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行”局长的“内行”故事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邵建华就任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他是一个年轻的“老干部”,曾任镇党委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在有些人还质疑这样一个“没有教育专业背景”且“专做看似与教育无关的事情”的局长时,他却令张家港教育“风生水起”“气象万千”。人们发现,这个教育的“局外人”,对教育的理解和洞察更加敏锐、更加深刻,他的视角广阔,思路明晰,重点突出,出奇制胜;这个行政管理的“行家”,在协调条、线、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给教育创造了空间与机遇,给教师赢得了尊严与地位。在邵建华看来,“教育本来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自己只是“无知者无畏”,“按规律去办事而已”。于是,在“翻转行政”之后,张家港教育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解放:你的学校你做主
  学校谁做主?是教育局,还是当地政府,抑或是校长?面对这些问题大家似乎莫衷一是。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在当下却成了尖锐的发问,凸显出“人、财、物”“权、责、利”的混乱与分裂。邵建华针对这一痼疾,开出了一剂药方,旗帜鲜明地提出“你的学校你做主”,在“松绑”与“赋权”中,让一批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的校长,自主办学,能够“说了算,定了干,干了成”。
  ①午餐大“变脸”
  上任伊始,为了真实了解师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邵建华独自驾车来到张家港某知名学校。偌大的餐厅里,白色的面砖,不锈钢的餐桌、餐具,让人感觉有点“冷”。再看看餐盘里,竟然还有炸鸡腿、火腿肠、咸菜等,丝毫没有饮食本该有的“色、香、味”。而那群孩子,一个个吃得“囫囵吞枣”“漫不经心”,仿佛在完成一项“艰巨任务”似的。邵建华看得有些揪心:如果这些孩子没有了“食欲”,吃不饱,吃不好,他们上课必然会心神不宁,进而对学校望而却步;如果这些孩子缺失了“食育”,不懂饮食文化,没有营养习惯,就很难保证他们饮食的安全、营养与健康。邵建华又走访了其他几所学校,情况更不理想。他决定,抓学校食堂,刻不容缓!
  怎么抓?邵建华没有“按常理出牌”,统一部署,“唱同一首歌”,而是让校长们各显神通,形成学校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放”,可让习惯于“等、靠、要”的校长们“懵了”。没有了“细则”“标准”,没有了“模板”“榜样”,该如何做呢?当经历了短暂的“等待期”“空白期”之后,看到几个“走出队伍”的校长开始行动,并获得欣赏与支持时,校长们知道“天要亮了”!于是,调查分析、查阅资料、沙龙研讨,忙得不亦乐乎,忙得兴高采烈。或是师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各地美食生态;或是编写校本教材,介绍中国八大菜系、家乡菜谱;或是借鉴日本学校经验,让学生自主选购餐具,参与帮厨体验;或是公布每日菜谱,注重“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友情提醒家长进行营养搭配互补……孩子们再走进餐厅,惊喜地发现午餐大“变脸”了,不仅颜色鲜艳、种类丰富,而且搭配和谐、营养均衡,吃起来真是有滋有味。
  从简单的一顿午餐,发展到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营养科学、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的“食育”,改变的不仅是育人的观念,尊重每一个生命,敬畏成长的规律,以“大教育”的视角,将“食育”作为德育、智育及体育的基础;同时改变的还有校长的思想与行走方式,开始自觉地“仰望星空”,寻找更远的地平线,追求教育的科学之美。于是,学校出现了校医、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出现了可调节桌椅、高效膜控荧光灯……
  ②考核大“瘦身”
  初涉教育管理领域,邵建华觉得有些“别扭”。这里,特别“喧闹”,政府许多平行部门“关照”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挥”学校,社会、媒体、家长“评论”教学;这里的人,特别“忙碌”:局机关人员忙着制订各种考核细则,发布各种会议通知,统计各种考评数据;校长忙着准备各种资料应付检查,参加接二连三的大会小会,接待来自各个部门的大小官员;教师忙着抄写各种备课听课笔记,批改一堆一堆课堂家庭作业,制作各种新授课研讨课比武课课件;学生忙着完成各门功课的练习作业,参加林林总总的大小活动,接受家长老师班主任的训话。整个教育,仿佛成了一个“生产车间”,一座“围城”,在“内外交困”中,在“繁文缛节”中,师生们纵然有理想、有追求,也只是“困笼之兽”而已。邵建华召开几次座谈会,大家急切呼吁“让学校安静下来”,“给校长自主办学的空间”。他决定,给学校“减负”,时不我待!
  怎么减?减什么?邵建华没有“拍脑袋决策”,凭个人想象,“御笔一挥定乾坤”,而是聆听基层声音,协调兄弟部门,争取上级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张家港市教育局“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活动实施方案》,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启动无纸化办公系统,内容相近、时间相近、与会人员类同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每周一至周四为“无会议日”,非上级统一部署或未经批准,不得安排会议;出台《教育系统各类工作考核、评估项目》,较往年减少了80%,还有几项特别标注“由学校自主决定是否参加”。对连续三年获得“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的学校,设立“行政特区”,可对“规定动作”“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创新。把学校的规划权、发展权还给学校,推动学校走内涵提升、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一系列的“赋权”,让校长们深切体会到“时间开始了”!
  自由出思想,闲暇出智慧。面对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校长们在舒展身心的同时,也感受到无限信任带来的巨大压力,纷纷“摩拳擦掌”,“向着明亮那方”寻找学校新的生长点。或是与高校合作,成为附属学校,获取智力支持;或是引进高端人才,激活教师队伍成长;或是外出考察,求教专家,整体构思学校文化建设;或是整理办学传统,考察地方民俗文化,制定校本特色课程;或是分级聘任,实施“班主任组阁制”,增强工作效能;或是取消备课笔记检查,鼓励个性化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简政放权,不仅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让学校这方“池塘”“活”了起来,也改变了“世界游戏规则”,让校长独立思考、自主办学。只有各美其美,才会出现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才会出现有思想的行动者,有行动的思想者。   ③改革小“步子”
  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是由教育局委托公务处代建的交钥匙工程,校长郑建忠于2011年7月受命到职,带领第一批师生开始思考、讨论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特色建设。但是,这些需要时间去“酝酿”,需要过程去“生成”。2012年10月底,张家港市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级认定的创建准备工作。市教育局邀请江苏省有关专家对学校迎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查,当时专家质疑,学校建了一年多了,为什么很多墙上都是冷冰冰的,哪有一点迎检的氛围?专家还把这个意见在全市校长会议上做了通报,当时校长压力很大。会后,邵建华对郑建忠说:“我们要尊敬专家,但不能迷信专家,对他们的意见我们要有选择地吸纳。新学校的很多东西,要想清楚了再做,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方向正确,慢一点没有关系。”
  像这样允许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慢”的例子,在张家港教育系统还有很多。也许是多年乡镇基层工作经验使然,邵建华喜欢在学校门口与“群众”(孩子、老师、家长、行人)面对面交谈。在这样“接地气”的“田野对话”中,能够聆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也能产生最“合规律”的点子。通过了解,邵建华发现,本该从容、缓慢、优雅的教育,如今已经走向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盲目跟风、心浮气躁的“虚假繁荣”。幼儿腕骨指骨没有发育完全,就开始大量地练习写字、写拼音;在教材没有准备、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就开设英语;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就匆忙结束,导致不少学生“根基松”“枝干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匆忙上马”,缺乏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充分论证;盲目听信专家意见,乱提教学改革模式,在“折腾”中“动摇”,在“应付”中“懈怠”。邵建华认为“让教育慢下来”,其功在当代,利却在千秋,关系到人的一生发展、家庭的幸福和谐、社会的进步稳定。
  如何慢下来?除了“松绑”,给校长“自由思想”的时间,让思路决定出路;还有“宽容”,给校长“自主实践”的空间,让定位决定地位;还有“等待”,给校长“自觉成长”的机会,让格局决定结局。在邵建华看来,改革的步子放慢、变小,不是消极保守,而是因为“教育无小事”,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在如履薄冰中谨言慎行,不至于“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也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遵循教育的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轻装上阵”,见别人所不见,敢想,敢干,敢闯,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唤醒:不拘一格降人才
  校长从哪里来?传统的形式是上级直接任命,内部排队上岗。这样做的弊端比较明显:直接任命,可能水土不服,外在掣肘因素太多;内部产生,可能近亲繁殖,形成文化蜕变现象。邵建华依凭多年的行政管理经验,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多种合力培养梯队,在“任用”和“培养”中,让一批想做事、能做事、协调能力强、敢于对教育主管部门说“不”的优秀干部走上校长岗位,打造一所所美丽学校,形成一个个教育高地。
  ④公开竞选,你组阁
  张家港市江帆小学,地处市城北高教科技新城,于2013年8月交付使用,是一所完全新建的教育局直属小学。为了能让学校在建设之初就将校园文化景观与学校办学理念进行一体化规划和设计,避免“建设”“美化”两层皮或重复投资的现象,邵建华提出“校园未建,校长先行”的创新举措。
  作为一所“零起点”的新校,校长必须是一位站点高、视野宽、前瞻性强、协调有力、执行到位、能带好团队的优秀干部。这样的校长到哪里去找?邵建华和他的班子经过讨论,决定在“非常时期”,以“非常方式”,寻找到“非常之人”,他们笃信“能追无尽景,始是不凡人”。2012年12月,教育局在网上公布招聘简章,条件很宽松,只要担任过小学中层正职超过1年就可以自荐,填写个人信息,对新校办学思路做1500字左右的书面阐述。教育局选聘市内外教育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应聘者进行集中考核,对他们进行“人岗相适度”的分析评价,对他们的“办学思路”进行研读评价。面试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考核组当场打分公布成绩,公开,透明,公正。
  徐芳,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是一位有激情、有思路、有韧劲的年轻人。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为本次招聘活动的“黑马”,也成为人才选拔机制创新的“幸运儿”。2013年2月,邵建华和竞选胜出的她谈话,鼓励她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可以在全市范围内网罗人才,进行“校长组阁”。由于当时学校还在建设中,徐芳急需一位总务主任和她一起提前介入。她经过审慎观察与思考,从实验小学物色到一个有才华、有潜质的年轻管理人员,担任学校首任总务主任。徐芳虽然有六年半的副校长工作经历,其中还有两年半在主管实验小学的一个校区,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由于她原先主要分管的是学校的教学科研,德育管理是她的弱项。于是,她又从东莱小学“挖”来一位大名鼎鼎但处事低调的德育管理能人,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德育、后勤;又从曾经工作过四年、知根知底的云盘小学“挖”来了一位副校长,分管教学、科研。8月下旬,学校班子完美组阁成功。班子成员融合快、凝聚力强,工作效率高。每个人都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校长组阁,赋予了校长自主选人的空间,也给了校长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新校建设中,徐芳有整体规划权,她结合实际,对原本建筑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布局、功能室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如今,江帆小学已经成为一所颇有童趣味、书卷气、人文情的校园。当然,在新校建设过程中,邵建华也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经常带着各职能部门来学校,看看急需增加哪些设施设备,急需解决哪些问题,提醒大家“要慢慢等待新学校的成长”。
  ⑤组团下乡,你引领
  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此前,教育质量一直处于低谷。为了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品质,办人民满意教育,当地政府投资8000多万易地新建学校。这就需要一位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校长,既能完成新校的搬迁与建设,又能借此机会盘活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学校的现状。谁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呢?教育局经过调查分析、研究讨论,决定采用“肉煮萝卜”策略,从市直学校选择一位副校长空降下去,以点带面,引领教师集体“追梦”。   周玉华,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副校长,是一个外表娴静、内心强大的“智者”,一位教育理念新、业务能力强的事业型校长,成为首选的对象。当局长找到她谈话时,她很无奈地说:“想不到我一个43岁的女同志,教育局还要委我以如此的重任。”周玉华有自己的担心,她此前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已有7年,对于教学管理尚能应付自如,但要全面主持学校工作,那还得从头学起。况且,她多年待在市直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情况几乎不了解。尽管如此,周玉华还是欣然接受了挑战。
  为了能够形成“先进生产力”的“集聚效应”,教育局还提出了“组团式支教”的方式。于是,周玉华从万红小学“借”来了一个支教团队,周期2年。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她选择相应的学科和领军人才,让支教老师把市区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经验、艺术的追求植入到农村课堂,辐射到整个教研组。去年,学校“借”来以教导处副主任张敏为领头羊的英语团队,他们除了要完成自己的英语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相对较弱的英语学科组的建设。每次教研活动,张敏等人总是用心指导组内教师钻研教材、备课、上课,积极参与组内评课、议课,使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及研究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而作为一校之长的周玉华,更是在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加强师资师德建设、构建校本文化课程、唤醒学生成长自觉的同时,不断将全校师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激励他们“志存高远,须积厚流广;坚持不懈,定斗转星移”。在这几年里,她经历了诸如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确定、学校的整体搬迁、新一轮中层的竞聘上岗、教师小区域交流等极为棘手的问题,但都能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协调能力、管理艺术,一一加以妥善地解决。
  农村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指标。邵建华为了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引入农村,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甚至不惜把局机关人员“放出去”。2013年暑假,张家港市小学数学教研员、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张平,被派往全市最偏远、最薄弱的三兴小学担任校长。几个月以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科研领导能力,有力推动了全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作为一所乡镇小学,学校的很多经费来自当地政府。申请经费难,成为农村校长的一大心病。邵建华一方面主动与乡镇政府沟通协调,帮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鼓励农村校长们多向政府领导汇报学校发展愿景、办学思路、阶段成果,让政府和社会主动来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品质。
  ⑥学段打破,你探路
  张家港实验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百年老校,当地的窗口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与开拓创新,形成了高位、优质、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正是这块教育高地的“盛名之累”,使学校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保守”“求稳”,形成自我发展的“惰性”“束缚”与“瓶颈”。如何打破这种“生态平衡”,走出“宁静危机”呢?邵建华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寻找一位有勇有谋的“帅才”来“掌舵”,给足“政策”与“空间”,让这位校长以“愿景”拓展团队成长空间,以“激情”焕发校园生命活力,以“课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美丽”引领师生时尚优雅。
  刘慧,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这位有内涵、有主张、有灵性的美丽知性园长,曾经担任过实验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万红小学副校长,主持过省规划课题,出版过教育专著。邵建华和他的班子经过讨论,决定让刘慧来执掌实验小学。他们认为,刘慧不仅能很快“融入”团队,“领舞”全校,在“老大难”的“幼小衔接”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与建树,还能充分发挥“鲶鱼效应”,带动全市校长队伍高位成长。2012年8月,当邵建华找来刘慧谈话时,刘慧开始有些犹豫,但她还是被局长的真诚、理想、执著打动了。刘慧不无诗意地说:“我愿意去追慕天空未知的高度与深远的厚度,怀揣梦想,踏歌前行。”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学校”,激情满怀的刘慧开始了“创意小学,实验梦想”的征途。在她看来,小学教育需要坚守儿童本位,彰显游戏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空间。于是,她带领老师们以一个个微创意、微故事,给小学生活留下幸福的感觉和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于是,有了男生厕所的“红色小圆点”,有了雨天的“诚信伞”,有了枯树的“永不消逝的风景”,有了校园里“小径分叉的花园”、“会呼吸的路”、“百草园”、“成长树”、“童心迷宫”、“时空隧道”,有了传达室的“爱心驿站”,有了三味书屋、梦想艺术馆、“最美光阴”教师书吧,有了“青年教师亲子座谈会”,有了每天放学前五分钟的“美时美刻”分享,有了校园改造工程的“学生参与”,有了学生社团的“社会力量的卷入”,有了“我的童年,我的书”……
  而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这个有着学前、小学教育双重经历的校长,更是在实践中寻找巧妙的“招儿”,常常与教师一起反省“孩子,我拿什么吸引你”。针对新生学习拼音比较困难,他们创造了这样的风景:花架下,垂着美术老师自制的陶瓷拼音风铃;走廊里,墙壁用拼音在说话,“孩子们,轻轻说,慢慢走”;教室里,很多物品都有了它们的拼音名字。孩子们在拼音乐园中玩耍、游戏、休息散步,拼音课堂没有了教室围墙的限制。此外,新生入校仪式,校长赠送金色门票,亲子游园;中午,孩子可以选择性午睡;通过21天美丽项目的行动,进行自我选择与约束……一项项创意活动,催生了师生的激情与梦想,也让学校成为“醒在树上的花朵”,迅速声名远播,成为小学教育的领跑者,校长关注学习的“焦点”,全市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旦打破常规,境界就会顿开。邵建华坦言“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要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2013年暑假,张家港市成立刘慧等4个名校长工作室,提拔一批30岁以下的校长助理、35岁以下的副校长,返聘“德高望重”的校长郭慧,酝酿校长职级制,让新分配教师先“进城”与名师结对,待“职业成熟”后再送“下乡”。系列组合拳,吹起名师名校长培养的“集结号”,为张家港高品质教育夯实了基础。
  推动:校长就是上帝   教育局和校长是什么关系?很多人认为,教育局是领导者,是教育资源的支配者;学校是被领导者,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于是,校长成了顺从的“传话人”,成了优秀的“执行者”,而学校也出现了“千校一面”的怪象。邵建华为了扭转这种“异化”现象,祭起改革的大旗,提出“校长就是上帝”,要求机关人员成为服务者,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帮助他们激发创新活力、拓宽学校发展空间。而校长也能在获得尊严、地位、权力之后,自觉地“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⑦思想盛开在“校长沙龙”
  2013年10月12日,第42期小学校长主题沙龙活动在实验小学南校区举办,主题为“幼小衔接”。邵建华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管小学的副校长、新市民子女学校校长、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等近50人一起参加了活动。先是观摩了来自万红幼儿园和实小一年级的4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然后在自由而舒适、愉悦而兴奋的氛围中,围绕“如何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这个话题开始“实话实说”。正如邵建华所期待的,校长们“在不知不觉中敞开了心扉”,一改往常矜持严肃的姿态,纷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各抒己见,疑义相与析。原定五点结束的活动一直延续到六点,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校长们认为,这种活动带给大家的不仅是“自然、自由、自在”的外在感受,更是教育局机关领导与基层校长相互之间的尊重、信任与关爱。“言有尽而意无穷”,校长们并没有因为“校长沙龙”的结束而停止思考,而是“取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并在实践过程中“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少走了许多弯路,多用了一些创意,从而使得教育多了一点灵气,多了一份质感。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的整体高度决定了区域教育的高度。但是,邵建华发现,校长们一起坐下来研讨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严重缺乏,个人的观点无法碰撞,实践的智慧无法分享,成功的经验无法推广,这是对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造成教育“闭关自守”、行政“纸上谈兵”的重要原因;同时,邵建华还发现,校长在和局机关人员交流时,大多习惯于“照着讲”,而不会“接着说”,更不会说“不”。
  如何拉近局机关人员与校长的心理距离,让校长们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思考呢?如何创设一个平台,让校长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交流促进步、取长补短共提高呢?邵建华想到了“沙龙”这一既有“国际范儿”的现代感又有“诗意栖居”的家园感的形式。于是,在全市分片区,高标准打造出5个“校长沙龙”活动室。校长们聚集附近的活动室,在轻缓柔曼的音乐声中,品一盏香茗,喝一杯咖啡,聊一聊教育、人生、工作、学校、生活的话题,在心灵的漫步中,感受生命的美丽与厚重,教育的梦想与幸福。在这里,校长们可以自由地发言,无论尖锐犀利还是中规中矩,无论天马行空还是条理清晰,无论自言自语还是思想交锋,都被聆听、悦纳、交流,都是一种人生的积淀,一种生命的沉思,一种灵魂的重量;在这里,心灵不设防,思想无边界,观点无优劣,没有权威,没有专家,没有领导,没有规范,只有自由、真实和思想;在这里,相互启迪,相互照亮,相互取暖,相互扶持,一起向着美丽出发。
  ⑧智慧落地在“现场办公”
  2013年11月9日上午,邵建华带领人事科、计财科、安管科、电教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来到市第一中学,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到校之后,邵建华并没有直奔会议室进行“真空指示”,而是和大家一起深入校园,边走边看边聆听校长介绍最近的学生活动开展、教学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实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和学校一起“量身定做”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了解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所在,以及急需教育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解决的问题,尽量现场帮助协调解决。各部门负责人也“以专业的眼光”,寻找学校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排查分管条线上存在的问题,与校长一起寻求解决的措施与路径。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需要校长定方向、明思路、理举措、查问题、找差距的地方也非常多。如果教育局机关各科室每天下达各种检查评比任务,无疑是编织了一张网“捆”住了校长的手脚,每天匍匐在应付种种事务中。邵建华认为,这样的“层级管理”既耗力也低效,造成许多行政资源的“铺张浪费”,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信任,很容易在辛苦忙碌中消解管理的效能,迷失发展的方向。
  于是,邵建华提出局机关人员要转变观念,从“领导学校”走向“服务学校”,从“检查工作”走向“指导工作”,从“重视结果”走向“追求过程”,根据需求会同其他部门一起“走下基层,了解困难;蹲下身子,排查问题;整合资源,协调解决”。这样的“扁平化管理”方式,不仅转变了机关职能,转行政管理为教育服务,精简了许多申请、研究、审批的复杂程序,减少了诸多不必要的过程性环节,节省了财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学校释放了空间,提供了方便,让校长切实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也改变了调研方式,使得机关和学校“各司其职”、“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在机关与学校之间开设工作直通车,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校长省去许多“跑腿子”“串部门”的“心苦”,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管理上,谋求自主发展,实现效能提升。各科室也通过亲临校园,目见耳闻,及时发现学校的问题与漏洞,因时因地制宜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处理办法。
  “现场办公”中,邵建华发现教师“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采购“油盐酱醋菜”,教育局让超市走进校园,教师可以早晨上班通过“净菜系统”下订单,下班从传达室领取菜物;发现部分学校师生病疾小痛就去医院,教育局与卫生部门合作,成立校医管理所,给学校配备校医,为师生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发现有些同学座椅与身体不匹配,写字不舒服,教育局招标购进可调节桌椅,让学生学得安心、舒心;发现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过快,教研室确定实验班,蹲点跟踪,寻找最优方式……为学校服务,局机关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也获得了尊重和赞赏,展现了自身的魅力。   ⑨梦想飞翔在“跟岗学习”
  2013年6月5日,张家港市乘航小学校长郭小磊有幸成为第一批去名校跟岗的校长之一。根据要求,她自主申报了跟岗意向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她看来,清华附小的“1 X课程”体系有较完备的理论系统和较强的现实意义,自己特别希望在跟岗学习过程中浸润、汲取。于是,上网浏览了解学校相关资料,对学校的历史、校园文化建设、近三年课程改革情况、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思想等做了较为充分地“预习”,确定了7个跟岗目标。得知她要去清华附小学习,有人和她开玩笑:“你一个农村小学校长,需要到这样‘高级’的学校培训吗?你去看了也学不像的。”她笑着回答:“再高再远,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会是我努力到达的地方。”为期两周的跟岗学习,她在对校园的观察欣赏中,在对教师每天工作状态的感同身受中,在对孩子每天学习生活的体察理解中,强烈地感受到水木清华的厚积,丁香少年的生机。随处可见的“第一时间式”评课研课,“学术第一”的研究风气,让她发现原来教师可以拥有这样纯粹的教育研究生活。
  校长的行走姿态,往往影响、决定着全校师生的精神状态。邵建华在走访学校时发现,一些校长不读书、不思考,思维僵化,表达老套,这样的校长其学校也往往是“老气横秋”“一塘死水”;而那些善于阅读写作,勇于交流沟通的校长,往往谦逊豁达,视野开阔,处事灵活,管理智慧,而其学校也往往充满激情与活力,课程研究也是精彩纷呈。于是,邵建华想方设法让校长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从粗糙生活中“挣脱”出来,仰望思想的星空,追求灵魂的美丽。或是赠送“局长推荐书目”,让读书美容心灵;或是让校长“走出去”,到一流学校“挂职”学习,去机关部门“挂职”锻炼,拓宽教育的视野,提升管理的能力;或是让校长走出校园,走出国门,去异国他乡参观考察名校,刷新管理理念,站在高位看教育;或是去高校参加研修班学习,把握时代潮流,提升管理素养;或是引进高校资源,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增加理论厚度,发展研究能力;或是成立“名校长工作室”“校长沙龙”,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团体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推动”“引领”的同时,邵建华也经常“晒”成绩,“树”榜样,“造”高地,目的在于让校长不断寻找自己新的坐标与方向。通过“寻找美丽教师”大型新闻行动,推出为呵护“流动儿童”、毅然从公立学校辞职到私立学校、建立“爱心基金”、开展“争做旭东文明娃”“争做旭东美丽家长”活动的张家港市旭东学校庆安校区校长庞冰心,向社会传递教育正能量;带领校长聆听大型音乐会,举行文艺作品展览,向社会展示校长内心的柔软、丰盈与美丽;或是通过“美丽学校”成果展示,放大教育品牌优势,让教育在开放、开明中走向更广阔的境界。
  敬畏规律,捍卫常识;遵循规律,打破常规。在邵建华看来,自己“只不过按规律办事而已”,但在整个教育界却引起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也在不断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赢得人们的理解、尊重,进而欣赏、支持与推广。其实,只要我们自己“安静”下来,回到教育的“原点”,坚守人与事物发展的常识和规律,就能找到发展的“康庄大道”,而这也正是张家港教育高位发展的灵魂所在。
其他文献
简述了强化工程质量细节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川荫线路面大修工程实例,就如何从细节入手狠抓工程质量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工程质量细节管理的具体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圆满完成工程任务
结合实际施工,对目前建筑工程基础处理采用的水泥搅拌桩施工工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其提出了基本的质量控制方法,方便了广大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左下腹造口的325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85例采用左下腹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逆转录酶,它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可以避免因DNA复制时端粒缩短所致的细胞衰亡,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可检测到端粒
从总体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的标准化设计出发,结合多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实践性分析,对我国多层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
介绍了拱桥的发展,针对拱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提出了拱桥维修和加固的几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提高拱桥的维修与加固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拱桥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院1995-2005年收治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106例,其中35例(33%)术后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本文就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探讨如下。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目前重庆主城区最大隧道嘉华隧道的通风方式选择、需风量计算、风机组合设计等具体过程以及火灾时的通风控制进行了介绍,以满足车辆正常行驶条件下的隧道
【关键词】心理疏导;图式;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7-0063-01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德育不同,它要求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教育。为了更好地落实心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苍梧小学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在校学生情况做全面普查,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父母离异儿童以及在学习与交往方面有困难儿童
【摘 要】教育社会学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让教育管理者跳出教育内部,从大社会回眸教育系统,通过社会学与教育学跨学科研究,在“把学习打开”中“盘活社会资本”,实现教育工作者知识共享,帮助老师提炼教学主张,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社会资本;教学主张;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