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及非特应性体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应性及非特应性体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

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102例,根据患儿是否为特应性体质分为特应性组(n=42)和非特应性组(n=60)。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嗜酸性粒细胞对数转化(LogTEC)、中性粒细胞计数(N)、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总免疫球蛋白E(IgE)。根据患儿是否合并肺外并发症分为肺外并发症组(n=22)和非肺外并发症组(n=80),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17、总IgE水平及特应性体质占比等临床资料。

结果

特应性组重症、既往哮喘史、糖皮质激素治疗、吸氧治疗占比显著高于非特应性组,咳嗽时间、喘息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特应性组,血清LDH、总IgE显著高于非特应性组,但是血清IL-17显著低于非特应性组(P值均<0.05)。肺外并发症组血清总IgE显著高于非肺外并发症组,血清IL-17显著低于非肺外并发症组,且特应性体质占比显著高于非肺外并发症组(P值均<0.05)。

结论

特应性体质可能会加重MPP患儿病情,致使肺外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这可能与自身活性IgE释放和IL-17下降等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创伤外科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接受颌面部创伤外科整形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常规清创缝合术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美容缝合术的53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缝合效果、创口愈合情况[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11±12.30)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6.94±10.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乳酸清除率(LCR)及血乳酸(Lac)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因脓毒症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于入科时、次日及第3天抽取空腹静脉血和动脉血,测定PCT、Lac水平,并计算24hLCR,按照患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48)和死亡组(n=24),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次日及3 d后的PCT、Lac水平,治疗结束后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