以及进行音乐艺术形象想象,从而营造开放式和趣味式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走近音乐,获得音乐艺术创造的成就感。
3.探究开放式教学
探究开放式教学比较适合小学生思维无拘束的精神需求特点,有利于激活思维,促进音乐艺术细胞成长。开放的课堂情境,应该是学生思维格外活跃的情境,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情境,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因而,要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其大胆发言,尽情表达心情、表现自己。教学活动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放,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放,向学生个性选择的自由空间开放,向思维的多维空间开放,向多向互动开放,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进而释放学生音乐艺术的灵性,开发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潜能。这样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给学生以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博性和深刻性。
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提供了良好途径,而且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
4.综合审美式教学
审美式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文化视野和综合能力的构成关系密切。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是将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不仅如此,还要与音乐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它们虽然是“听”和“视”,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如乐感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极为重要,有的舞蹈家因表演需要会反复做同样的动作,但随着音乐的层层叠加,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剧烈有力,动作幅度越来越大……音乐与其姐妹艺术都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音乐教师可充分发挥与应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服务,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科整合,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整合共性,最终使音乐课真正成为艺术的象征。总之,培养学生应是以音乐为手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美好心灵和卓越才能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多鼓励、多交流、多探讨,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充满情趣的课堂。此外还要通过多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觉、理解、鉴赏和创作。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创造美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让美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
总之,音乐艺术教学方式只有适合学生,才有可能让学生充分得到艺术的多维熏陶,才能发挥文化育心、文化育人的功能,也才能让学生走近音乐艺术,享受艺术。
(责编 张亚莎)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转变教学方式
时下的音乐教学活动建构,教师确实把思维集中到了学生这个主体上,而教学活动过程暴露的问题表现为与学生主体的适合性不够。即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性、文化性、情趣性、生活性、交际性、人文性的需要。学生这种不满足的状态导致教的力不从心,学的被动接受。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入人本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地了解学生。
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生有与成年人不同的要求。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生活情趣,以及对文化、物质精神的要求与他们的心智、天性、年龄、个性有密切关系。他们喜欢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很强的,并能参与评判的音乐课内外教学活动。如低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爱表演;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乐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渲染;喜欢童话和课本剧的演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当干部、当“小老师”,并希望老师同唱同跳同奏等。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听音乐,崇尚时尚,乐意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喜欢课外活动,乐意在赛歌、赛舞和演奏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和自主学习,乐意得到老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等等。
音乐教学要想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就要与学生的生活、文化、情感建立亲密联系。通过多维度的学习过程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学习的亲切和快乐,从而不断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需要,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站在学生角度创新教学方式
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所演绎的文化内涵呈多样性。因而音乐艺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传承艺术文化,也要引领学生对文化进行创新和尝试。这应当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一种理念。鉴于这样的思考,教师要多形式呈现音乐艺术,拓宽教学,开放空间,以教学新思维建构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参与,并让其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除了上述考虑,教学方式创新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现状。
1.自主体验式教学
音乐艺术不是教出来的,是熏陶出来的。自主体验的教学方式注重点在过程体验,以此达到丰富而又深刻的认识。而参与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体验中认识音乐世界。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以及师生合作表演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穿透音乐和领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同时在反复聆听、想象、歌咏、演奏的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
此外,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率,允许学生在感受、参与、表现音乐时有不同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而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班级气氛中,找到音乐艺术自我体现的信心与方向,感受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展示和发挥。
2.引导创造式教学
创造性式教学方式与小学生形象思维特征相应。在音乐课中,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引导创造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进行音乐创意活动,绽放智慧,弘扬个性,释放潜能。创意活动可基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儿童文化(儿歌、童话、故事、动漫、游戏等)对接,与艺术文化(民歌、戏剧、影视、歌舞)联系,进行创编、创作,以及进行音乐艺术形象想象,从而营造开放式和趣味式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走近音乐,获得音乐艺术创造的成就感。
3.探究开放式教学
探究开放式教学比较适合小学生思维无拘束的精神需求特点,有利于激活思维,促进音乐艺术细胞成长。开放的课堂情境,应该是学生思维格外活跃的情境,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情境,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因而,要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其大胆发言,尽情表达心情、表现自己。教学活动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放,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放,向学生个性选择的自由空间开放,向思维的多维空间开放,向多向互动开放,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进而释放学生音乐艺术的灵性,开发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潜能。这样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给学生以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博性和深刻性。
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提供了良好途径,而且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
4.综合审美式教学
审美式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文化视野和综合能力的构成关系密切。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是将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不仅如此,还要与音乐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它们虽然是“听”和“视”,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如乐感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极为重要,有的舞蹈家因表演需要会反复做同样的动作,但随着音乐的层层叠加,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剧烈有力,动作幅度越来越大……音乐与其姐妹艺术都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音乐教师可充分发挥与应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服务,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科整合,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整合共性,最终使音乐课真正成为艺术的象征。总之,培养学生应是以音乐为手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美好心灵和卓越才能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多鼓励、多交流、多探讨,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充满情趣的课堂。此外还要通过多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觉、理解、鉴赏和创作。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创造美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让美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
总之,音乐艺术教学方式只有适合学生,才有可能让学生充分得到艺术的多维熏陶,才能发挥文化育心、文化育人的功能,也才能让学生走近音乐艺术,享受艺术。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