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采用创新模式来开展高职钢琴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有选择地扬弃,更是顺应高职改革、培养特殊人才的一种尝试。本文以高职钢琴教学的目标为导向,从探究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设计式表演这4个角度出发,探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创新高职钢琴教学、如何构建新型课堂+舞台模式,为高职院校特殊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起点。
【关键词】多元文化;钢琴;高职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钢琴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钢琴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钢琴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爵士、民族乐等多种因素的加入,使钢琴音乐具备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向多元化、特色化发展。高职钢琴教学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钢琴的基本知识,熟悉钢琴演奏的方法,第二是通过对钢琴内容的分析、对钢琴演奏方法的掌握,进行钢琴舞台演奏和表演。虽然从表面上看,高职钢琴教学的任务并不难,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教学模式上仍以传统曲目为主,这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授道解惑”的目的,但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色人才的层面来说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1],探索如何创新高职钢琴教学、构建新型课堂+舞台模式,对新时期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学创新模式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钢琴教学目的在于:一是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三是促使学生形成更健康的人格,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多变社会环境并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钢琴音乐人才。根据教学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探究式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灌注、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模式,这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打折扣。采用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钢琴理论课的研究型学习和钢琴表演课的探索型学习。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感受、联想、创新意识对钢琴音乐的演奏有重要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长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训练和欣赏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2],让学生在欣赏经典曲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评价和见解,并结合自身弹奏钢琴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进行探讨,对表演方式进行改进。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并设计与之相关的钢琴音乐专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自己进行整理,以论文或者课堂分享等方式向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
(二)引导式教学
钢琴音乐作为一门技术性的专业艺术,在技巧、知识储备上对学生要求较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早中期,教师应该避免单方面的传输知识,而应采用引导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接触经典钢琴曲目,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观赏钢琴演奏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对钢琴知识和技能进行升华,从而培养自主的学习和创作能力。
(三)活动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主要分为两个环节[3],一是课堂活动,二是课外活动,为了更好地进行贯彻,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善:其一是教师对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有详细的计划和进度安排,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达成基本目标,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是学生能够独立策划活动,拟定计划、策划、组织、实施。具体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用直觉感对钢琴乐曲进行感应并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个性。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组织钢琴音乐讲座或者钢琴演奏会等活动,适时给予建议,并在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积极创造学生组织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活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思考、自我组织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中真正“学以致用”。
(四)设计式表演
钢琴演奏和舞台表演在钢琴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要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掌握各类钢琴知识、钢琴技巧,而是在舞台上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表现出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解乐谱、对钢琴曲目进行示范演奏,学生的模仿痕迹严重,且思想基本固定在教师限定的范围中。采用设计式表演,是让教师打破传统的传授模式,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演奏方式,在表演前分享学生对该设计的特色、风格、意境的理解,教师适时给出建议,并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上的更新、完善,并在表演后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总结该表演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设计式表演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接触各类音乐文献、经典钢琴曲目,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活动组织能力等。
二、结论及建议
职业教育具有特殊化[4],在高职钢琴教学中,既不可能像专业钢琴教学培养专业的演奏家,也不能像师范院校要求与其它音乐艺术共同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授课、培养,因此,高职钢琴教学也必须形成自身特色,以培养具有钢琴表演、钢琴教育、钢琴服务的第一线应用人才为最终目的,消除教学中应用与实践、职业需求与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基础薄弱与钢琴演奏的高要求等这些矛盾,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多角度思考、多模式构建入手,将钢琴教学效果最大化,为高职院校特殊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起点。
参考文献
[1]王坤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2010(14):19-21.
[2]李莉.浅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高校钢琴教学[J].艺术科技,2014 (02):146-147.
[3]辛颖.音乐促进艺术教育目标达成初探[J].教师,2010(31):33.
[4]白艳.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J].新西部,2010(J):74-75.
作者简介:钟源(1996—),女,浙江省杭州市松阳人,副教授,文学学士学位(音乐教育专业,主修钢琴),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关键词】多元文化;钢琴;高职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钢琴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钢琴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钢琴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爵士、民族乐等多种因素的加入,使钢琴音乐具备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向多元化、特色化发展。高职钢琴教学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钢琴的基本知识,熟悉钢琴演奏的方法,第二是通过对钢琴内容的分析、对钢琴演奏方法的掌握,进行钢琴舞台演奏和表演。虽然从表面上看,高职钢琴教学的任务并不难,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教学模式上仍以传统曲目为主,这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授道解惑”的目的,但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色人才的层面来说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1],探索如何创新高职钢琴教学、构建新型课堂+舞台模式,对新时期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学创新模式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钢琴教学目的在于:一是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三是促使学生形成更健康的人格,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多变社会环境并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钢琴音乐人才。根据教学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探究式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灌注、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模式,这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打折扣。采用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钢琴理论课的研究型学习和钢琴表演课的探索型学习。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感受、联想、创新意识对钢琴音乐的演奏有重要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长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训练和欣赏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2],让学生在欣赏经典曲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评价和见解,并结合自身弹奏钢琴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进行探讨,对表演方式进行改进。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并设计与之相关的钢琴音乐专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自己进行整理,以论文或者课堂分享等方式向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
(二)引导式教学
钢琴音乐作为一门技术性的专业艺术,在技巧、知识储备上对学生要求较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早中期,教师应该避免单方面的传输知识,而应采用引导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接触经典钢琴曲目,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观赏钢琴演奏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对钢琴知识和技能进行升华,从而培养自主的学习和创作能力。
(三)活动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主要分为两个环节[3],一是课堂活动,二是课外活动,为了更好地进行贯彻,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善:其一是教师对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有详细的计划和进度安排,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达成基本目标,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是学生能够独立策划活动,拟定计划、策划、组织、实施。具体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用直觉感对钢琴乐曲进行感应并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个性。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组织钢琴音乐讲座或者钢琴演奏会等活动,适时给予建议,并在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积极创造学生组织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活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思考、自我组织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中真正“学以致用”。
(四)设计式表演
钢琴演奏和舞台表演在钢琴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要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掌握各类钢琴知识、钢琴技巧,而是在舞台上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表现出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解乐谱、对钢琴曲目进行示范演奏,学生的模仿痕迹严重,且思想基本固定在教师限定的范围中。采用设计式表演,是让教师打破传统的传授模式,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演奏方式,在表演前分享学生对该设计的特色、风格、意境的理解,教师适时给出建议,并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上的更新、完善,并在表演后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总结该表演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设计式表演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接触各类音乐文献、经典钢琴曲目,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活动组织能力等。
二、结论及建议
职业教育具有特殊化[4],在高职钢琴教学中,既不可能像专业钢琴教学培养专业的演奏家,也不能像师范院校要求与其它音乐艺术共同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授课、培养,因此,高职钢琴教学也必须形成自身特色,以培养具有钢琴表演、钢琴教育、钢琴服务的第一线应用人才为最终目的,消除教学中应用与实践、职业需求与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基础薄弱与钢琴演奏的高要求等这些矛盾,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多角度思考、多模式构建入手,将钢琴教学效果最大化,为高职院校特殊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起点。
参考文献
[1]王坤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2010(14):19-21.
[2]李莉.浅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高校钢琴教学[J].艺术科技,2014 (02):146-147.
[3]辛颖.音乐促进艺术教育目标达成初探[J].教师,2010(31):33.
[4]白艳.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J].新西部,2010(J):74-75.
作者简介:钟源(1996—),女,浙江省杭州市松阳人,副教授,文学学士学位(音乐教育专业,主修钢琴),研究方向: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