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让座者说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在北京地铁,有人给我让座。那是我今生第一次享受這个待遇,便随口对与我同行的学生感慨道,看来我真是老了。“不,他太胖了,嫌挤。”坐在旁边的女青年接嘴道。显然,让座的是她对象。我看一眼站在一边的那位男青年,说:“他并不胖……”说到一半,我突然意识到什么,便改口轻轻说了一声“谢谢”。
  那是两位极普通的青年,看不出他们的文化程度与职业性质,走进人群,你或许就找不到他们。然而,他们不只让了座位,而且当意识到一位老人对老的无奈同时还不大服老的复杂心理时,表示了当时可能给予的最合适的理解与宽慰。这样的智慧、幽默和善解人意,所显示的人性素养,就不是让一个座位那么简单了。
  让一个座位,本不值得一提。而为人做了一点好事,不陶醉于自己的道德完美,顾虑的却是接受者的承受心理,这更令我感动。
  今天突然想起要以被让座者的身份说几句话,因为又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关于年轻人拒绝让座引发的议论。事实是,该年轻人做了一天义工,很累,让座慢了,受到谴责,顿生逆反,引起争执。看来,这是一场误会,但关于让座引发的道德争议,好像由来已久,此事又上电视,可见至今“盛况不衰”。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年轻人给老弱病残让座是社会公德,应该提倡,但也属自愿,即使有人不愿让座,也無可指责,毕竟交通权利人人平等,里面包括先来后到的座位权。什么道理都是相互讲的:老人免费乘车,这是社会给予的福利,我们理应珍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社会着想,考虑社会资源的实际承受能力,尽量错峰出行,避免抢占上班族的交通资源。这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和年轻人让座一样,同样应该成为我们老年人的自觉行动和社会公德。
  说到让座,年纪越大,越应被让座。但我认为,凡免费乘坐公交车的老人,首先要考虑自身安全,应该有把握在没有座位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完成行程。不能把路途的安全,建立在肯定有人让座的基础上。考虑到自己的年纪和健康程度,如果不适宜乘坐公交车而又必须外出的话,可以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如今叫个的士又不是不方便。
  作为免费乘车的老人,从我们自身来讲,既然我能乘坐公交车,我就有不需要让座即可安全乘车的心理和能力,这样也就不会计较别人让座不让座的问题了。
其他文献
圣严法师为了勉励遭遇挫折的人,曾经提出“四它”的口诀:“面对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几乎每个人都会念、会背,可是真正碰到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做到。  有位朋友去做身体检查,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他第一个想法是:“为什么是我?”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错,因为他没有特别去吃什么不好的东西,或做一些不健康的活动,偏偏他就是碰到这样不好的事情。  他平常勤于阅读,知道癌癥患者比例逐年在提高,跟环
期刊
父亲极爱钓鱼,我对钓鱼一窍不通。但我和父亲聊天总要以钓鱼为话题,我们乐此不疲。  不懂钓鱼,我便以问话的方式,诱他畅叙胸怀。我常这样直白地问他:今日钓鱼去了吗?和谁去的?去哪里钓的魚?那里还几个人?钓了多少鱼?  问题是单调重复的,但是和谁去,去哪里,每天的收获有所不同,为单调的问题增添了色彩。  父亲钓的鱼大多时候是鲫鱼,又都很小,只能给猫当饭食。偶尔钓几个大的,他就收拾好放进冰箱里,留着自己吃
期刊
我的老家在重庆远郊歇马场,现在叫歇马镇。  父亲退休后,每天的生活主要是泡茶馆。母亲也从农村搬到镇上与父亲住在一起,但她主要忙着为儿女们带孩子,到最后一个孙子都上学读书了,才算“退休”。我们兄妹五人,下一代八个。我常说,母亲用背篓背大儿孙两代人,恩重如山。  那段时间应当是父母最开心的日子。父亲每月的退休金全归自己掌控,想吃肉吃蛋自己买就是,母亲每月也能从儿女们那里收到孝敬钱。  谁来伺候爸妈  
期刊
如果征求译名意见的话,我觉得把T恤叫做“替续”更为合适。我和儿子身材相当,二十年前,我参加单位运动会或者其他会议领取的“替续”,穿一两次,就会替下来,让儿子续着穿。二十年后,儿子上班了,他的“替续”稍微旧一点儿,替换下来,都是我主动续着穿。因为这“替续”,我们爷儿俩还会时不时地发生点矛盾:“老爸,这件衣服时间太长了,太难看了,快扯了当抹布吧。”我回答:“儿啊,衣服是旧的好,随身,透气又吸汗。”  
期刊
退休几年后,老爸从老家来到了城里,和我们住在一起。老爸一直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和先生却习惯了晚睡晚起,生活作息的不同让两代人都觉出了一些不便。老爸上了年纪,身体隔三岔五出点小毛病、小状况,我在外面成天揪着一颗心,一天不知道往家打多少次电话。就连出差,我和先生也尽量錯开时间,避免丢下老爸一个人在家。  一次,我和老爸商量请个保姆照顾他,老爸说:“有那钱还不如让我去养老院。”我愣住了,大声反对:“
期刊
老爸退休前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退休后,他爱与邻居老哥老姐们谈古论今,说起一些历史人物和大事件来,往往眉飞色舞。  有一天吃过晚饭,冷不丁听到老爸对老妈说:“小区这帮老哥老姐们让我开个说书的场子,专门讲些历史故事。”原以为老爸只是说说而已,不料他竟把它当成了一回事,认真做起准备。老爸拿起书架上那本《三国演义》,翻到了桃园三结义那章,认真地钻研起来。这老掉牙的故事,他能说得出彩吗?我暗暗为他捏了把汗。
期刊
有一回,我和几个朋友去餐厅喝下午茶。隔壁桌上一群六十几岁的妇人,不知道说了什么笑话,一桌子的人都哄然大笑起来。我们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身边的朋友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皱起眉头说:“天啊,我们以后都会这么老!”  年老真的那么可怕吗?我在香港的时候遇见过一位老绅士,他把生活安排得很充实,去游泳,看赛马,闲暇时候还看看张爱玲,或者计划每年两次的旅行。他的手有时抖得厉害,自己也不尴尬,反而對我们这些孩子们撒
期刊
村上春树看上去温良敦厚,被一些人尊称为大叔。但他在专栏文章《恰到好处》中说:“虽然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因为当一个人自称大叔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大叔了。女人也一样,当自称大婶的时候,她就变成真正的大婶了……人与年龄相称,自然地活着就好,根本就不必装年轻,但同时也没必要勉为其难,硬把自己弄成大叔大婶。关于年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尽量不去想。平时忘记它就可以。”  英国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