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了,但是农村学校现在的教育往往还是停留在“学答”上,而与“学问”相差甚远。现在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重视提问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教师传道授业的陈旧教学方法上,学生的学习将还是呆板的机械学习,还会缺乏趣味性。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农村学生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有“疑”敢“问”
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和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就能使学生敢于发问。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不管学生提得对还是错,教师的态度都要有亲和力,要充满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一个学生提错了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冷眼,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敢于提问题就会很难,因为即使是想提的问题学生也怀有胆怯心理,深怕提错了受到老师批评——如此我们的教学将会走上疑惑的路途。记得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棍棒的“棒”字时,一个平时不爱提问的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棒’字下面少了一横。”我问学生们:“究竟‘棒’字下面是两横还是三横?”大家齐声回答:“两横!”果然是这位学生提错了,我看到这位学生的脸涨红了。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敢于提问题的勇敢精神:虽然说错了,敢于提问就是好的,以后要注意细心观察。我看到这位学生表情顿时充满激动。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经常爱提问题。我鼓励学生的是:有“疑”一定要问。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疑”喜“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应该只是正确地回答,而应该喜欢提问。但是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喜欢当听众,而不愿意开动脑筋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住问题的空间,尽量让问题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借助自己的观察能力来品读课文。这样,学生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占了上风,感受到疑问解决后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就自然喜欢提问题了。
三、给予空间,使学生有“疑”必“究”
每次上了一节课下来,老师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就会说:“没有。”当然,这声音只是代表了班上大部分学生,少部分学生有问题也是不说话的,这有时会令老师很难堪。我想,农村老师都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情景。其实,我们老师都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没有问题——都懂是不可能的。我是这么做的:我给每一个学生一点空间,从前排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言,都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提出来,这样不但能一个都不少地把问题解决掉,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表现、锻炼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会太僵,学生的自主性会完全地表露出来。
因此,培养学生疑则好问的性格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时要把“学答”转变为“学问”,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有“疑”敢“问”
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和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就能使学生敢于发问。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不管学生提得对还是错,教师的态度都要有亲和力,要充满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一个学生提错了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冷眼,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敢于提问题就会很难,因为即使是想提的问题学生也怀有胆怯心理,深怕提错了受到老师批评——如此我们的教学将会走上疑惑的路途。记得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棍棒的“棒”字时,一个平时不爱提问的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棒’字下面少了一横。”我问学生们:“究竟‘棒’字下面是两横还是三横?”大家齐声回答:“两横!”果然是这位学生提错了,我看到这位学生的脸涨红了。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敢于提问题的勇敢精神:虽然说错了,敢于提问就是好的,以后要注意细心观察。我看到这位学生表情顿时充满激动。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经常爱提问题。我鼓励学生的是:有“疑”一定要问。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疑”喜“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应该只是正确地回答,而应该喜欢提问。但是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喜欢当听众,而不愿意开动脑筋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住问题的空间,尽量让问题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借助自己的观察能力来品读课文。这样,学生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占了上风,感受到疑问解决后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就自然喜欢提问题了。
三、给予空间,使学生有“疑”必“究”
每次上了一节课下来,老师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就会说:“没有。”当然,这声音只是代表了班上大部分学生,少部分学生有问题也是不说话的,这有时会令老师很难堪。我想,农村老师都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情景。其实,我们老师都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没有问题——都懂是不可能的。我是这么做的:我给每一个学生一点空间,从前排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言,都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提出来,这样不但能一个都不少地把问题解决掉,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表现、锻炼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会太僵,学生的自主性会完全地表露出来。
因此,培养学生疑则好问的性格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时要把“学答”转变为“学问”,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