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研究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高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群体性 突发事件 预警机制
  一、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学生自律自控能力弱,容易被不良社会风气侵袭,个人情绪易冲动,抗挫折能力差,逆反心理重,自我维权意识增强,缺乏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淡薄。当外界有刺激时,他们情绪会爆发出来,盲目跟从,为别人所蛊惑,因一时冲动,将法律道德观念、学校纪律都置于脑后,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是非标准,导致出现偏激的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另外,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反映强烈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学生感到学校和老师不关心、不重视自己,消极情绪日积月累,如有事情不满就可能成为导火线,诱发群体性事件。
  二、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危害
  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采取不合法的方式,提出合理要求,但常常是合理要求与不合法行动、无理要求与非法行动相互交织。 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危机事件,事件的发生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加之网络和媒体的快速传播,事件的影响面会很大,这就需要紧急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危害会蔓延扩大,对社会和学校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突发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危害很大,高职院校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并形成连锁效应,事件的处理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的实现途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通过对校园不稳定因素进行评估,对各类潜在的威胁、危害进行分析和判断,制订较强的针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信息体系和运行机构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建立涉及校内多个部门,需要院系领导牵头,统筹协调多部门通力合作。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学院领导—学工处—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寝室长的预警信息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信息网络体系,使学校领导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监控和预测各种不良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将矛盾和事件最小化。
  2.建立信息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
  学校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预警意识,及早进行思想疏导和情况摸排,在及时掌握学生的诉求后,快速做好信息反馈和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平台或网站的作用,积极进行在线交流,促进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解决;主动占领话语权,积极引导,及时做出预警,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展。
  3.弘扬积极群体效应,健全法制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预警教育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发挥学生党团干部的模范作用和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要迅速将主流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学生当中,以主流舆论导向及时稳定学生情绪。通过开展班集体活动,增强群体内部凝聚力;通过班集体开展教育,提高防御意识,增强群体内部人员的信心和责任心。
  4.拟定分门别类的预警、处置和恢复实施方案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也是高校突发事件中参与的群体,学生的身心状况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因此,防控校园群体性突发事件还需制订相应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变预案,即包含应付、处理紧急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
  高职院校要把握好发展的现实状态,要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并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继而加以解决,积极构建安全预警体系非常必要。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强调责任制度和长效机制;要常抓不懈,使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周禹.论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宋娟,任智霞.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桥梁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交通学术界还是一件新事物,其涉及面之广,专业性之强,体现了当代交通趋于美的历史潮流,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更高度综合的特点。受
为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精确性,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创新机制与体系构建,界定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创新的内涵与体系构建的特征,给出了基于理论创新的县域经济评价
从2005年开始对“钽优1号”软枣猕猴桃进行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树势强健,结果早、品质好、丰产,栽后3年见果,6年进入盛果期、667m^2产量507kg。
在将厂商的创新动机区分为研发动机和寻求专利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双寡头模型来阐释厂商的研发策略与专利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以往研究认为的厂商研发活动和寻求专
素有湖南“金三角”之誉的长株潭能否成为增长极,带动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长株潭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中部六省的经
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效益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模仿先进农业技术获取。通过基于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和自主创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