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1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行食管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143例pT1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性120例,女性23例;年龄44~77岁,中位年龄60岁;T1a期50例,T1b期93例。收集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其预后因素。

结果

143例T1期食管癌患者中,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7.5%;T1a期淋巴结转移率为16.0%(8/50),T1b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2.6%(21/93)。T1期食管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胸部淋巴结转移15例,腹部淋巴结转移17例;跳跃性转移18例,沿食管纵轴双向转移6例;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8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8例,贲门旁淋巴结转移6例,食管旁淋巴结转移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4.641,95% CI:1.279~16.836,P=0.020)、肿瘤最大径(OR=5.301,95% CI:1.779~15.792,P=0.003)、肿瘤位置(OR=3.238,95% CI:1.248~8.401,P=0.016)和分化程度(OR=5.301,95% CI:1.719~16.347,P=0.004)是T1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最大径(OR=4.117,95% CI:1.228~13.806,P=0.022)是胸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脉管瘤栓(OR=6.058,95% CI:1.228~29.876,P=0.027)和肿瘤位置(OR=8.113,95% CI:1.785~36.872,P=0.007)是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T1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和组织学分化有关。术前应评估T1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和转移部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和淋巴结清扫策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近期有研究证明,抗生素使用不仅改变肠道微生态,也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但抗生素使用与结直肠癌前期病变的结直肠腺瘤风险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方法研究纳入"护士健康研究"项目中16 642位年龄≥60岁女性,前瞻性评估20~39岁和40~59岁(2004年时)以及近期(2008年时)使用过抗生素与之后发生结直肠腺瘤风险的关系,并在2010年接受至少一次的结肠镜检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
期刊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的病程演变特点及适时调整的液体诊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4例脓毒症合并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1~74岁,平均56.3岁。原发病:重症急性胰腺炎18例,肝大部切除术后7例,胰十二指肠术后5例,肝胆管结石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4例。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颈部离断的方法、处理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对58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12)岁。结果5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3例因早期学习曲线于腹腔镜下完整切除标本后取辅助切口行开放吻合,2例因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中
期刊
目的缺铁是炎性肠病(IB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口服铁剂治疗被认为可能加重IBD症状。我们进行一项开放临床研究,比较口服铁剂治疗与静脉铁剂治疗的作用。方法入选31例克罗恩病(CD)、22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9例非炎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受试者随机接受口服硫酸亚铁治疗(PO)或者静脉注射蔗糖铁剂治疗(IV)3个月,评价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变化。结果口服和静脉治疗都能改善缺铁,静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