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坚持现实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拓展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个体差异性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如今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物了,反复机械的作业不应该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达到应试教育的标准的手段,而应该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做出的精心努力。
【关键词】 有效 小学数学 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笔者就个人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1 现实性原则
数学源自于生活,也必然要用之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例如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了圆柱之后,知道了圆柱既能站又能滚,在生活里他们就会用滚水桶的方式运净水,而不是耗着力气去扛水桶。对此,可以实施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往往这就是最好的巩固方式。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联系生活,还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收到实效。
2 趣味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枯燥无味、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练习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比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使作业具有童趣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对此,新课标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
可见,作业形式要多样,不但只是笔头的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课后形成一种小游戏,或者一种小比赛,让孩子在玩耍中积极动脑,感受学到知识的快乐。
3 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因此,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条件下完成。例如“比一比长短”的教学中,可以让一个学生拉直一根绳子,另一个学生拉住另一根绳子,然后比一比哪根长,哪跟短。
4 拓展性原则
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作业中,不但要有限制性答案的题目,还要有拓展性的题目设计。例如:苹果在香蕉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可以说“苹果的下面是香蕉”,也可以说“香蕉的上面是蘋果”,还能说“香蕉在苹果的下面”。还可以设计左右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左右是相对的,别人的左右和自己的左右不一定是一样的方向。
5 操作性原则
我们要关注个体体验,设计操作性作业。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文本,只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它给学生—个起点、—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和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晚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荆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学生的数学作业也不应是单一的书面作业,还应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等形式。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作业设计指明了大方向,然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改的新理念点明了,在大方向的设计中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应当对于实际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做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
6 个体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要使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汁多层次的数学作业。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些简单的、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消化不了”而产生的厌学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需要操作、猜测、验证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的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消化不了”的问题。
以上便是笔者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些心得体验,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如今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物了,反复机械的作业不应该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达到应试教育的标准的手段,而应该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做出的精心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正华.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云南教育,2006.5
2 刘冬梅.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江西教育,2004(15)
3 刘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小学数学参考,2004
4 林琼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观.科技信息,2007
(30)
【关键词】 有效 小学数学 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笔者就个人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1 现实性原则
数学源自于生活,也必然要用之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例如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了圆柱之后,知道了圆柱既能站又能滚,在生活里他们就会用滚水桶的方式运净水,而不是耗着力气去扛水桶。对此,可以实施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往往这就是最好的巩固方式。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联系生活,还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收到实效。
2 趣味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枯燥无味、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练习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比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使作业具有童趣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对此,新课标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
可见,作业形式要多样,不但只是笔头的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课后形成一种小游戏,或者一种小比赛,让孩子在玩耍中积极动脑,感受学到知识的快乐。
3 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因此,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条件下完成。例如“比一比长短”的教学中,可以让一个学生拉直一根绳子,另一个学生拉住另一根绳子,然后比一比哪根长,哪跟短。
4 拓展性原则
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作业中,不但要有限制性答案的题目,还要有拓展性的题目设计。例如:苹果在香蕉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可以说“苹果的下面是香蕉”,也可以说“香蕉的上面是蘋果”,还能说“香蕉在苹果的下面”。还可以设计左右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左右是相对的,别人的左右和自己的左右不一定是一样的方向。
5 操作性原则
我们要关注个体体验,设计操作性作业。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文本,只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它给学生—个起点、—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和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晚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荆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学生的数学作业也不应是单一的书面作业,还应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等形式。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作业设计指明了大方向,然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改的新理念点明了,在大方向的设计中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应当对于实际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做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
6 个体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要使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汁多层次的数学作业。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些简单的、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消化不了”而产生的厌学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需要操作、猜测、验证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的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消化不了”的问题。
以上便是笔者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些心得体验,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如今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物了,反复机械的作业不应该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达到应试教育的标准的手段,而应该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做出的精心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正华.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云南教育,2006.5
2 刘冬梅.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江西教育,2004(15)
3 刘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小学数学参考,2004
4 林琼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观.科技信息,2007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