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建筑立体结构特征和楼房温室效应的精准量测是评估城市化对辐射能量收支影响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化导致蒸散发减少或显热增加被认为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因,而目前对于城市下垫面热量平衡主因子"净辐射通量"的影响了解甚少.文章应用实验观测和定量模型模拟,发现随着城市化后楼房表面积增加,楼房建筑表面积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和净辐射通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准确地计算这种正负效应的定量关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建筑立体结构特征和楼房温室效应的精准量测是评估城市化对辐射能量收支影响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化导致蒸散发减少或显热增加被认为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因,而目前对于城市下垫面热量平衡主因子"净辐射通量"的影响了解甚少.文章应用实验观测和定量模型模拟,发现随着城市化后楼房表面积增加,楼房建筑表面积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和净辐射通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准确地计算这种正负效应的定量关系,本研究提出了楼房朝阳面与其阴影面构成一体的"聚合元"等价计算原理以及面积对热效应贡献的算法,阐明了楼房玻
其他文献
利用ArcGIS进行核密度分析,将长白山地区的聚落地名密度作为研究指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丰富中朝边界的文化内涵、促进中朝两国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长白山地区自然地名数量远多于人文地名数量,说明受地貌影响更大;自然地名类中朝鲜核密度高于中国,其中方位地名点密度最大;人文地名类中中国核密度高于朝鲜,其中姓氏地名点密度最大;地名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两点式聚集分布特征,中
基于云南新平县农业规模化典型村寨农户调研数据,阐明农户生计多样化现状,运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生计资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河谷区与半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规模化对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改善生计资本具有积极效用。河谷区农户的自然和物质资本显著高于半山区,金融和社会资本显著低于半山区。农企促进了河谷区农户种植策略多样化和生计兼业化,促进了半山区农户非农生计多样化。(2)
20世纪60年代,因应西部经济建设的需要催生了青藏高原第四纪孢粉研究.最初为探索冰期(冷期)/间冰期(暖期)孢粉组合、植被与气候变化规律,且首次在青藏高原主体钻取200多米第四纪湖相沉积岩芯进行孢粉研究.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开始了高山雪冰孢粉研究; 80年代起,开展了中法、中德、中澳和中美国际合作,标志着中国第四纪孢粉学界与国际接轨,一些第四纪孢粉研究的新方法逐渐得到不断的推广
地震是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预测是推动现代地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在地震的确定性预测迄今仍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寻找地震发生的时空统计特征,构建地震危险性统计预测模型成为了评估地震风险并应用于城市与生命线工程等抗震规划设计实际需求的重要途径. 21世纪以来,以2008年汶川8级地震为代表的系列强震在一些低风险预测区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地震学家对传统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方法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使人类时隔44年再次采回新的月球样品,也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近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先后报道了嫦娥五号样品的首批研究成果.嫦娥五号月壤的基础物性参数均与Apollo和Luna月壤样品的变化范围一致,但嫦娥五号月壤的粒度更细,分选更好,真密度略微低于月海玄武岩.对嫦娥五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富U矿物定年结果显示,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活动对地面基础设施、空间系统和太空飞行器等高科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然而,这些高科技设施却常常遭受着来自太阳活动、地震、大气和气候变化、地磁场变化,以及全球电场波动等多种危害的威胁.监测和了解这些危害,并减轻其影响,是21世纪重要的科学挑战之一.这些危害尽管形式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会在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这个地球空间环境的关键圈层留下自己的印记.国际子午圈计划是一项由中国科
近年来,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引起了人们对行星科学探索的极大兴趣.文章提出一种利用多普勒迈克尔逊干涉测量技术测量火星大气风场的概念模拟.基于火星大气动力学观测项目(DYNAMO)设计的卫星仪器,利用迈克尔逊方程构建了由轨道子模型、大气背景场子模型和仪器子模型组成的DYNAMO测量的正演模型,模拟了仪器测量火星大气中1.27μm气辉光谱来观测火星大气风场.研究发现,正演模型计算的视场上的干涉图信号与滤波
基于前期逐小时黑体温度(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 TBB)资料对16个暖季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的统计结果,文章首先利用客观标准选取了同类的11个长生命史高原东移MCS个例,然后,利用这些MCS个例的合成来驱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地理大数据是地理对象所产生的"足迹数据",而地理大数据挖掘就是通过反演分析地理对象的"足迹数据",揭示其中蕴含的人地关系及其时空模式。近年关于地理大数据的重大研究进展显示,其研究结论的取得大多需要借助多种大数据的信息综合。为此,本文提出研究地理大数据聚合的必要性:代表新的研究范式、产生新的研究视角、提升研究的全面性,并将地理大数据聚合定义为:不同地理大数据之间通过转换形成面向研究对象的多维数据集合
本文分析了2019年冬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的辐射雾探测试验资料,夜间长波辐射冷却结合森林内高湿、微风的环境和较低的气溶胶浓度促进雾的生成和维持,正午前因湍流增强导致雾层抬升或消散.雾的微物理特征为:雾滴数浓度低,雾滴粒径大,液态含水量较高,滴谱相对谱宽较窄,过饱和度高;其化学特征为:雾水呈弱碱性,电导率低,雾水中占比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Cl~-和Ca~(2+),且化学组分在小滴富集.依据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