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已消失在远方……”缠绵的歌声在耳边回旋,秀美的汉江在山谷间曲折蜿蜒,含烟的远山、苍翠的古木,托起我的旧梦,梦里的水乡——后柳镇渐次清晰。猛然间,我如梦中醒来,又如坠入梦里,那个快被时光忘记的古镇,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所渴望的一切,犹如旧电影般真切。它,就像一张模糊的旧照片,调整对比度后,细节一下子变得清晰,遥远的一切似乎触手可及。
汉江南岸的后柳,一个典型的江边小镇。置身其中,古老悠远的感觉即刻在身边氤氲。随处可见的石阶,纹理斑驳的青砖,灰瓦木构的百年老楼,无不展示着这个小镇的古老与魅力。鳞状起伏的青瓦屋顶,雕梁画栋的内饰,无言地泄露出它旧时的苍凉,让人觉得每一间房子,每一处街角,每一块砖瓦,每一道石阶,甚至每一棵树木,每一丝空气,都有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任谁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小镇溢出的种种故事陶醉。
清晨的小镇,安宁而静谧。老人大多已早起,他们倚门而坐,或默默吸烟,或散淡无言地凝望街景。偶有农人背着背篓,牵着小孩,步履舒缓,不急不忙,一派从容安闲。神情间与世无争的坦然和悠闲,与古镇相映成趣。街口上晨起洒扫的黄老伯是后柳学校的退休教师,说起后柳古镇的前世今生,他一脸自豪。自古富庶的后柳镇,已在汉江边生长了一千多年。这片连接着陕南和川北的水码头,向外输出着本地特产——桐油,先民们沿江砌坎,修建油坊。旧时的江面天天停泊着数十艘商船,日日飘荡着榨油汉子们的吆喝声,一派繁忙景象。榨好的桐油装船顺江而走,下丹江,出汉口,销往五大洲。后来,随着陆路运输日益发达,喧嚣从后柳镇中逐渐散去,后柳也渐渐沉入岁月之中。
如今的汉江边上又新建起了码头,顺着码头边沿,一排新植的落根杨柳,已经树冠丛丛,枝繁叶茂,宛若亭亭的少女迎风而立,柔柔春风吹散了她新浴后的秀发。江面平静似镜,偶尔一叶小舟划过,划出孔雀开屏般的粼粼涟漪;远处山谷,水雾缭绕,若隐若现,画面中,还有那飞翔的鸟儿,洗衣的村妇,穿梭的小船,浓淡相间,虚实交融,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水墨山水画啊,悠然,安谧,沉稳,韵味天成……
小镇的老屋依临江山地而建,门前的老街窄窄的,最窄处不足两米,青石板的台阶坡缓平实,随了山势,七上八下,曲曲折折。老街两侧排列着木板拼接的商铺,古色古香。小街临江处,是古建筑的集中区。最东角处,几间土墙青瓦民居,看上去少说也有百年之久。一棵老树从房屋中间昂然而起,破瓦而出,枝叶茂密,伞盖全房,千年风雨后,依然傲然挺立。
转过街角,有一处古屋,门楣上书正楷“中国人民银行”字样。黄老伯说,这里曾是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石泉支行在后柳设立的最早的金融服务流动组旧址,那时办理农村金融业务需走村串户,如今虽然废弃不用,但立在此处,还是让人多了几份对古镇旧日繁华的遐想。古街虽然再也听不到榨油声,再也见不到守望者,再也没有了烛光油灯,却依然散发着挥之不去的古色古香的古韵余味儿。
这是个有故事的小镇,徜徉古街,随处可遇见一些有故事的人和事儿。在一处木板房门口,一位年过8旬的老太太手持水烟,悠闲地吸着。看那烟枪,大约是明清或民国初年的古董。老太太慈眉善目,人很随和,她一边抽着水烟袋一边和游客打招呼,见老人抽烟那种享受、满足的神态,游客都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上的“长枪短炮”将老人安详的神态定格在画面中。老太太说,她嫁到古镇生活了快70年,儿女们都在外工作,她和许多老人一样,留恋着古镇悠闲恬淡的日子,故土难舍。
小走几步,又遇到一家理发店,设施简陋,用具都是几十年前的“原版”。理发店里有个女老板,名叫杜子均,今年74岁了。她说,“小时候是在四川成都学的理发,从19岁开始,至今已从事理发行业52年”。在杜老太的理发店里,见不到一样现代的理发用具,包括座椅、镜子、剪子,还有烫发用的火钳等,都是最“原始”的那种。从大城市时髦的发廊来到这里,恍若走进了一个理发博物馆。
离开后柳镇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着在古镇感受到的一切。那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那群心性高洁的古镇平民,那种丢却繁华的尘世安宁,那种自足安逸的悠闲生活,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世外桃源吗?我的心醉了,我的魂在湖面上飘移,在古街游荡,难以忘怀这梦里醒来听流水的隔世仙境。
汉江南岸的后柳,一个典型的江边小镇。置身其中,古老悠远的感觉即刻在身边氤氲。随处可见的石阶,纹理斑驳的青砖,灰瓦木构的百年老楼,无不展示着这个小镇的古老与魅力。鳞状起伏的青瓦屋顶,雕梁画栋的内饰,无言地泄露出它旧时的苍凉,让人觉得每一间房子,每一处街角,每一块砖瓦,每一道石阶,甚至每一棵树木,每一丝空气,都有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任谁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小镇溢出的种种故事陶醉。
清晨的小镇,安宁而静谧。老人大多已早起,他们倚门而坐,或默默吸烟,或散淡无言地凝望街景。偶有农人背着背篓,牵着小孩,步履舒缓,不急不忙,一派从容安闲。神情间与世无争的坦然和悠闲,与古镇相映成趣。街口上晨起洒扫的黄老伯是后柳学校的退休教师,说起后柳古镇的前世今生,他一脸自豪。自古富庶的后柳镇,已在汉江边生长了一千多年。这片连接着陕南和川北的水码头,向外输出着本地特产——桐油,先民们沿江砌坎,修建油坊。旧时的江面天天停泊着数十艘商船,日日飘荡着榨油汉子们的吆喝声,一派繁忙景象。榨好的桐油装船顺江而走,下丹江,出汉口,销往五大洲。后来,随着陆路运输日益发达,喧嚣从后柳镇中逐渐散去,后柳也渐渐沉入岁月之中。
如今的汉江边上又新建起了码头,顺着码头边沿,一排新植的落根杨柳,已经树冠丛丛,枝繁叶茂,宛若亭亭的少女迎风而立,柔柔春风吹散了她新浴后的秀发。江面平静似镜,偶尔一叶小舟划过,划出孔雀开屏般的粼粼涟漪;远处山谷,水雾缭绕,若隐若现,画面中,还有那飞翔的鸟儿,洗衣的村妇,穿梭的小船,浓淡相间,虚实交融,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水墨山水画啊,悠然,安谧,沉稳,韵味天成……
小镇的老屋依临江山地而建,门前的老街窄窄的,最窄处不足两米,青石板的台阶坡缓平实,随了山势,七上八下,曲曲折折。老街两侧排列着木板拼接的商铺,古色古香。小街临江处,是古建筑的集中区。最东角处,几间土墙青瓦民居,看上去少说也有百年之久。一棵老树从房屋中间昂然而起,破瓦而出,枝叶茂密,伞盖全房,千年风雨后,依然傲然挺立。
转过街角,有一处古屋,门楣上书正楷“中国人民银行”字样。黄老伯说,这里曾是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石泉支行在后柳设立的最早的金融服务流动组旧址,那时办理农村金融业务需走村串户,如今虽然废弃不用,但立在此处,还是让人多了几份对古镇旧日繁华的遐想。古街虽然再也听不到榨油声,再也见不到守望者,再也没有了烛光油灯,却依然散发着挥之不去的古色古香的古韵余味儿。
这是个有故事的小镇,徜徉古街,随处可遇见一些有故事的人和事儿。在一处木板房门口,一位年过8旬的老太太手持水烟,悠闲地吸着。看那烟枪,大约是明清或民国初年的古董。老太太慈眉善目,人很随和,她一边抽着水烟袋一边和游客打招呼,见老人抽烟那种享受、满足的神态,游客都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上的“长枪短炮”将老人安详的神态定格在画面中。老太太说,她嫁到古镇生活了快70年,儿女们都在外工作,她和许多老人一样,留恋着古镇悠闲恬淡的日子,故土难舍。
小走几步,又遇到一家理发店,设施简陋,用具都是几十年前的“原版”。理发店里有个女老板,名叫杜子均,今年74岁了。她说,“小时候是在四川成都学的理发,从19岁开始,至今已从事理发行业52年”。在杜老太的理发店里,见不到一样现代的理发用具,包括座椅、镜子、剪子,还有烫发用的火钳等,都是最“原始”的那种。从大城市时髦的发廊来到这里,恍若走进了一个理发博物馆。
离开后柳镇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着在古镇感受到的一切。那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那群心性高洁的古镇平民,那种丢却繁华的尘世安宁,那种自足安逸的悠闲生活,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世外桃源吗?我的心醉了,我的魂在湖面上飘移,在古街游荡,难以忘怀这梦里醒来听流水的隔世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