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一个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就会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可以积极的克服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功的体验体育运动给他所带来的乐趣。对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加强体育思想理论学习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呢?
一、转变观念
当今的体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健身,它具有多重性,如健美、娱乐、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价值贯穿人的一生,涉及整个社会。近年来,体育的蓬勃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证。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指导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三、注重个体
在学生中总会有个别行为、个性差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将对其他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他们,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尽量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次数降到最低。比如有的学生喜爱运动,但是上课就是不安分,老师就利用他喜爱运动的特点,如果在课上能遵守要求,课余可以奖励篮球活动。还有一个小黄同学,身体素质一般,运动时很懒散,但是老师发现,这个同学喜欢表扬,在他练习的时候,你给他加加油,或是表扬他动作很不错,基本上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四、形成自律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毅力与恒心的结果,把严格要求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根据教与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严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项目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另外要把握好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锻炼的兴趣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也越容易形成一种习惯。
五、激励促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论是失败或成功,都给予积极的推断或预测。使学生对自己的失败或成功都充满一种信心和渴望。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积极的,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按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获得进步或发展。所以,教师对待学生都应充满期望,特别是体育困难生更不要有偏见,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期望,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但期望要“迈小步、迈快步”,小步虽小,快步不断。等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就会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获得更大的成功。
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产生不了有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在创设成功机会时要考虑它的“最佳区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这个目标,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创设的机会才与学生的需要相吻合,使机会与动力系统开发及整个素质的培养相吻合,过到终极成功的目的。
六、客观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用统一标准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因为,统一的评分标准,有的学生可能不用练习就能得高分,有的即使刻苦锻炼也不及格。有些学生经过锻炼从及格到良好可能比另一些学生从良好到优秀获得更大的成功,具有更大的价值。我们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成功,给以鼓励。肯定学生用口头表扬,多用眼神和点头表示肯定,让学生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有时学生有了错误或练习不认真,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分析其原因,该批评的批评,该指导的指导,该引导的引导。在日常教学中评价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转变观念
当今的体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健身,它具有多重性,如健美、娱乐、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价值贯穿人的一生,涉及整个社会。近年来,体育的蓬勃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证。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指导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三、注重个体
在学生中总会有个别行为、个性差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将对其他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他们,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尽量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次数降到最低。比如有的学生喜爱运动,但是上课就是不安分,老师就利用他喜爱运动的特点,如果在课上能遵守要求,课余可以奖励篮球活动。还有一个小黄同学,身体素质一般,运动时很懒散,但是老师发现,这个同学喜欢表扬,在他练习的时候,你给他加加油,或是表扬他动作很不错,基本上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四、形成自律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毅力与恒心的结果,把严格要求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根据教与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严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项目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另外要把握好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锻炼的兴趣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也越容易形成一种习惯。
五、激励促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论是失败或成功,都给予积极的推断或预测。使学生对自己的失败或成功都充满一种信心和渴望。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积极的,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按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获得进步或发展。所以,教师对待学生都应充满期望,特别是体育困难生更不要有偏见,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期望,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但期望要“迈小步、迈快步”,小步虽小,快步不断。等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就会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获得更大的成功。
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产生不了有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在创设成功机会时要考虑它的“最佳区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这个目标,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创设的机会才与学生的需要相吻合,使机会与动力系统开发及整个素质的培养相吻合,过到终极成功的目的。
六、客观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用统一标准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因为,统一的评分标准,有的学生可能不用练习就能得高分,有的即使刻苦锻炼也不及格。有些学生经过锻炼从及格到良好可能比另一些学生从良好到优秀获得更大的成功,具有更大的价值。我们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成功,给以鼓励。肯定学生用口头表扬,多用眼神和点头表示肯定,让学生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有时学生有了错误或练习不认真,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分析其原因,该批评的批评,该指导的指导,该引导的引导。在日常教学中评价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