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性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由此出发,我们应当把语文课堂定位为学生个性成长的发展场,这个发展场应当是由思维场、感情场和生活场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的整体。
一、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场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超出课程的深入学习,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一文时,我的班级刚刚进行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个别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出现了放松的态度,而个别低分的学生则情绪低落。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文本中仲永的人生发展曲线图,再在黑板上出示本班部分学生考试的心态、应试的方法、学习时间的把握等等,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质疑法对照曲线图亲自探究仲永这一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一个神童变成一个平常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我组织学生结合考试情况,对照文本对“考试成绩与个人勤奋、时间投入”的关系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许多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大家都明白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这堂课上,我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被重新调动起来了。
二、语文课堂是学生情感表现的场
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的场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友谊、同情、责任、良心等等;而人们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感觉属于美感范畴;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喜欢、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等均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世界丰富多彩,语文课堂正是调动学生表现情感的课堂。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材中,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以情激情,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尝试成功,接受激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闭上眼睛思考,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自己能否感受得到。在理解“严父慈母”这一内涵时,我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与自己天天生活在一起的父亲和作者分别已久的父亲,体验到父爱如山。
三、语文课堂是学生个性活动的场
语文课堂应当让学生的身心、语言、思维等真正动起来,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真正“动”起来的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阐述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演讲故事;鼓励学生上台讲课,表演小品,辩论比赛等。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为了升华学生对我市环境保护的意识,我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将学生带到我市的胡杨林采风,进行了“胡杨之行,感悟生命”的主题实践活动。
学生收集了有关格尔木市胡杨林的资料,亲眼目睹了“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朽”的胡杨林时,心灵都受到了震撼和洗礼。之后,在班级QQ空间中,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生A说:蓝天下的金黄令人目眩,如是燃烧自己的欲望;微风中的树叶窸窣呓语,仿佛沉醉往事的回忆。不到昆仑,不知天地之广阔;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
学生B说:漫步胡杨林,看到那棵倒地的胡杨树,它缺失了肌肤,露出了白骨,在干涸的沙漠中,显得那么萧条无助。在空旷的大漠中,如《国殇》中的战士,虽遍体鳞伤,依然忠直美丽……
看到学生的日志,我不禁惊喜:语文课堂因“动”而美丽!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牵手生活,亲近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风采各异、有见地有内涵的文章。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舒展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受到能够影响他一生的做人和做学问的最好教育,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生命的快乐。
(责编 张翼翔)
一、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场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超出课程的深入学习,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一文时,我的班级刚刚进行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个别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出现了放松的态度,而个别低分的学生则情绪低落。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文本中仲永的人生发展曲线图,再在黑板上出示本班部分学生考试的心态、应试的方法、学习时间的把握等等,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质疑法对照曲线图亲自探究仲永这一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一个神童变成一个平常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我组织学生结合考试情况,对照文本对“考试成绩与个人勤奋、时间投入”的关系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许多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大家都明白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这堂课上,我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被重新调动起来了。
二、语文课堂是学生情感表现的场
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的场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友谊、同情、责任、良心等等;而人们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感觉属于美感范畴;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喜欢、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等均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世界丰富多彩,语文课堂正是调动学生表现情感的课堂。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材中,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以情激情,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尝试成功,接受激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闭上眼睛思考,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自己能否感受得到。在理解“严父慈母”这一内涵时,我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与自己天天生活在一起的父亲和作者分别已久的父亲,体验到父爱如山。
三、语文课堂是学生个性活动的场
语文课堂应当让学生的身心、语言、思维等真正动起来,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真正“动”起来的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阐述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演讲故事;鼓励学生上台讲课,表演小品,辩论比赛等。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为了升华学生对我市环境保护的意识,我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将学生带到我市的胡杨林采风,进行了“胡杨之行,感悟生命”的主题实践活动。
学生收集了有关格尔木市胡杨林的资料,亲眼目睹了“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朽”的胡杨林时,心灵都受到了震撼和洗礼。之后,在班级QQ空间中,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生A说:蓝天下的金黄令人目眩,如是燃烧自己的欲望;微风中的树叶窸窣呓语,仿佛沉醉往事的回忆。不到昆仑,不知天地之广阔;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
学生B说:漫步胡杨林,看到那棵倒地的胡杨树,它缺失了肌肤,露出了白骨,在干涸的沙漠中,显得那么萧条无助。在空旷的大漠中,如《国殇》中的战士,虽遍体鳞伤,依然忠直美丽……
看到学生的日志,我不禁惊喜:语文课堂因“动”而美丽!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牵手生活,亲近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风采各异、有见地有内涵的文章。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舒展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受到能够影响他一生的做人和做学问的最好教育,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生命的快乐。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