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东风面 发我枝上花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其独特的芬芳陶醉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中,古诗文的比重则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作为文本类型中的一员,古诗文无疑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语用”价值。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识得‘语用’东风面,发我诗文枝上花”,旨在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课。
  一、识得东风面——关注“语用”点的选择
  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名篇,在遣词造句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因此,“语用”点的选择需从诗文的字词句出发,才能发现其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奥秘”。
  1. 关注“诗眼”“文眼”。古诗文语言凝练,其传神之处即是“诗眼”“文眼”。抓住了它们,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独坐敬亭山》(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题目中有“独”,诗句里藏“独”显“独”。一个“独”字而境界全出,中国语言文字的高妙可见一斑。教学中解“独”悟“独”,大有嚼头。要让学生发现这一点,感受这一点,运用这一点,即可将此作为本课的“语用”点之一。
  2. 关注经典意象。古诗文多借景抒情,作者把情感心绪、意态与形象都融合为特定的意象,比如“水”“月亮”等。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正是姹紫嫣红时节,作者为什么单单写“柳”呢?原来“柳”“留”谐音,古人常折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以此熟知的意象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能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为此,我们也可将其列入“语用”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积累运用。
  3. 关注精妙用词。古诗文中有很多诗句用词意蕴丰富,很值得品味,具有不容忽视的“语用”价值:
  (1)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词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性的形容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与众不同的特殊词。叠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正是怅然若失的征夫情怀;数量词,“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将洞庭湖的美景比作白银盘,这种绝妙联想完全是在“一青螺”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数量词的美化作用。
  另外,还有虚词、拟声词等。歌德说:“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如果教师不关注古诗文用词的精妙,也就难以找到具有文章独特“言语表现形式”的“语用”点。
  4. 关注经典名句。古诗文中那些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是令人回味的芳菲。沉潜其中,往往使人唇齿生香,灵动飞扬。因此,古诗文教学自然更要重视名句的教学。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所以成为经典名句,是因为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诗人由满树细叶,想象着二月春风柔美细致的“裁出”。春色在这“似剪刀”的想象中,显示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度。二月春风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引起读者许多的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在以此为“语用”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感悟,一定会有所发现和体会,也能更有效地内化于学生的话语系统和精神生命中。
  二、发我枝上花——促进“语用”点的增值
  要紧扣“语用”点,着力言语运用,引导学生品味、咀嚼、感悟、运用,促进“语用”点的有效增值。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 古诗文言语形式的仿写。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从诗眼出发,让学生对意象辨析重组,仿写其语言形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友谊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 “深”进行引导:“李白还会看见哪些景物?还会用什么和‘汪伦送我情’比一比?”结合插图,学生很快就找出许多景物:大地、青山、小草、桃花……此时引导言语形式仿写,学生很快写出:“大地广阔千万里,不及汪伦送我情。”“青山耸立高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开放香千里,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一颗诗的语言形式的种子。若长此以往不断浇水施肥,相信总有一天,这种子会发芽开花的。
  2. 古诗文言语材料的引用。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经典名句,能起到言约意丰、辞彩典雅的效果。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执教《游山西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片段写作练习的要求:内容不限,但必须用上其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结果学生思绪飞扬,所写的句子内容丰富,精彩迭出。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古诗文的名句,提高在习作中引用古诗文佳句的能力。
  3. 古诗文言语内容的创生。这一策略的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诗文内容的补白、改写、续写、扩写等等,实践的手段也很丰富。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时,运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形象地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辗转反侧,充满了远离与牵挂。接着,王老师又将话题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又应该是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这样,学生的想象与表达有了明确的方向,所写的内容就比较丰富。这既是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编者按】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而这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辑围绕“渗透符号意识,强化数学思考”这一主题展开。  这是人教版三下“数学广角——搭配
期刊
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当然,有问题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陈旧落后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和存在局限的考试招生制度。转变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加强教育质量过程监测,切实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一、教学质量过程监测的背景及其价值  学习质量、学业成就、学生核心素
期刊
一、变中求“准”  出示图1中的湖泊,然后框出外围的平行四边形,问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用130×110。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很可以吗?  生:用平行四边形把湖泊框住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湖泊的面积应该大一些了。  再出示图2,在湖泊里面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如果用110×90计算,应该比湖泊小一些。  顺势出示图3,师:这样可以吗?  
期刊
“平行与垂直”是平面图形组成与分类的重要依据,属于发生定义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头脑中虽然已积累了一些表象,但由于其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在理解概念中的“同一平面”和“不相交”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上海市现行教材对“平行”的定义做了处理,跳过了“同一平面”的概念,具体表述为:“像a、b这样垂直于同一条边的两条边,我们说它们互相平行。”而人教版新教材关于平行线的定义还是:“
期刊
【编者按】家访是家校合作育人、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曾经很熟悉的家访,现如今被QQ群、电话、短信取代了。那么,新形势下,需不需要家访?如何家访?请听听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2014年9月20日上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与宁德市妇联、万达影城为留守儿童和特殊学生们联合开展爱心观影活动。  阮光清校长与爱心妈妈牵着留守儿童的手,爱心小伙伴和特殊生手拉着手,在洋溢着友善、温暖的影厅中共同观赏了影片《有一天》。  电影讲述贫困儿童、读写困难儿童、留守儿童等9个特殊儿童群体的追梦故事。不一样的不幸,却透着同样的追逐梦想的力量。观影现场,有会心的笑声,也有偷偷抹去的泪水。  爱
期刊
一、概念的引入,源于数学化的需要  数学的基本概念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现实原型,用数学概念来描述与刻画这些现实原型,是源于数学化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认知的需要。在数学概念引入时,如果能将数学化的需要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并轨,学生认知的需要越迫切,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就越高,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  例如,人教版五上“确定位置”第一课时,是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先出示学生熟悉的
期刊
薛法根老师执教《剪枝的学问》这堂课,减少了很多可有可无的环节,留下的是纯粹的语文实践活动。减少,是为了“增加”。那么,他增加了什么?是如何增加的?我们来看以下片段,或许能从中得到答案。  【教学片段】  师:“我”几次走进王大伯家的桃园?分别是什么时候?  生:三次,第一次是在冬天的时候。  ……  师:把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画出来。画出的词和老师黑板上写的一样的举手。读一下。(板书:去年冬季的一天
期刊
刘老师是一名新入职教师,在市里一所比较好的高中担任英语教师。入职一年以来,刘老师经常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每当看到同组的前辈处理教学、工作事宜游刃有余以及与自己同时进入学校的其他教师貌似都适应良好时,她便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高中教师这一职位。下周一,刘老师将要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转正考评课,届时会有很多校领导来听课,刘老师对这堂课相当重视。虽然经过精心准备,刘老师还是对自己能否圆满地完成任
期刊
【编者按】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在部分教师的眼中,概念教学不过是一种机械的教授与训练的结合体。而实际上,较为妥帖的认识是,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融入学生的探索活动,应从探索活动开始,然后形成语言,最后提升为数学概念。学生应像数学家一样“创造”数学概念。“教学平台”从第11期开始,分两期与读者共同探讨“简约而不简单的概念教学”。  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的核心是把握概念实质,而不仅仅掌握概念形式的、描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