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公立医院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公立医院要提高其公益性,加大医院改革的力度,改善医务人员们的薪资水平, 建立一个合理、科学、规范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以此来保证公立医院更好的运转,提高其公益性。与此同时,还要借鉴西方医院改革的经验,借助新时代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在与民营医院以及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关键词:新形势;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一、公立医院面临的新挑战
(一)健全和改革公立医院的成本机制
现阶段,有很多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销售、调整医院各种医疗服务价格以及检查费用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公立医院对大型机器的检查费用进行了适度降低,各种药物的价格差距也有所降低。财政补助政策的完善,控制了公立医院各项费用的增长,增强了成本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推动了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及其推行
新的医院财会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早在2011年,一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就已经开始试运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了。2012年,这种新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进行了大力推广。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公立医院资产的价值,改进了医院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完善了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的财务会计科目及财务报告体系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推动。
(三)医院绩效考核的建立
绩效考核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2012年新医改中所倡导的公立医院要对医务人员实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同时不但要维护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特点,还要积极地调动公立医院中每一个医务人员对医院工作的积极性,让其发挥主动性,注重提高医院人员的专业技术,重心放在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上,推行有事实依据、材料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考虑了不同岗位工作量的不同,对于不同年资、不同专业、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推行不一样的考核标准,将医院的工资与实际的工作效率以及所做的贡献挂钩。绩效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年终奖金、支付酬薪的重要依据,是对那些重要岗位职工和业务骨干对医院所做贡献的肯定。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预算制度执行不到位,目标模糊
现在很多公立医院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主要是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和实现上级预算拨款的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没有上升为整个医院全局性的管理;财务预算制度编制的方法和流程也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责任制在公立医院的预算体系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制度的执行也缺乏严格的刚性要求,执行相对较松,基本上只是走形式。这些不科学的方面都没有使得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权威性,对整个医院的发展当然也就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了。
(二)医院成本核算有待完善
公立医院在现阶段的成本核算尚不完全,仅仅是对每个科室的收入及费用进行了简单核算,将收入、费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并没有在整个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的合理科学控制。对于医疗医技及其他附属科室的间接费用和成本,诸如医院医疗辅助科室的费用,医院的后勤部门、综合行政部门等发生的各项耗费及其指出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进行均摊,怎么进行分配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合理建议。
(三)公立医院绩效的分配基本以利润为导向
公立医院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还是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来执行,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了。新型的成本核算不仅仅是收入减去成本以及其他支出后再按照比例提成的绩效进行分配,更应该参照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不同工作效率和绩效,实现全方位的绩效考核和分配,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
(四)在会计核算中推广财务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公立医院尚未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综合财务信息网,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
现行的信息化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劳动,真正的财务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方式、以医院价值增值、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成本为核心。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医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系统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和参照性,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
三、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计划,是医院整体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预算编制可以协调医院内部资源,使得医院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并通过预算的分析调整达到利润最大化。具体预算计划编制可以参考前年度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本年度收支的增减因素,对各个科室、部门、项目的具体预算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逐级汇总,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效率。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通过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医院每年的预算制度不可随意调整,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同时对医院的各项事业都要做到合理的事前安排,并在事后进行正确的分析,奖惩分明,从而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水平。
(二)改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不仅仅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加强,要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更加详细地分析计算考察各个方面成本的具体情况。医院的部门、科室、服务项目等比较复杂,所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必须详细开展各个科室的核算工作,对于全过程、各个部门实行完整的控制。每个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都要核算好患者的住院天数和门诊等相关的成本;另外,对于间接成本以及管理相关费用进行分摊,是根据有创收部门的人均创收进行平均分担的。计算机成本报表系就是利用计算机对财务等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的成本管理报表和成本核算数据对经济管理层的一些管理分析和重要决策都十分重要。 (三)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医院的绩效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就需要考虑不同岗位工作量的差异,需要承担责任的大小不同,技术、劳动复杂程度,所要承担的风险、劳动量等各个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公正的考核准则至关重要。各个医院都要秉承着“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对于员工收入,要提高那些高能力人才、一线工作人员及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收入,拉开分配档次,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四)建立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功能是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统一,实现经济成本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统一。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不同于分散的管理小组委员会,应当高度集中,所以医院经济管理组织直接归属于医院的管理者(组织形式有经济办公室或人力经济管理小组委员会),组织机构集中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各个经济责任中心负责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体制和组织结构能实现信息的沟通共享,使得医院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协调高效地运行,促进医院的发展。
(五)建立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分为前台和后台业务,前台业务处理是基础,处理医生、收费、护理、电子病历等,通过会计核算、预算、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后台运营管理可以对前台业务进行补充,实现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可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参与经营决策上来。对经济信息的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领导的决策水平。
(六)提升会计制度
公立医院的会计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双核心会计模式。实现医院资产的透明清晰化,解决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满足了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收支更加健全,收支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实用性。这种双核心是以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为核心目标,同时体现了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会计制度的提升使得整个医院的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公立医院的报表体系接近于企业的会计报表。
总的来说,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对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现代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经验、理念、策略对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进行简单化处理,简化流程处理,在新医改和新会计制度的促进下,大力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玲.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改革思考[J].医院院长论坛,2011(01).
[2]朱一丹.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与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3]王倩.公立医院改革要兼顾社会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1(01).
(作者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关键词:新形势;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一、公立医院面临的新挑战
(一)健全和改革公立医院的成本机制
现阶段,有很多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销售、调整医院各种医疗服务价格以及检查费用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公立医院对大型机器的检查费用进行了适度降低,各种药物的价格差距也有所降低。财政补助政策的完善,控制了公立医院各项费用的增长,增强了成本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推动了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及其推行
新的医院财会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早在2011年,一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就已经开始试运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了。2012年,这种新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进行了大力推广。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公立医院资产的价值,改进了医院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完善了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的财务会计科目及财务报告体系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推动。
(三)医院绩效考核的建立
绩效考核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2012年新医改中所倡导的公立医院要对医务人员实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同时不但要维护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特点,还要积极地调动公立医院中每一个医务人员对医院工作的积极性,让其发挥主动性,注重提高医院人员的专业技术,重心放在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上,推行有事实依据、材料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考虑了不同岗位工作量的不同,对于不同年资、不同专业、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推行不一样的考核标准,将医院的工资与实际的工作效率以及所做的贡献挂钩。绩效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年终奖金、支付酬薪的重要依据,是对那些重要岗位职工和业务骨干对医院所做贡献的肯定。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预算制度执行不到位,目标模糊
现在很多公立医院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主要是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和实现上级预算拨款的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没有上升为整个医院全局性的管理;财务预算制度编制的方法和流程也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责任制在公立医院的预算体系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制度的执行也缺乏严格的刚性要求,执行相对较松,基本上只是走形式。这些不科学的方面都没有使得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权威性,对整个医院的发展当然也就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了。
(二)医院成本核算有待完善
公立医院在现阶段的成本核算尚不完全,仅仅是对每个科室的收入及费用进行了简单核算,将收入、费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并没有在整个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的合理科学控制。对于医疗医技及其他附属科室的间接费用和成本,诸如医院医疗辅助科室的费用,医院的后勤部门、综合行政部门等发生的各项耗费及其指出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进行均摊,怎么进行分配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合理建议。
(三)公立医院绩效的分配基本以利润为导向
公立医院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还是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来执行,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了。新型的成本核算不仅仅是收入减去成本以及其他支出后再按照比例提成的绩效进行分配,更应该参照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不同工作效率和绩效,实现全方位的绩效考核和分配,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
(四)在会计核算中推广财务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公立医院尚未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综合财务信息网,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
现行的信息化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劳动,真正的财务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方式、以医院价值增值、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成本为核心。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医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系统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和参照性,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
三、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计划,是医院整体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预算编制可以协调医院内部资源,使得医院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并通过预算的分析调整达到利润最大化。具体预算计划编制可以参考前年度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本年度收支的增减因素,对各个科室、部门、项目的具体预算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逐级汇总,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效率。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通过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医院每年的预算制度不可随意调整,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同时对医院的各项事业都要做到合理的事前安排,并在事后进行正确的分析,奖惩分明,从而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水平。
(二)改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不仅仅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加强,要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更加详细地分析计算考察各个方面成本的具体情况。医院的部门、科室、服务项目等比较复杂,所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必须详细开展各个科室的核算工作,对于全过程、各个部门实行完整的控制。每个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都要核算好患者的住院天数和门诊等相关的成本;另外,对于间接成本以及管理相关费用进行分摊,是根据有创收部门的人均创收进行平均分担的。计算机成本报表系就是利用计算机对财务等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的成本管理报表和成本核算数据对经济管理层的一些管理分析和重要决策都十分重要。 (三)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医院的绩效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就需要考虑不同岗位工作量的差异,需要承担责任的大小不同,技术、劳动复杂程度,所要承担的风险、劳动量等各个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公正的考核准则至关重要。各个医院都要秉承着“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对于员工收入,要提高那些高能力人才、一线工作人员及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收入,拉开分配档次,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四)建立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功能是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统一,实现经济成本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统一。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不同于分散的管理小组委员会,应当高度集中,所以医院经济管理组织直接归属于医院的管理者(组织形式有经济办公室或人力经济管理小组委员会),组织机构集中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各个经济责任中心负责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体制和组织结构能实现信息的沟通共享,使得医院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协调高效地运行,促进医院的发展。
(五)建立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分为前台和后台业务,前台业务处理是基础,处理医生、收费、护理、电子病历等,通过会计核算、预算、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后台运营管理可以对前台业务进行补充,实现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可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参与经营决策上来。对经济信息的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领导的决策水平。
(六)提升会计制度
公立医院的会计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双核心会计模式。实现医院资产的透明清晰化,解决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满足了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收支更加健全,收支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实用性。这种双核心是以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为核心目标,同时体现了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会计制度的提升使得整个医院的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公立医院的报表体系接近于企业的会计报表。
总的来说,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对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现代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经验、理念、策略对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进行简单化处理,简化流程处理,在新医改和新会计制度的促进下,大力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玲.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改革思考[J].医院院长论坛,2011(01).
[2]朱一丹.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与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3]王倩.公立医院改革要兼顾社会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1(01).
(作者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