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我国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
作为著名军事问题专家,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她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风采;
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她以理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精神的暖色,拼写出七彩人生的厚重与美丽——
人物小传:姚云竹,1970年入伍,历任班长、参谋、翻译、教员、研究员,现为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二室主任,大校军衔,博士生导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采访过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基辛格博士、鲍威尔等20多名军政要人。她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国防政策、亚太地区安全等问题有独到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与译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200余篇,有18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全军和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自学成才先进个人”,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先后10余次立功受奖,以自己丰硕成果和拼搏精神,成为我国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和全军国际军事问题研究学科带头人。2007年1月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第一次见到“姚云竹”这个名字,是在网上发布的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榜单上。就知道她是以研究世界军事而著名,而出类拔萃,而成为中国女杰之一的。于是想采访她。
时逢冬去春来,记者走进中国军事“最高智库”——军事科学院,见识和感受了一番女杰姚云竹大校的人生情怀。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著名军事专家,您是如何看待世界形势的?您认为怎样才能长久保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姚云竹(以下简称“姚”):当前的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于和平稳定。影响形势发展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衰皆衰的局面。人类面临共同的安全挑战,也面对共同的历史机遇。因此,无论大国小国,穷国富国,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必须走合作的途径,利用各自有效的手段,争取达成共赢的结果。这样才有可能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与安全。
记:当今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对世界和平所发挥的作用如何?
姚: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国的军队也是一支迅速现代化的军队。中国军队走的是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也就是说,我们军队与国防的发展,是为满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基本需求,而不会去盲目追求世界军事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包括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参加国际救灾行动,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就反恐、海上救援、海上安全合作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将不断增强,将有更多的能力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的责任,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记:您在世界军事研究领域作出了很多成绩,哪些是你最感自豪的?
姚:作为一个研究员,最感自豪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军队领导的重视和部队官兵的认可,并能直接影响到军队建设决策,为我军现代化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记:您的军事生涯源自哪里?流向哪里?是如何汹涌壮阔起来的?
姚:我出生于军人家庭,我对军队的热爱,肯定与父辈的影响分不开,也是我选择军人生涯的原动力。参军后,军队给了我读书深造的机会,给了我创造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也帮助我成就了军事科研的事业。
对于军事科研,我是从责任到爱好再到追求的。我们那个年代,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最初分到军科,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工作需要。既然是工作,那就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组织把你分配到这儿了,你就要把工作干好,要尽自己的责任。工作做好了,就开始喜欢它了,就想作出更多的成绩来,创造出更高境界来,就成了一种追求。
我有一种切身感受:只要你有能力,军事科研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舞台。这个舞台你怎么去表演都是足够宽阔的。在这个舞台,只要你肯下功夫,而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态度,就会有成果的。所以,是37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满足。
记:这些年您有不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姚: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是我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本身就是这些国际学术交流的内容。我的原则就是要利用每一个国际场合,表达中国的意见,显示中国的存在,对质疑中国的问题作出回应。一般在国际会议上我会积极要求发言和提问,记得有一次因为会议时间比较短,主持人要求每人只提一个问题,我站起来后说我只提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有三个部分,接着就一口气提完三个问题,引来了一片赞赏的笑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研讨班,主题是“中国的崛起”,五个演讲人每人发言15分钟,听众提问不得超过3分钟。我作为听众开始用极快的语速发表评论,主持人提醒我已经超时,但其他听众“听兴未尽”,要求主持人给我特殊政策。这样,我赢得了22分钟的优惠政策,大大超过所有的演讲人,有力地反击了“中国威胁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作为中国军人的代表,一定要有所作为,不能无所作为,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为中国争来“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国外交流时,有时也会与一些重量级的人物面对面交流。记得有一次采访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我们谈到科索沃战争、世界范围的军事革命、中美军事关系等很多重要军事问题,也谈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美国民间组织扶持弱势青年的做法等与军事无关的问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亢不卑,即保持着中国军人的尊严,又体现出中国军人的儒雅,赢得了他们的敬重。
记:中国的军事哲学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哲学相比,各有哪些优长和不足?
姚:国家的军事哲学取决于国家不同的地缘战略环境、发展历史、文化背景、安全与军事需求等独特的条件,是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服务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很难抛开这些独特的条件,评判军事哲学的优劣。概括地讲,中国的军事哲学更重视研究防御和谋略,重视研究力量对比的转变,重视妥善处理战争与军事行动的各种辩证关系。西方国家更重视军事实力,重视进攻,重视军事技术的发展。但是上述侧重点都不是一成不变,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记:我注意到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责任”,这两个字为什么这样经常地浮现在您的脑海中?
姚:没有责任感的人一辈子都会活得轻飘飘的没有价值。“责任”包含非常广泛的涵义:作为人类的一员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作为中国人有为中国崛起作出贡献的责任,作为中国军人有自觉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有履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各项职责的责任,作为研究员有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责任,作为研究室主任有领导、管理一支研 究队伍从事科研工作的责任,作为女儿有为父母尽孝的责任,作为妻子有与爱人相随相伴的责任,作为母亲有抚养教育女儿的责任,作为邻居有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的责任。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角色都带来一种责任。清楚自己的责任才能有意识地承担责任,才能在事业和生活中有明确的行为准则,才能多做好事,少做错事。
比如,我是搞世界军事研究的研究员,觉得责任是非常大的。自己说话,自己办事,自己写文章,自己提建议,都应该做到有高度的责任心。 记:在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中,您有哪些得与失?家人支持您吗,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姚:得与失都是相对的。从个人的愿望讲,我一直都想做一名记者,特别是有点冒险性、有点刺激的战地记者。但是命运没有将我带到战地记者的轨道,而是让我成为一个军事研究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培养出了浓厚的兴趣,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增长了科研的才干,当然也出了一些成果。失去的,就是今后再去当一名战地记者的可能性。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倒是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理想,特别是儿时或年轻时的理想,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只要专心,只要付出努力,干什么都可以干出名堂来。
我的家人,包括爱人、女儿、父母、公婆、兄弟姐妹都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我们家里讨论的话题,经常是我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我爱人原来也是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过去作为同行我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现在他还是我科研工作中的好帮手。
记:您是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这根杠杆的?您的业余时间是如何支配的?
姚:家庭和事业原本就不是一对矛盾,是互补和互促的关系。有些宣传常常把干事业的人与重家庭的人对立起来,好像顾家就不能搞好工作。特别是事业有成的女性都被扣上“女强人”的帽子,什么成天工作啊,没有生活,也没有家庭。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我的看法正好相反,顾不好家庭的人,更干不好工作。你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工作第一,那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正确的。生活中不是仅工作一项内容,生活中的内容是很多的。当然,照顾家庭和开拓事业都要求付出精力和时间,当精力和时间发生矛盾时,你要权衡。哪方面紧迫就先顾哪方面。比如,如果父母有了重病,当然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到医院陪护他们。如果上级下达了紧急任务,当然可以取消周日带孩子出游的计划。这些都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决定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兼顾好各种角色。要有生活,有精彩的生活,有美满的生活,有幸福的家庭。要孝
敬老人,要关心社区,还要把工作做好。应该把各种角色都演好,才是一个成功人士。
业余时间加班的情况还是比较多,此外要回家探望老人,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会去公园,有时与亲朋好友聚会,大多数时间在家里干干家务,读读书报。现在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要做的事情太多,真正意义上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少。 记:听说您有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您的女儿现在美国学习,把在家里与您探讨世界军事问题的习惯带到了美国,是这样吗?
姚:我的家庭比较和谐。女儿参加学校为期一年的中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目前在美国一所高中学习。她对国际安全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在美国的学校里经常与美国同学讨论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有时候还寻找进一步深化讨论的灵感。最近一段时间她与我讨论过台湾问题的由来、朝鲜核问题、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美国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等等。我女儿在国外学校还搞了个“中国俱乐部”,介绍中国对台湾的政策、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国高中生生活,以及中美生活比较,她的俱乐部很成功,引来了很多孩子参加“中国俱乐部”的活动。有时候想象一下16岁的女儿在美国,面对着众多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就觉得她真是一个很出色,很了不起的孩子。可能与我们家庭中浓厚的研讨氛围有关吧。
记: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对您的为人处事产生了哪些影响?您是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的?
姚:我处理“关系”的原则非常明确,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一切人际关系,表达意见明白无误,判断是非坚持原则,处理问题与人为善。比如,在与下属的关系上,工作中我要坚持职业标准。我是一个领导,你不要把我当成女领导。如果是这样,那你想从女领导那里期待什么?期待更多的温柔?更多的宽容?更多的丧失原则?那是不可能的。领导就是领导,必须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上,也要体察入微,给予应有的关心。
在与同事、朋友和邻居的关系上,我奉行“和为贵”的原则,热情大方,文明礼让。我的处事态度比较达观,可能与我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有一定关系吧,不喜欢太拘泥于小事,为人比较宽容,做事比较大度。
记:最近您刚刚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之一,请您给军中女同胞们传授一下自己的成功之道。
姚:不要理所当然地享受女军人的优待,也不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对女军人的歧视。作为女军人,我们就是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女军人不是军中的花儿草儿,女军人就是军人,应该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不用另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别人才能不用“另类”的标准来对待你。不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你。什么时候能忘掉自己的性别,用“军人”的统一标准要求自己,什么时候就真正踏上了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余彦隆
作为著名军事问题专家,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她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风采;
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她以理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精神的暖色,拼写出七彩人生的厚重与美丽——
人物小传:姚云竹,1970年入伍,历任班长、参谋、翻译、教员、研究员,现为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二室主任,大校军衔,博士生导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采访过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基辛格博士、鲍威尔等20多名军政要人。她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国防政策、亚太地区安全等问题有独到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与译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200余篇,有18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全军和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自学成才先进个人”,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先后10余次立功受奖,以自己丰硕成果和拼搏精神,成为我国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和全军国际军事问题研究学科带头人。2007年1月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第一次见到“姚云竹”这个名字,是在网上发布的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榜单上。就知道她是以研究世界军事而著名,而出类拔萃,而成为中国女杰之一的。于是想采访她。
时逢冬去春来,记者走进中国军事“最高智库”——军事科学院,见识和感受了一番女杰姚云竹大校的人生情怀。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著名军事专家,您是如何看待世界形势的?您认为怎样才能长久保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姚云竹(以下简称“姚”):当前的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于和平稳定。影响形势发展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衰皆衰的局面。人类面临共同的安全挑战,也面对共同的历史机遇。因此,无论大国小国,穷国富国,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必须走合作的途径,利用各自有效的手段,争取达成共赢的结果。这样才有可能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与安全。
记:当今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对世界和平所发挥的作用如何?
姚: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国的军队也是一支迅速现代化的军队。中国军队走的是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也就是说,我们军队与国防的发展,是为满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基本需求,而不会去盲目追求世界军事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包括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参加国际救灾行动,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就反恐、海上救援、海上安全合作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将不断增强,将有更多的能力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的责任,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记:您在世界军事研究领域作出了很多成绩,哪些是你最感自豪的?
姚:作为一个研究员,最感自豪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军队领导的重视和部队官兵的认可,并能直接影响到军队建设决策,为我军现代化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记:您的军事生涯源自哪里?流向哪里?是如何汹涌壮阔起来的?
姚:我出生于军人家庭,我对军队的热爱,肯定与父辈的影响分不开,也是我选择军人生涯的原动力。参军后,军队给了我读书深造的机会,给了我创造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也帮助我成就了军事科研的事业。
对于军事科研,我是从责任到爱好再到追求的。我们那个年代,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最初分到军科,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工作需要。既然是工作,那就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组织把你分配到这儿了,你就要把工作干好,要尽自己的责任。工作做好了,就开始喜欢它了,就想作出更多的成绩来,创造出更高境界来,就成了一种追求。
我有一种切身感受:只要你有能力,军事科研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舞台。这个舞台你怎么去表演都是足够宽阔的。在这个舞台,只要你肯下功夫,而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态度,就会有成果的。所以,是37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满足。
记:这些年您有不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姚: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是我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本身就是这些国际学术交流的内容。我的原则就是要利用每一个国际场合,表达中国的意见,显示中国的存在,对质疑中国的问题作出回应。一般在国际会议上我会积极要求发言和提问,记得有一次因为会议时间比较短,主持人要求每人只提一个问题,我站起来后说我只提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有三个部分,接着就一口气提完三个问题,引来了一片赞赏的笑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研讨班,主题是“中国的崛起”,五个演讲人每人发言15分钟,听众提问不得超过3分钟。我作为听众开始用极快的语速发表评论,主持人提醒我已经超时,但其他听众“听兴未尽”,要求主持人给我特殊政策。这样,我赢得了22分钟的优惠政策,大大超过所有的演讲人,有力地反击了“中国威胁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作为中国军人的代表,一定要有所作为,不能无所作为,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为中国争来“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国外交流时,有时也会与一些重量级的人物面对面交流。记得有一次采访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我们谈到科索沃战争、世界范围的军事革命、中美军事关系等很多重要军事问题,也谈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美国民间组织扶持弱势青年的做法等与军事无关的问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亢不卑,即保持着中国军人的尊严,又体现出中国军人的儒雅,赢得了他们的敬重。
记:中国的军事哲学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哲学相比,各有哪些优长和不足?
姚:国家的军事哲学取决于国家不同的地缘战略环境、发展历史、文化背景、安全与军事需求等独特的条件,是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服务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很难抛开这些独特的条件,评判军事哲学的优劣。概括地讲,中国的军事哲学更重视研究防御和谋略,重视研究力量对比的转变,重视妥善处理战争与军事行动的各种辩证关系。西方国家更重视军事实力,重视进攻,重视军事技术的发展。但是上述侧重点都不是一成不变,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记:我注意到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责任”,这两个字为什么这样经常地浮现在您的脑海中?
姚:没有责任感的人一辈子都会活得轻飘飘的没有价值。“责任”包含非常广泛的涵义:作为人类的一员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作为中国人有为中国崛起作出贡献的责任,作为中国军人有自觉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有履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各项职责的责任,作为研究员有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责任,作为研究室主任有领导、管理一支研 究队伍从事科研工作的责任,作为女儿有为父母尽孝的责任,作为妻子有与爱人相随相伴的责任,作为母亲有抚养教育女儿的责任,作为邻居有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的责任。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角色都带来一种责任。清楚自己的责任才能有意识地承担责任,才能在事业和生活中有明确的行为准则,才能多做好事,少做错事。
比如,我是搞世界军事研究的研究员,觉得责任是非常大的。自己说话,自己办事,自己写文章,自己提建议,都应该做到有高度的责任心。 记:在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中,您有哪些得与失?家人支持您吗,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姚:得与失都是相对的。从个人的愿望讲,我一直都想做一名记者,特别是有点冒险性、有点刺激的战地记者。但是命运没有将我带到战地记者的轨道,而是让我成为一个军事研究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培养出了浓厚的兴趣,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增长了科研的才干,当然也出了一些成果。失去的,就是今后再去当一名战地记者的可能性。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倒是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理想,特别是儿时或年轻时的理想,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只要专心,只要付出努力,干什么都可以干出名堂来。
我的家人,包括爱人、女儿、父母、公婆、兄弟姐妹都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我们家里讨论的话题,经常是我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我爱人原来也是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过去作为同行我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现在他还是我科研工作中的好帮手。
记:您是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这根杠杆的?您的业余时间是如何支配的?
姚:家庭和事业原本就不是一对矛盾,是互补和互促的关系。有些宣传常常把干事业的人与重家庭的人对立起来,好像顾家就不能搞好工作。特别是事业有成的女性都被扣上“女强人”的帽子,什么成天工作啊,没有生活,也没有家庭。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我的看法正好相反,顾不好家庭的人,更干不好工作。你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工作第一,那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正确的。生活中不是仅工作一项内容,生活中的内容是很多的。当然,照顾家庭和开拓事业都要求付出精力和时间,当精力和时间发生矛盾时,你要权衡。哪方面紧迫就先顾哪方面。比如,如果父母有了重病,当然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到医院陪护他们。如果上级下达了紧急任务,当然可以取消周日带孩子出游的计划。这些都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决定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兼顾好各种角色。要有生活,有精彩的生活,有美满的生活,有幸福的家庭。要孝
敬老人,要关心社区,还要把工作做好。应该把各种角色都演好,才是一个成功人士。
业余时间加班的情况还是比较多,此外要回家探望老人,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会去公园,有时与亲朋好友聚会,大多数时间在家里干干家务,读读书报。现在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要做的事情太多,真正意义上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少。 记:听说您有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您的女儿现在美国学习,把在家里与您探讨世界军事问题的习惯带到了美国,是这样吗?
姚:我的家庭比较和谐。女儿参加学校为期一年的中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目前在美国一所高中学习。她对国际安全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在美国的学校里经常与美国同学讨论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有时候还寻找进一步深化讨论的灵感。最近一段时间她与我讨论过台湾问题的由来、朝鲜核问题、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美国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等等。我女儿在国外学校还搞了个“中国俱乐部”,介绍中国对台湾的政策、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国高中生生活,以及中美生活比较,她的俱乐部很成功,引来了很多孩子参加“中国俱乐部”的活动。有时候想象一下16岁的女儿在美国,面对着众多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就觉得她真是一个很出色,很了不起的孩子。可能与我们家庭中浓厚的研讨氛围有关吧。
记: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对您的为人处事产生了哪些影响?您是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的?
姚:我处理“关系”的原则非常明确,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一切人际关系,表达意见明白无误,判断是非坚持原则,处理问题与人为善。比如,在与下属的关系上,工作中我要坚持职业标准。我是一个领导,你不要把我当成女领导。如果是这样,那你想从女领导那里期待什么?期待更多的温柔?更多的宽容?更多的丧失原则?那是不可能的。领导就是领导,必须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上,也要体察入微,给予应有的关心。
在与同事、朋友和邻居的关系上,我奉行“和为贵”的原则,热情大方,文明礼让。我的处事态度比较达观,可能与我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有一定关系吧,不喜欢太拘泥于小事,为人比较宽容,做事比较大度。
记:最近您刚刚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之一,请您给军中女同胞们传授一下自己的成功之道。
姚:不要理所当然地享受女军人的优待,也不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对女军人的歧视。作为女军人,我们就是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女军人不是军中的花儿草儿,女军人就是军人,应该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不用另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别人才能不用“另类”的标准来对待你。不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你。什么时候能忘掉自己的性别,用“军人”的统一标准要求自己,什么时候就真正踏上了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余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