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学生对老师充满自信和亲切感,在感情上彼此依赖。良好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气氛和谐;以新诱趣;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46-0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没有语文、科学类科目的课堂那么生动有趣,课堂效率相应也在下降。因此,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教育中面临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认识 。
一、课堂上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老师有关。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我认为在课余时间要和学生多交流,象一位朋友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个人喜好,对学生要平等视之。另一方面,要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在生活中、学习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学生对老师充满自信和亲切感,在感情上彼此依赖。良好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
二、巧用实例,以新诱趣
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子,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评优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总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12根跳绳,体育课上四年级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两个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根跳绳?"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很快算出了答案,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6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四、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概念的构建方式以概念的形成为主,需要教师提供感性材料,让他们感知、甄别、提炼、概括。因此,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对课件的应用选准时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我们不妨先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后打开,告诉学生这条折痕就是圆的直径,然后再对折打开,并启发学生可以这样对折几次,可以得到几条直径。让学生明白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接着课件出示“一个圆中画有各种线段”, 让学生判断哪几条是直径,并说明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直径。经过形象的感知、区别,学生很容易概括出直径的特征,自主构建概念。适时使用课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构建变主动构建,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吗?
五、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教好这门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以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在紧抓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个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也就能够真正能够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温静.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中小学电教(下). 2012(03)
[2] 程建勇.浅议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3(24)
关键词:气氛和谐;以新诱趣;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46-0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没有语文、科学类科目的课堂那么生动有趣,课堂效率相应也在下降。因此,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教育中面临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认识 。
一、课堂上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老师有关。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我认为在课余时间要和学生多交流,象一位朋友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个人喜好,对学生要平等视之。另一方面,要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在生活中、学习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学生对老师充满自信和亲切感,在感情上彼此依赖。良好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
二、巧用实例,以新诱趣
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子,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评优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总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12根跳绳,体育课上四年级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两个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根跳绳?"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很快算出了答案,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6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四、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概念的构建方式以概念的形成为主,需要教师提供感性材料,让他们感知、甄别、提炼、概括。因此,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对课件的应用选准时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我们不妨先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后打开,告诉学生这条折痕就是圆的直径,然后再对折打开,并启发学生可以这样对折几次,可以得到几条直径。让学生明白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接着课件出示“一个圆中画有各种线段”, 让学生判断哪几条是直径,并说明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直径。经过形象的感知、区别,学生很容易概括出直径的特征,自主构建概念。适时使用课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构建变主动构建,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吗?
五、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教好这门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以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在紧抓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个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也就能够真正能够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温静.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中小学电教(下). 2012(03)
[2] 程建勇.浅议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