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阐述多感官教学法概念的基础上从中职学生的学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多感官教学法的优势,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的安排等教学活动中,如何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感官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48-01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的一句话。感官感知是学生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起点。"多感官教学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感知觉,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也就是激发、刺激学生所有的感官,建立对课堂活动的深刻记忆。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通路,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存储下来。多感官学习,一方面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感觉的敏锐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中职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经过中考筛选后的落榜生,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尤为薄弱,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单一思维方式培养为目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影响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感官教学"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利用直观的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而且能达到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多样化、视觉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如果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展示,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经验,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达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2 倡导体验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1 动口。
讨论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可克服教师以单调、枯燥的讲解方式将知识强加于学生的弊端,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竞争、交往、创新等现代意识,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各种形式的讨论既能尊重具有差异的个体,又能满足面向全体,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如在习题处理上,可安排讨论课,让师生各自展示出自己的多种不同解法,其中包括一些错误解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质疑,进行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纠正错误、归纳解题思路、总结经典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動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向大脑输送更多氧。当学生坐20分钟以上时,大量血液会在臀部和脚部聚集。这时让学生站起来,就能促进他们的血液循环。一节45分钟的课,学生若有机会站起来,他们脑部的供血量会显著增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提问、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动一动,可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习立体几何《正棱锥的性质和概念》时,老师先利用课件展示了一张金字塔的照片和一个自制的模型,要求学生讨论金字塔的几何特征,然后把学生分成七、八个人一组,动手来做一个金字塔。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堆报纸、剪刀和宽胶带,学生在20分钟内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金字塔的制作。游戏之后,老师让学生从金字塔形状入手导出正棱锥的概念,学生们对照自己所做的金字塔模型讨论正棱锥的性质和相关计算。通过游戏体验式学习,学生了解"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不但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充满欢笑,学生在笑声中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变厌学为乐学,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另外,改变教学方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特别是缓解了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过去教师见着这些学生就头疼,而学生一拿课本、一进教室也头疼,多感官教学使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
2.3 动口又动手。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教"的机会,可以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对作业、试卷进行讲评,指导学生对书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讲解,让学生做到动口又动手。
3 倡导多种作业形式,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
纸笔作业是最常见的课后作业,纸笔测验也是最常见的学习结果检测手段。然而,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说,这对很多非视觉偏好的学习者来说并不公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更多样的作业完成形式,比如画出来、讲出来、做出来,充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这也是多感官教学的重要观点。
比尔·盖茨在全美州长协会教育峰会上的演讲《重建美国高中》时说":如果学生不学习,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多感官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只要我们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感官教学",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生就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杨中和."多感官教学"让学生成为出色的学习者[J].北京教育,2006(3).
[2] 蒋莹莹.教学中感官运用的合理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关键词:多感官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48-01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的一句话。感官感知是学生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起点。"多感官教学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感知觉,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也就是激发、刺激学生所有的感官,建立对课堂活动的深刻记忆。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通路,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存储下来。多感官学习,一方面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感觉的敏锐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中职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经过中考筛选后的落榜生,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尤为薄弱,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单一思维方式培养为目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影响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感官教学"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利用直观的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而且能达到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多样化、视觉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如果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展示,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经验,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达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2 倡导体验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1 动口。
讨论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可克服教师以单调、枯燥的讲解方式将知识强加于学生的弊端,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竞争、交往、创新等现代意识,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各种形式的讨论既能尊重具有差异的个体,又能满足面向全体,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如在习题处理上,可安排讨论课,让师生各自展示出自己的多种不同解法,其中包括一些错误解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质疑,进行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纠正错误、归纳解题思路、总结经典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動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向大脑输送更多氧。当学生坐20分钟以上时,大量血液会在臀部和脚部聚集。这时让学生站起来,就能促进他们的血液循环。一节45分钟的课,学生若有机会站起来,他们脑部的供血量会显著增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提问、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动一动,可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习立体几何《正棱锥的性质和概念》时,老师先利用课件展示了一张金字塔的照片和一个自制的模型,要求学生讨论金字塔的几何特征,然后把学生分成七、八个人一组,动手来做一个金字塔。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堆报纸、剪刀和宽胶带,学生在20分钟内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金字塔的制作。游戏之后,老师让学生从金字塔形状入手导出正棱锥的概念,学生们对照自己所做的金字塔模型讨论正棱锥的性质和相关计算。通过游戏体验式学习,学生了解"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不但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充满欢笑,学生在笑声中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变厌学为乐学,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另外,改变教学方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特别是缓解了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过去教师见着这些学生就头疼,而学生一拿课本、一进教室也头疼,多感官教学使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
2.3 动口又动手。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教"的机会,可以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对作业、试卷进行讲评,指导学生对书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讲解,让学生做到动口又动手。
3 倡导多种作业形式,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
纸笔作业是最常见的课后作业,纸笔测验也是最常见的学习结果检测手段。然而,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说,这对很多非视觉偏好的学习者来说并不公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更多样的作业完成形式,比如画出来、讲出来、做出来,充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这也是多感官教学的重要观点。
比尔·盖茨在全美州长协会教育峰会上的演讲《重建美国高中》时说":如果学生不学习,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多感官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只要我们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感官教学",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生就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杨中和."多感官教学"让学生成为出色的学习者[J].北京教育,2006(3).
[2] 蒋莹莹.教学中感官运用的合理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