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设问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设问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从当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有效设问的功能、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设问;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惊人的联动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我认为,课堂设问要深入浅出,课堂教学方能浅入深出.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要深入思考,以比较浅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一、有效设问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在思维过程中疑问迭出的悬念和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直接的成功体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源泉.调查表明,学生对实用性知识都十分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案例1 “二分法”的引入:在央视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 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案例2 今天以后的22011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经常向学生设疑、质疑,使之产生悬念,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发散.另一方面,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发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处理问题,使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毫无疑问,这种创新式的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二、有效设问的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两大因素是:问题情境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问题情境因素主要是情境刺激呈现的方式;学生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有关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认知特点和兴趣等.我认为应针对这两大因素进行有效设问.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是指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要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在学生努力范围内的情景,旨在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案例3 在进行“椭圆”第一课时教学之初,我首先演示“人造卫星运行轨道”模拟实验,当学生们看到它的运行轨迹时,对椭圆的大致形状及椭圆的应用有了初步的印象,又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2.学生探究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案例4 在学椭圆之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制椭圆形成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所悟出的道理当然印象深刻.这样,教师不仅授人以渔,而且授人以“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浓了.
  3.设计“阶梯式”题组,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难点把相关知识点统一集中,设计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阶梯式”问题组.这种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有效问题组的设置,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
  案例5 已知函数y=x-2.
  (1)它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2)它的图像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3)它在(0,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它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上述第(3)、(4)问的解决实际上为偶函数在对称区间单调性的关系揭示提供了一个具体示例.在这样的感性认识下,接着可安排如下训练题:
  (1)已知奇函数f(x)在[a,b]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b,-a]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2)已知偶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试问:它在[-b,-a]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3)奇、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规律?
  根据四个级别,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在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时,学生心理已经有了准备,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同时上一个问题解决也为一般结论的得出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这样知识的掌握的过程是一种平缓的过程,新的知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接受,掌握起来就会显得更加牢固.
  三、有效设问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要有认知价值
  教师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恰当设疑、层层递进,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慎重构建有认知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学生头脑里形成有意义的认知结构.
  2.把握好问题的深度
  设问既要注意问题的基础性,又要注意问题的发展性.单一的设问,用“是或不是”设问,是难以达到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知识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才感觉到解渴、过瘾,才能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和激情.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使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既需要深思熟虑,又力所能及.
  3.问题要有情感和动力价值
  设问的目的不是“灌水”,而是为学生的思维“点火”.古希腊一位智者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支可以点燃的火把.”所以,课堂上的设问,应该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数学文化发展史中的史料、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内容等多方面的数学素材的自然结合,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数学“现实真理性”与“模式真理性”的双重价值,这样自然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从而为学生的自己学习提供生存环境.
  总而言之,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是学习思维的动力和方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要把质疑的方法交给学生,帮助学生达到“会问”“善问”的境界.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运用有效设问激活数课堂教学,使有效设问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锦标赛上,有篮球王国之美誉的世界第一强队美国队竞被两支不同的队伍打败,美国队的失败也标志着世界篮球格局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论述如何提高急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综合分析法,探讨了体育潜在课程的特点,认为体育潜在课程具备以下七方面特点:自动化、无意识性、非预期性、概括性与迁移性、模糊性、无加工容量限制性以及
主要对西藏栽培油菜与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抗寒性、含油率、熟期和千粒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子叶类型最为丰富;野生芥菜型油菜和野生白
创新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肩负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培养新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旨在培养创造性健康人才的革新性教学活动。文章从着眼于创新意识、思维、技能
通过在排球基本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分析,揭示其特点.实验证明:运用其教学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对排球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人是管理科学的根本要素,把握了对人的管理,就把握了管理的核心.因此,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行政管理的全过程.重视人性化管理将成
以健康体育构成和健康体育目的为基础,针对我国所处的经发展时期,阐述了关于"健康体育体系、健康体育事业、健康体育产业"方面的个人观点.
对两例常见的腹部肌肉锻炼动作仰卧起坐和悬垂举腿,运用运动形态学和肌肉功能解剖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两者在生物力学特征上的差异,形成了动用不同腹部肌肉进行收缩的原
本文报道河北省亚麻科一种新记录植物——垂果亚麻(Linum nutans Maxim)。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动变化类试题在近年的各地中考题中大量涌现,这类题一般都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