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词三弄 弦音诉情衷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过苏轼的诗词的,都知道苏轼写有三首关于中秋的词,并且也在宋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三首中秋诗词分别为《水调歌头》、《西江月》、《念奴娇》。虽然这三首词都是写中秋的,但都是苏轼在不同的人生时期中所写的,且主题也是有所不同的,不管现在任何角度阅读,都能体现出中秋的意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学思想。本文针对苏轼的三首中秋词展开了对比欣赏,以期使我国的历史文学得到发扬。
  关键词:中秋词;苏轼;弦音诉情衷;对比欣赏
  宋词中,苏轼的三首中秋词在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自从《水调歌头》这一首诗词出现后,其他续写、表达中秋的诗词都比不上。在苏轼的中秋诗词中能够看出,苏轼所表达的中秋诗词主题通常都是以望月怀人和抒发个人情怀这两方面来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在密州时所写的《水调歌头》,这首诗词自出现后,就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得到人们的喜爱,基本上都与词作的各个方面有所涉及。此后,苏轼还连续创作了《西江月》、《念奴娇》这两首关于中秋的诗词,能够看出这三首诗词各有千秋,都能够很好的描述了中秋这一主题。
  一、《水调歌头》作品的赏析
  苏轼的三首中秋诗词中,《水调歌头》的创作时间是最早的,并且阅读者、研究者也是三首中秋诗词中最多的,在《全宋词》中,《水调歌头》在其中得到了较高的成就。苏轼在这首中秋词中通过运用月亮,充分体现了苏轼在生活中与思想上所面临的冲突与矛盾等。
  首先,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冲突。在《水调歌头》中,充分体现出苏轼的用世之志意以及旷观之襟怀,虽然苏轼通过以超旷作为该词的主调,但也充分体现出其中所隐现的因流转而出现的悲感,同时还表达了苏轼内心深处对入世与出世所产生的悲慨。所以,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冲突是《水调歌头》中矛盾最大的一个方向。其次,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在这首词中主要是通过“天上”与“人间”来体现的,并以此来体现出苏轼的旷达襟怀之情。最后,是离悲与欢聚之间的冲突。在中秋之夜與家人朋友举杯赏月,在月光下高歌饮酒。而在这荒芜的现实中,却有纠缠不清的争斗。在欢聚与离备的形势下,所形成的冲突。
  《水调歌头》这首诗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澈的无限怀念之情。苏轼运用了形象描绘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千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他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
  二、《西江月》作品的赏析
  说到苏轼的中秋词,人们通常都会想到《水调歌头》。然而,这里想表达的是《西江月》这首中秋词,这首词中体现出了非常落寞的情绪,是在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创作的。苏轼在《西江月》的开端中,便展开了一番感慨,感叹世事恍如梦。虽然在苏轼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但苏轼在进行《西江月》的创作时,并没有延续以往的写作手法,而是以一种相对较沧桑的语气进行创作,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复燃觉得人生非常短暂,一恍惚间就已经两鬓斑白,所以在开头的地方对世事恍如梦进行了感叹,并非是已经对红尘早已看破,而是对自己所经历的遭遇提出异议,从而感叹人生就像梦一样的无奈与荒谬。
  《西江月》中充分体现了“凉”字,通过运用“凉”字对人生的荒凉进行抒写。《西江月》这首中秋词主要体现除了“悲凉”的主体,而《水调歌头》却是恰恰相反的,主要体现了“欢乐”的主题。这两首中秋词可谓是互相配合或映衬,从而体现出双方的长处和作用,说明了苏轼即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悲情的、婉约的一面,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念奴娇》作品的赏析
  《念奴娇》这首词,也同样是苏轼在被贬官到黄州之后所创作的作品。《念奴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并且也是宋词中流传、影响最广的一首诗词。在词的开篇中就即景抒情,使得《念奴娇》因此而别有一番风味。前两首中秋词都是以现实主义表现的手法来创作,而《念奴娇》却是通过引用浪漫主义的色彩作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苏轼美好生活与理想的向往、崇尚。通过对《念奴娇》的赏析后,能够看出该词具有一种比较洒脱的风韵,词用所运用到的豪放之情,给赏析着提供了无限的遐想。如果说《水调歌头》所体现的是欢聚、团圆的象征,那么《念奴娇》这首词则是表达了月亮是孤独的、凄凉的;《水调歌头》中所体现的月宫在极大程度上吸引了人们的向往,但是也比喻了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水调歌头》可以说是积极入世的,而《念奴娇》则体现的是在浪漫中即使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并自己安慰自己,是御风而去的出世。
  四、结论
  苏轼所创作的《水调歌头》、《西江月》、《念奴娇》这三首中秋诗词,都是对个体生命以及人生世事的思考、感悟,充分体现出了一位思想过于封建的士大夫一直以来都坚持的品质,还体现了他自身所具备的魅力与品格等。这三首中秋诗词不管是从思想内容上分析,还是从表现手法上分析,都充分表达了中秋佳节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以及形式,在极大程度上为中秋词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朝晖.中秋词三弄弦音诉情衷——苏轼三首中秋词对比赏析[J].名作欣赏,2016,(14):128-129.
  [2]刘天怡.月盈中秋常皎洁,良辰把盏酒味殊——论辛弃疾中秋词中的“酒”与情[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81-85.
  [3]易思平.苏轼的神仙信仰及其《水调歌头》中秋词的长生贵命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5):19-25.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方的贸易之路,随着丝绸.造纸术的传播,茶叶也开始从中国涌入西方。经过西方茶人的发扬,形成了獨特的开放式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传统和西方茶文化的礼仪形式,使中西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描述与探究,旨在找出中西茶文化的异同,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茶文化;异同  一、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期刊
摘要:小说《归宗》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通过叙述主人公贺文江从被宗族除名到回归宗族的过程,将一段尘封的民国往事带回现实民众的视野之中。历史叙事、传奇故事与现实主义手法的融合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凭借着在历史叙事中对传奇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对民族英雄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历史叙事;传奇人物;民族英雄观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小说《归宗》就讲述了一个浪子的漫漫“回家路”,
期刊
摘要:在我国中学的教学中,对各类特长生的招生与培养愈来愈成为重点内容,其中田径短跑特长生的培养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力量训练一般是短跑运动训练的基础内容,它能够很好的提升爆发力和速度,尤其是核心区力量的锻炼对提高弹跳力以及加强身体平衡能力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再加上爆发力训练理论的逐渐成熟,许多中学在短跑特长生的教学中慢慢将爆发力训练与传统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好的训练计划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断进步与发展而积累的产物,它是人类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状态,在传承中遇到了诸多阻碍,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的潮流和趋势,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探究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得到更好的传承。  
期刊
摘要:管风琴在欧洲乐器中占有统治地位,亨德尔和巴赫属于同一年代的管风琴演奏天才,都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都是德国的作曲家,被称为巴洛克双雄,对后世音乐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同为巴洛克时代的双子星,姿态却大不相同。巴赫由于长期在教堂供职,因工作需要写了不少各种体裁的管风琴乐曲,例如协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和众赞前奏曲等等,而亨德尔则独沽一味,只有协奏曲这一种体裁。由此观看,两个同等级别的天才在管风
期刊
摘要:语言从我们生命和意识的一开始,就一直围绕和伴随着我们,它是我们思想、感情、想像和知觉的精神空气。古代诗学语言观在本体论各异的儒、道、佛禅语言观背景理论中展开,这三种语言观分别探讨了语言与伦理、语言与宇宙本体、语言与自我心性的关系,对古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诗学语言观有着潜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逻辑结构,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工具性的语言功能论、悖论性的语言特征论和体验性的语言本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阿恩海姆在视知觉理论中提到张力,强调这种力可使艺术作品呈现出动感,并详细分析了产生张力的各种因素。虽然阿恩海姆举例论证张力多用西方艺术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作品中的书势与张力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张力;书势;阿恩海姆;中国书法  一、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张力的运动表现形式  在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对张力有大量描述,“没有一幅画和一座雕像能
期刊
摘要:元代是墨竹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与文人士大夫的介入密不可分。当时的社会被蒙古族所统治,汉族人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方面,都受到了极其不公平的对待。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便以竹入画,借此来抒发其清拔孤傲的思想情趣。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种标本、尺度、基本功。元代赵孟頫曾说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它一语道
期刊
摘要:陶瓷是我国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伴随科学技术时代的发展,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也在日益更新,也必须在时代发展下,迎合新潮流,发展自我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陶瓷雕塑作品在创作初衷也是创作者对某种情愫和意义的表达,因此表现手法也是一个创作者的作品风格体现和艺术形式的展示。本文针对陶瓷雕塑现今表现手法做出几点个人阐述和分析,结合时代发展,对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发展进行剖析,
期刊
引言  自董其昌明确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学说后,将青绿着色一路的山水画自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起,至后世一脉相承的画家划为北宗,将自王维开始的水墨渲淡的一脉山水画划为南宗,董其昌崇尚文人水墨画本身是有发扬水墨山水一脉的好处的,玄宰一家之言虽有偏颇之处但也并非否定青绿山水的艺术价值,这一点从他本人也画了一些青绿山水作品便可看出。董其昌的追随者清初四王也多做青绿山水,沈周、文徵明、仇英也有很多青绿山水作品存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