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t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并实现学员多元能力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此种教学方式成为党校教学方式革新的重要方向,但教师在引入以及落实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对整个研讨方案进行规划,还需要对其中的细节问题如时间分配、研讨目标明确等,借此来提升研讨的效果,切实提升干部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党校教学;应用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是确保研讨式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讨式教学方式的限制性条件较多,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把握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以及技巧。
  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则需要选择符合学员实际情况、与自身研究相近的内容,这样教师才可正确评价学员的观点,并对其进行提问。
  另一方面,基于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此党校教师需要在实际活动开展前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借此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重视研讨题目的选择,借此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这一点来看,为了确保研讨题目的针对性与指向性,则需要党校教师在工作准备中调研社会生活,并把握学院的思想以及学习需求,并围绕这一内容明确合理的研讨题目。
  在大多情况下,教师所确定的题目可以与当前“为民服务建设” 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同时也可以结合学员的需求,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借此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主动性,确保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有效的研讨式活动
  在研讨式教学背景下,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则需要组织学员开展课堂研讨活动。
  (一)教师需要结合研讨式题目的主题,进一步完善方案
  一方面,指导教师需要对设置的研讨主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多个解决对策,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在明确教师的研讨问题之后,学员则需要结合题目查阅资料,并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随后及时将存在的问题提出,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样,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并综合分析每位学员的观点,借此来完善研讨是教学的方案。
  (二)合理安排研讨小组
  为了确保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学员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重视研讨小组的合理划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围绕这一内容进行划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研讨小组都有不同单位性质的学员,这样则可以保证研讨的顺利进行,使学员的思维可以充分发挥,避免出现因其思维的单一性而导致研讨活动陷入僵局,这样可以使学员获得更多的研讨信息。
  三、进一步提升研讨的质量
  (一)时间要合理安排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讲知识的时长在 30 分钟左右为宜,若讲授时间少于这一时间,则难以保证将理论背景、研讨安排等内容交代清楚;若超过这一时间,则难以保证学员的探究时间。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合理安排学员的探究、合作处理问题时间,借此来引导学员对相关的研讨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围绕“廉洁政府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时,笔者在为学员讲解讨论课题的背景之后,让学员进行这一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并予以学员一定引导。
  (二)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引导性
  为了确保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把握学员的研讨节奏,組织研讨小组可以围绕话题进行探究。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为学员构建畅通、良好的课堂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支持学员的观点,借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意识。最后,落实并做好研讨总结工作。在学员探究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员的观点进行总结。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对整个课堂研讨过程的总结,这一内容需要结合学员的课堂表现,肯定其较为新颖的观点。
  第二,整合学员在探究中多次提到的问题,并为其进行细致讲解。
  第三,指出学员在之后研讨中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借此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样,通过研讨过程的合理规划,研讨式教学的应用价值被充分体现,且学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新时期的育人目标也得以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党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自身思想,重视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借此来改善教学现状,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志国 . 浅论党校系统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个误区 [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
  [2] 宋思梦 . 基于MOOC的线上研讨式教学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23):148-149.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热爱科学并且懂得科学,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当今时代的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文章对此进行阐述提出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科学精神  一、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  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校园稳定与社会安全。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呈现出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特点,其发生的隐蔽性更强,来源的追溯性更差,潜藏性也更深,这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传统的心理危机处理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的建立应更加富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文章从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征入手分析,从认知领域和应对机制两个方面寻找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源,最后立足
期刊
摘要:于2011年面世并迅速兴起的有道云笔记已逐渐成为笔记类应用的领军者。本文浅析高校辅导员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概述有道云笔记的功能和优势,分享有道云笔记在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应用有道云笔记进行信息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云笔记;辅导员;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近年来,全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逐年攀升,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更多挑戰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工作方式愈发多元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架构,而且在多种教学资源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了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以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为研究主题,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层面入手,提出工作具体开展思路,以期为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然步入了自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的工作挑战,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广大高校辅导员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自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困境与职业能力提升对策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自媒体;职业能力;提升对策  对于自媒体而言,它泛指微博、微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是现如今高校培育人才的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大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在辅导员老师的全程领导下进行的,辅导员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管理制度中的“指挥家”。所以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开展高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对策展开思考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策略做好深度教研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与组织高校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化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即将面临的社会生活做好铺垫工作。为了充分落实思政教育并完成建设高校学生精神面貌的目标,辅导员教师应该以对现状的反思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策略的制定工作,以此为具体理论指导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打造完善的思政教育平台以推动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价值观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中职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解读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涵,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课堂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促进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本文以湖北省职业学校为例,从以下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中转站,作为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是连接教师、学生、企业各方的中心枢纽。高职院校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在清晰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加强教育人才培养、教学设施完善,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在课程教学的高效运用。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就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如下探索,以期为各位同行提
期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建议,在教学中要“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路径”。要落实这一课程理念,情境的创设在思政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以新教材中具体的教学实例对矛盾情境加以分析,通过两难型情境、多选型情境和比较型情境,培养学生的大政治思维,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矛盾情境;辨析式教学;核心素养  辨析式教學是思政课教师引领学生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回应新课改关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