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某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充分认可分享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健康个性养成的积极促进作用,基于当下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从教师指导策略、游戏环境优化、口头语言正面强化等途径入手,意在初步探索游戏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实践中,教师运用何种策略,与幼儿游戏的类型和教师的经验均有相关性。
  一、问题生成——年龄特点及分享行为独特价值
  歌唱与体态律动方面,对于3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学习,有如下4种最佳实践方法。
  (一)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4-5岁的幼儿分享行为多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对物品产生独占行为,理解他人的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价值及其现状
  中班幼儿在经历了小班为期一年的集体生活后,对同伴、集体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初显,但是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脱节,不知道怎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常常会出现独占玩具、抢占自己喜欢的物品、出现攻击性行为等情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分享能够帮助幼儿个体和群体更加亲近,有利于克服幼儿自我中心倾向。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对幼儿良好品质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游戏活动促进分享行为的可行性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尊重、呵护童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分享意识、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努力填补认知与行为之间的脱节现象,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体现课程游戏化精神,将幼儿尚处在朦胧状态的分享认知转变成内在的自觉行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求真反思——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
  (一)游戏环境创设中暗示同伴交往的需要
  根据观察发现,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的交往范围有关。在这一方面,教师展开探索:为了改善幼儿游戏环境,扩大幼儿交往范围,同一楼层平行班的两位老师经过商讨,在走廊上设置了一个共同角色游戏区。在这个游戏区里,幼儿有机会和其他班的幼儿一起做游戏,分享玩具,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游戏环境的改变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把游戏区从传统的室内设置到共有的走廊上,有利于幼儿与其他班级的孩子交往,可以改善幼儿的交往环境,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由于游戏参与人数的变化,使得幼儿有机会不断转变适应自己的角色身份,游戏活动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和其他幼儿交流,通过交换、共享等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游戏材料,在共同完成游戏隐性任务的促进下产生分享行为。
  游戏道具的分配与使用,游戏场地的划分与共享,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游戏结束后的交流,都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二)游戏规则制定中渗透游戏材料的分享
  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分享意识,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游戏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活动目标定位不明确、活动设计不合理、活动开展随意等误区,没有真正发挥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产生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把“分享”作为游戏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利用游戏材料的优势,可通过游戏材料的分享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在游戏任务中暗藏分享行为,使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这样,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而且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自己会遵守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还会有意识地监督其余幼儿的行为是否遵守规则,如此便将游戏规则中的分享行为内化,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三)游戏情境开展中融入教师指导与经验调动
  游戏情境中,有无教师的暗示与指导,对于幼儿分享行为频次的产生具有明显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旁观、不管,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内容,灵活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分享行为的情境;在游戏中,教师不宜有过多的直接的示范行为,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气氛调控、同伴合作这样的策略代替。其中,特别强调调动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幼儿回忆在生活中遇到相同情境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让每个幼儿都去思考,帮助他们真正投入到角色游戏中。
  (四)分享行为强化中运用口头、肢体语言
  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及时的强化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正面引导作用,同样幼儿的分享行为也离不开正面强化。而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常见的强化发起者为教师、常见的强化方式有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口头表扬,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激发幼儿再次分享的愿望,这是口头语言强化。通过点头肯定、竖大拇指等外显的动作或表情、姿态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这是肢体语言强化。
  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都能让幼儿直观感受到自己所做的分享行为的积极性,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再次尝试分享行为。
  (五)游戏情境设计中创造分享机会
  通过游戏情境的巧妙设计,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交往。以中班建构游戏《我最喜欢的游乐场》为例,活动前期,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对周边的游乐场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有什么、什么样、最喜欢什么等。活动开始,以“我最喜欢的游乐场”谈话导入,幼儿与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去过的游乐场;接着,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游乐场的设计,分组选择建构材料,共同完成游乐场的搭建;最后,依次介绍自己设计的游乐场。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专注、倾听、合作,一如脸上的快乐令人动容。孩子們共同交流讨论设计的快乐、共同合作搭建的快乐、分享介绍的快乐,让满满的参与感和满足感溢于言表。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并没有过多干预,而是巧妙设计了建构任务,引导幼儿自由分享,最重要的是教师为幼儿的分享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使得幼儿可以相互分享游戏经验,感受分享的快乐。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活动目标、内容、要求的设置,将分享融入游戏教学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行为的产生;通过对教师策略的归纳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为促进幼儿分享行为所运用的策略的侧重点都各有不同,从教师干预程度、游戏材料投放、语言引导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教师策略的运用与经验、游戏活动类型均相关。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逐渐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探索各个游戏活动类型中教师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的运用,以策略运用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应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全面归纳和分析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的教师策略,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大家都喝过了,夏天的最后一根雪糕吃过了吗?从入夏答应我家孩子吃的雪糕,拖延症妈妈到入秋了还没安排上,因为外面的雪糕的糖、添加剂太多,我实在不放心给孩子吃,作为爱动手爱思考的妈妈,我决定自己动手给孩子做好吃又健康的雪糕。研究了外面雪糕的配料表,我发现水果加酸奶(牛奶)绝对是完美搭配,于是就有了芒果和火龙果酸奶雪糕。味道酸酸甜甜,颜值超高,关键是做法超简单,大家快抓住夏天的尾巴给孩子安
期刊
每個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从我们父母身上开始的。   在孩子们的眼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小世界”。尤其到了2-3岁,宝宝们就会开始喜欢模仿父母的各种语言和行为。   他们会模仿父母生气的表情,会模仿妈妈喊爸爸名字时的语气,会对着镜子拿着妈妈的化妆品,模仿妈妈化妆时的样子。   在大人们笑着孩子们可爱的模仿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言行带给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一个人性
期刊
每一个优秀的绘本都有自己的特质,其中有一类绘本是为了打开孩子想象世界的大门而创作的。本期幼儿画报《魔蛋》便是这样的绘本。故事发生在夏天的小溪边,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小鸟和小猴是故事的主角。另外故事中还有一个灵魂角色,那就是“魔蛋”。  故事的标题就叫“魔蛋”,看到封面,先不要着急打开绘本。让孩子猜猜看:什么是“魔蛋”,“魔蛋”长什么样子?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也可
期刊
孩子能不能光脚,一直以来都是两代人争论的问题之一。一到夏天,类似的画面每天都会在各家上演:孩子光脚爬,老人背后追。那孩子到底能不能光腳呢?   一般老人会说:“不穿袜子,当心孩子受凉了感冒” “寒从脚下起” “娃脚丫子这么凉,肯定冷啊”。对于宝宝来说,手脚凉不代表宝宝真的冷。老人觉得孩子冷主要是因为老人新陈代谢慢,老人觉得冷,所以觉得孩子也冷,可孩子明明是一刻都停不下来的小火炉啊。   宝宝的血液
期刊
我们经常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懒字辈”的动物,但你知道吗,其实在真实的自然中“懒字辈”动物也曾一度遍布美洲大陆的各个角落。除了目前还生活在树上的种类,陆地甚至海洋中也曾留下过它们的足迹。  “懒得出奇”的三趾树懒  这些生活在树上的懒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树懒,共有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两个主要类群。  三趾树懒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从外观上看,三趾树懒的口鼻部位较为圆钝,眼睛到脸颊两侧的地方毛色较深
期刊
本教案为合肥市2019立项课题《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  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HJG19058】  活动名称:  大班艺术——音乐欣赏:古筝曲《小水滴旅行》  活動目标:  1.初步了解古筝的结构,激发幼儿对古筝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2.感受乐曲ABC的结构,能用动作表现乐曲;  3.能合作游戏,喜爱欣赏古筝乐曲。  设计思路:  《寒鸦戏水》是一首著名的客家筝曲,也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
期刊
“妈妈下班了,妈妈辛苦了!”3岁的儿子乖巧地跑过来抱住我,接过我的包放到玄关柜子上。自从我重回职场后,每天回家看到儿子的笑脸,一天的疲惫立即烟消云散。邻居们都羡慕我的生活状态。殊不知两年前我也曾濒临崩溃的边缘。   儿子出生后,我就彻底告别了白领生活,成了保姆兼育儿师。只有晚上儿子睡着后,我才有一会儿专属的时间逛逛网店、追追剧,顺便喝点网络“鸡汤”。每一篇关于宝妈、全职主妇的文章都能恰到好处地戳中
期刊
由于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没有安全意识,一年四季,稍有不慎,烧烫伤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孩子在吃饭时随手一扒,热汤洒了一手,小手顿时像红烧小猪蹄;洗澡水还没兑凉水,孩子不小心就跌落其中,哇哇大哭;孩子撕扯桌布,桌面上的稀饭瞬间倾倒在皮肤上。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我们应该怎么办?   烧烫伤预防很重要,但伤后正确处理同样重要。烧烫伤的紧急处理,希望各位家长可以谨记以下的五字箴言和三不原则。  
期刊
一名医生讲述了发生在他们医院的真实案例:一个3岁的小男孩儿,因为流鼻血仰起头来止血,导致血液流到嗓子眼形成凝块,堵塞了整个气管,形成窒息,最终没能抢救回来……   流鼻血时仰头有这么严重吗?还可能致死?真的太可怕了!   所以,晨妈在此呼吁大家,孩子发生一些轻微意外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正确处理,切莫陷入误区,以免加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宝宝的鼻黏膜相对脆弱,血管位置也比较浅。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
期刊
前不久,我婆婆因病去世。回老家奔丧之前,我不知道怎么跟4岁的女儿盼盼讲这件事。突然想起曾给她读过关于死亡的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于是我跟她說,奶奶也像书上的霍尔格爷爷一样变成了幽灵。她以为我在开玩笑,反过来也给我开玩笑:“妈妈,你也变成了幽灵。”接着又说她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奶奶打针。毕竟绘本故事是抽象而美好的,而死亡是真实、残酷的。我只好临时决定,见机行事。   回到老家,盼盼被那种静穆的气氛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