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四个瞄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是我们的共识。教育工作者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可真是不遗余力,充分向45分钟要质量,成为他们的不懈追求。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设计上真是煞费苦心,从导语的设计到问题的设置到多媒体的使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似乎走向了一个误区,瞄准了“新”、“奇”二字,尤其在上所谓的公开课的时候。我不敢说这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为了出“新”、出“奇”而去出“新”、出“奇”,我认为就太不应该了。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还要追本求源,应瞄准以下四点。
  一、强化大纲意识,吃透大纲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树立明确的目标,然后投入实际的行动,才有可能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做事切忌没有目的、盲目行动,教学同样如此。那么我们语文教学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它的导向是什么呢?它就是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持制订并颁布的用以规范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实施语文教学、考核语文成绩、评估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乃至基本课文篇目等重要问题都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一定要熟读大纲,熟悉大纲内容,吃透大纲精神,明确每一年级、每一学期的大纲要求,只有把大纲要求熟记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很多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同仁,在教学时往往是见书不见纲,无纲而教,离纲而教,超纲而教,教材与我终日为伴,大纲与我却无缘。这种状况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大纲意识,吃透大纲精神,增强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克服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针对具体教材,明确目标要求。
  谈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于漪老师曾指出:“每课堂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分解疏导。”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要使一堂课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该注重领悟以教材为载体的教学目标。为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目的贯穿教学始终的意识,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但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看,似乎不尽如人意:教学目标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杂,或目标与内容脱节。教师不仅要对一篇课文的总目标熟记于心,还要设计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总之,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那样才能有的放矢。
  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
  “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有多深,课堂的深度就有多深”。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教与学的桥梁,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教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是教师深挖教材,要了解手中的教材在整个初中或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结构体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上的要求……在备课时要先略读,再细读,最后精读,通过钻研教材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料,合理取舍教学要点、方法和案例、习题等。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优秀课例),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教师深入走进教材,对课文内容的表达、对一个字、一个词、一段文章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或看到但看不真切的地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四、选择最佳教法,交给学生学法。
  贝尔特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呢?既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又要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知识层次、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习惯等。比如针对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学生,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增强趣味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上关于环保的课文《像山那样思考》时,为增强趣味性,我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一只狼被杀的具体事例”采用了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故事导入。一上课我就说:“哪位同学知道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俗语或故事?”学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每个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很多,比如与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子野心、声名狼藉、引狼入室、杯盘狼藉、与狼共舞……”俗语、谚语:“狼装羊肥——不怀好意;狼装羊笑——居心不良;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狼看羊羔——越看越少;白眼狼——转脸无情……”故事:《屠夫与狼》、《狼和小羊》、《小红帽》……我总结说:“从我们所列举的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俗语和故事中可以发现基本上都含贬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狼这种动物的对立。因而灭狼的行动不时出现,那么真的没有狼的地方就是我们人类的天堂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看看失去狼的地方环境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最终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由于一开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迫切想知道在他们的心目中被称为坏蛋的狼的存在到底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因此整个一节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听课状态。课堂秩序也比平时好了许多。由此可见,善于激趣不失为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法宝。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提高教育质量,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时刻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那样语文的百花园中才会开出更多的绚丽之花。
其他文献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
目的:探讨运用步行负荷试验检查对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责任节段”定位的价值,评价选择性椎板减压加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
我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词,特别是他后期的词。李煜的后期词,其风格与主旨已为大家详谈深知,而其中的绝望遗憾、悲愁苦恨,总汩汩滔滔、绵延不绝,就像茫茫江面上那冰冷无际的晨雾,总弥漫于词里词外句端字尾。它们的深度与长度你看不清楚、说不明、道不透,这即是李煜的欲说还休。  我们先来瞧瞧李煜怎样说不明白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中学语文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学生上课有三怕:作文、古文、周作人。”这说明在白话文的教学中,鲁迅的文章是出了名的“难啃的骨头”。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学生怕学就避重就轻,而应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准切入点,顺势而为,沿着文理来分析思考,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孔乙己》是鲁迅众多小说中最受他本人认可的一篇,作者写出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下笔从容不迫,冷静平和但耐人寻味。有许多看似平淡的描写却
摘 要: 口语,是人内在思想、品格、文化、修养的外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中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职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从培养职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意义、前提、措施、途径四个方面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学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心情跟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欢快的心情,而欢乐的心情又巩固原有兴趣,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功课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学习新课时,针对课文内容,创设适当的情
摘 要: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探究新变化的实质,对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有重要启示。本文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背景切入,对其变化的内容、原因及实质做了较为全面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新变化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36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优势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远远不够。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呢?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下面就导学案提出一些我的看法。  一、教师层面  1.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