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民办高校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民办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行为规范;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43-01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民办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更加稳步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树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民办高校学生层次多样,生源结构复杂,而民办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制定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管理制度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
民办高校学生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受教育背景的学生通常带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行为约束力,但是较易受到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自我约束力不够持久。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强制约束。而且,民办高校在制定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以及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查。每个学校都有相关的学生管理条例、学生行为准则和违纪处分办法等规章制度,其内容的制定在遵照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和完善。
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首先,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新生入校以后,密集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从进校就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行为规范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经常提醒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要依规进行处理,比如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以此方式达到教育本人和警示他人的目的,从而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另外,辅导员和班主任还需要对受处分学生进行跟踪帮辅教育,使其在受处分后能端正思想态度,积极改正不足之处。
二、以案例分析为主导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的主观认同感
民办高校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受教育个体,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因此,对其行为规范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条式的行为规范教育,应该结合各种真实案例,进行因果分析,让他们主观接受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主动的行为约束力。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才能认同行为规范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主动的行为约束。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利与弊,也可以通过各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评选班级文明大使等类型的活动,让行为规范意识深入人心。
三、高校教师的良好行为示范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最好示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不仅应该做一个好的知识传播者,也应该做良好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关注、讨论甚至模仿。教师自身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不经意传播给受教育的学生。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高尚的、值得学生崇拜和尊重的育人者。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助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保持
民办高校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良好的班风、院风、校风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条件。学校不仅需要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和人文环境,以帮助学生养成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针对在校学生起床困难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学生自觉早读,营造早读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进来,慢慢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真正达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楊惠菊.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4):46-48.
[2]朱金山.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7):273-274.
[3]姚金涛.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4.
[4]赵宝贵.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5]郑金锋.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六种主要途径[J].大学教育,2013(16):113-114.
[6]周丹.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策略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220.
[7]乔红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11):103-106.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行为规范;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43-01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民办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更加稳步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树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民办高校学生层次多样,生源结构复杂,而民办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制定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管理制度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
民办高校学生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受教育背景的学生通常带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行为约束力,但是较易受到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自我约束力不够持久。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强制约束。而且,民办高校在制定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以及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查。每个学校都有相关的学生管理条例、学生行为准则和违纪处分办法等规章制度,其内容的制定在遵照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和完善。
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首先,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新生入校以后,密集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从进校就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行为规范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经常提醒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要依规进行处理,比如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以此方式达到教育本人和警示他人的目的,从而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另外,辅导员和班主任还需要对受处分学生进行跟踪帮辅教育,使其在受处分后能端正思想态度,积极改正不足之处。
二、以案例分析为主导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的主观认同感
民办高校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受教育个体,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因此,对其行为规范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条式的行为规范教育,应该结合各种真实案例,进行因果分析,让他们主观接受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主动的行为约束力。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才能认同行为规范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主动的行为约束。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利与弊,也可以通过各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评选班级文明大使等类型的活动,让行为规范意识深入人心。
三、高校教师的良好行为示范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最好示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不仅应该做一个好的知识传播者,也应该做良好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关注、讨论甚至模仿。教师自身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不经意传播给受教育的学生。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高尚的、值得学生崇拜和尊重的育人者。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助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保持
民办高校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良好的班风、院风、校风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条件。学校不仅需要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和人文环境,以帮助学生养成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针对在校学生起床困难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学生自觉早读,营造早读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进来,慢慢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真正达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楊惠菊.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4):46-48.
[2]朱金山.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7):273-274.
[3]姚金涛.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4.
[4]赵宝贵.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5]郑金锋.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六种主要途径[J].大学教育,2013(16):113-114.
[6]周丹.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策略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220.
[7]乔红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1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