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1月14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启动了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多哈回合谈判范围包括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规则谈判、贸易与发展,争端解决、知识产权,贸易与环境问题等8个具体议题。但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解决其他议题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美国和欧盟等一些主要成员在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关税方面的坚持,致使谈判几经波折。
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五次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各成员在农业等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会议无果而终。随后,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
经过世贸组织和各成员的努力,2004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各成员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使多哈回合谈判重回正常轨道,为削减农业补贴和取消关税、降低工业品关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确定了基本原则,从而使多哈回合谈判重回正常轨道,各成员一致同意将谈判的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底。
2005年5月,在法国巴黎就农业议题达成一项协议,以围着农业谈判的僵局被打破。同年12月13日,在香港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使多哈回合谈判重新走上了正轨。此次会议的重点就是推进世贸多哈回合谈判,使之能在2006年底前结束。此次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要求发达成员国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国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国2006年前消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
2006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紧急召开部长级特别会议,由于会议第二天多国部长纷纷离去,此次会议也以失败告终。同年7月,WTO总理事会会议正式确认多哈回合停止,至此,多哈回合谈判进入休眠期。
致使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关键因素是:发达成员在农产品关税削减和出口补贴等方面与发展中成员之间存在利益方面的分歧。由于美国是发达国家,在第二、三产业方面的水平比较高,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相对较低,相反,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基本没有补贴,主要补贴于贸易方面。所以美国一直以来主张农业补贴,反对贸易补贴。美国每年仅用于农业补贴方面的资金就达225亿美元,而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主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国集团则要求美国将其国内的农业补贴削减到每年120亿美元,但是美国原先坚持的方案是削减到每年220亿美元;欧盟、瑞士,挪威、日本和韩国等成员因缺乏农业比较优势,试图尽可能维持对农业的高度保护和支持,主张采用乌拉圭模式进行关税减让和削减国内支持,希望给予成员较大的灵活性,严格规范和削减出口信贷;大部分发展中成员则强调出口竞争方面的严重不平衡以及发展中成员的发展需要,主张关税减让和出口补贴削减相关联系,给予发展中成员切实有效的特殊待遇政策;东欧和新加入成员则强调其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加入谈判中所作的广泛承诺,要求给予经济转型成员和新加入成员特殊待遇政策。所以,7年来多哈回合谈判一直停滞不前。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步伐放缓,据WTO首席经济学家分析,2007年,世界贸易增速已由2006年的8.5%下降到5.5%,预计2008年将进一步下降到4.5%。二是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股市跌荡无常,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一路飙升、世界油价高企运行、贸易摩擦频发不断等等,这些都给世界贸易的发展笼罩上多重阴影,产生了严重影响。三是为应对粮食危机,一些粮食出口国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保护政策。据今年4月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阿根廷、玻利维亚、柬埔寨、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坦,墨西哥、摩洛哥、俄罗斯、泰国、乌克兰、委内瑞拉和越南都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或国内限价的措施,同时,粮食进口国也采取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对粮食短缺的恐慌,致使粮价上涨,全球有20亿人受到了高粮价的冲击并导致埃及,海地和非洲等很多国家发生暴动。
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多哈回合谈判如能继续并达成协议的话,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就如同注入一针“强心剂”;而对于世界粮食危机来说,也可以提供化解危机的方案。就在大家寄希望于多哈回合谈判的同时,美国日前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却把农业政策引向了错误的方向,美国的新农业法规定5年(2007~2012)内向其本国农业补贴2900亿美元。该法案与2002年的农业法相比,扩大了对美国农作物种植者的补贴额度和范围,新法案除了维持目前对于如玉米、小麦、大麦、大豆等农作物的补贴,还将补贴范围扩大到了其他所谓的专业农作物,如水果以及蔬菜等。按照新法案,大约2/3的资金都将用于美国国内的营养项目,另外,400亿美元将用于农业补贴,还有大约300亿美元将用于鼓励农民休耕土地和其他环境保护项目。
虽然该法案目前遭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否决,但据专家分析,如果这个法案最终通过的话,只会加剧对农产品的需求,而达不到增加供给的效果,新农业法案中将2900亿美元的2/3用于帮助美国“贫困者”以应对价格上涨,那就意味着,美国国内的需求就不会受农产品价格涨落的影响,就算价格上涨,只要在补贴范围内,美国国内的需求依然旺盛。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新农业法案是美国政府对美国民众进行的农业补贴,与全球的粮价的上涨无关。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是全球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其国内高企的农产品价格会通过出口向全球传导,美国实行的农业补贴其本质是全球的农产品进口国在补贴美国,美国政府拿出2900亿美元,换来的可能是农产品进口国超万亿美元的购买合同。农产品价格高涨不但使美国没有受到高粮价的困扰,相反,却使美国受益匪浅,据美国农业部长谢弗预计,美国2008年财政年度的农业出口额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1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亿美元。这足以说明,美国削减农业补贴对降低世界粮价的必要性。
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指出,“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发展的障碍,它削弱了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他说,农业是带领非洲走出贫困的惟一途径, 现在却遭受富国产品入侵的毁灭。
美国的新农业法遭到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的一致谴责,由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协调组”和由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19个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今年5月3日在日内瓦发表的声明,谴责美国国会上月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声明说对这种“大倒退”的做法表示遗憾,并表示“强烈失望”,认为该法案与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和使命背道而驰。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今年5月29日也批评了美国的这一做法,他称美国日前通过的新农业法案无助于推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进程,他同时也敦促欧盟应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给美国施加压力。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08年6月1日在秘鲁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说,多哈回合谈判正处在关键时刻,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当做出最后的努力,力争年内结束谈判,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他指出,目前世界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严重影响,多哈回合谈判的成功结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发达成员有义务大幅削减扭曲贸易的补贴,以便创造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鼓励发展中成员增加粮食生产。当前的粮食危机加大了农业贸易中大幅改善市场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扭曲措施的紧迫性,而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有助于缓解当前“严重”的粮食危机。
欧盟以及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声称,要继续推动谈判。WTO总干事拉米希望能借全球飞涨的粮价这一契机将停滞不前的多哈回合谈判重新启动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他也敦促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加紧结束多哈回合谈判。
虽然美国的这一做法有悖于多哈回合谈判的宗旨,但它却无法改变自由贸易化的发展趋势,在多哈回合受阻乃至中止的过程中,充斥着各种特殊利益条款的双边、多边及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议起来越多,如:美国也在与秘鲁、韩国和哥伦比亚、韩国与中国、欧盟与其他各国也进行着多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重新启动多哈回合谈判是一个新的契机,也是世贸组织领导人及所有成员的一种愿望,但重新启动多哈回合谈判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要取决于美欧在农产品问题上所做出的让步程度,如果不解决美欧在农产品方面的问题,多哈回合就很难取得进展,但是要想美欧在农产品问题方面做出让步的话,他们就必须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和非农产品的市场开放程度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因为多哈回合谈判是一个一揽子谈判的问题,每一个部分都互相关联。如果多哈谈判失败,对各成员国来说都是输家,最不发达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最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和欧盟所遭受的损失也将大于它们之前所愿意公开承认的程度,因此,应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
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五次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各成员在农业等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会议无果而终。随后,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
经过世贸组织和各成员的努力,2004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各成员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使多哈回合谈判重回正常轨道,为削减农业补贴和取消关税、降低工业品关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确定了基本原则,从而使多哈回合谈判重回正常轨道,各成员一致同意将谈判的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底。
2005年5月,在法国巴黎就农业议题达成一项协议,以围着农业谈判的僵局被打破。同年12月13日,在香港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使多哈回合谈判重新走上了正轨。此次会议的重点就是推进世贸多哈回合谈判,使之能在2006年底前结束。此次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要求发达成员国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国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国2006年前消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
2006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紧急召开部长级特别会议,由于会议第二天多国部长纷纷离去,此次会议也以失败告终。同年7月,WTO总理事会会议正式确认多哈回合停止,至此,多哈回合谈判进入休眠期。
致使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关键因素是:发达成员在农产品关税削减和出口补贴等方面与发展中成员之间存在利益方面的分歧。由于美国是发达国家,在第二、三产业方面的水平比较高,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相对较低,相反,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基本没有补贴,主要补贴于贸易方面。所以美国一直以来主张农业补贴,反对贸易补贴。美国每年仅用于农业补贴方面的资金就达225亿美元,而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主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国集团则要求美国将其国内的农业补贴削减到每年120亿美元,但是美国原先坚持的方案是削减到每年220亿美元;欧盟、瑞士,挪威、日本和韩国等成员因缺乏农业比较优势,试图尽可能维持对农业的高度保护和支持,主张采用乌拉圭模式进行关税减让和削减国内支持,希望给予成员较大的灵活性,严格规范和削减出口信贷;大部分发展中成员则强调出口竞争方面的严重不平衡以及发展中成员的发展需要,主张关税减让和出口补贴削减相关联系,给予发展中成员切实有效的特殊待遇政策;东欧和新加入成员则强调其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加入谈判中所作的广泛承诺,要求给予经济转型成员和新加入成员特殊待遇政策。所以,7年来多哈回合谈判一直停滞不前。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步伐放缓,据WTO首席经济学家分析,2007年,世界贸易增速已由2006年的8.5%下降到5.5%,预计2008年将进一步下降到4.5%。二是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股市跌荡无常,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一路飙升、世界油价高企运行、贸易摩擦频发不断等等,这些都给世界贸易的发展笼罩上多重阴影,产生了严重影响。三是为应对粮食危机,一些粮食出口国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保护政策。据今年4月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阿根廷、玻利维亚、柬埔寨、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坦,墨西哥、摩洛哥、俄罗斯、泰国、乌克兰、委内瑞拉和越南都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或国内限价的措施,同时,粮食进口国也采取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对粮食短缺的恐慌,致使粮价上涨,全球有20亿人受到了高粮价的冲击并导致埃及,海地和非洲等很多国家发生暴动。
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多哈回合谈判如能继续并达成协议的话,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就如同注入一针“强心剂”;而对于世界粮食危机来说,也可以提供化解危机的方案。就在大家寄希望于多哈回合谈判的同时,美国日前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却把农业政策引向了错误的方向,美国的新农业法规定5年(2007~2012)内向其本国农业补贴2900亿美元。该法案与2002年的农业法相比,扩大了对美国农作物种植者的补贴额度和范围,新法案除了维持目前对于如玉米、小麦、大麦、大豆等农作物的补贴,还将补贴范围扩大到了其他所谓的专业农作物,如水果以及蔬菜等。按照新法案,大约2/3的资金都将用于美国国内的营养项目,另外,400亿美元将用于农业补贴,还有大约300亿美元将用于鼓励农民休耕土地和其他环境保护项目。
虽然该法案目前遭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否决,但据专家分析,如果这个法案最终通过的话,只会加剧对农产品的需求,而达不到增加供给的效果,新农业法案中将2900亿美元的2/3用于帮助美国“贫困者”以应对价格上涨,那就意味着,美国国内的需求就不会受农产品价格涨落的影响,就算价格上涨,只要在补贴范围内,美国国内的需求依然旺盛。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新农业法案是美国政府对美国民众进行的农业补贴,与全球的粮价的上涨无关。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是全球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其国内高企的农产品价格会通过出口向全球传导,美国实行的农业补贴其本质是全球的农产品进口国在补贴美国,美国政府拿出2900亿美元,换来的可能是农产品进口国超万亿美元的购买合同。农产品价格高涨不但使美国没有受到高粮价的困扰,相反,却使美国受益匪浅,据美国农业部长谢弗预计,美国2008年财政年度的农业出口额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1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亿美元。这足以说明,美国削减农业补贴对降低世界粮价的必要性。
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指出,“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发展的障碍,它削弱了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他说,农业是带领非洲走出贫困的惟一途径, 现在却遭受富国产品入侵的毁灭。
美国的新农业法遭到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的一致谴责,由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协调组”和由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19个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今年5月3日在日内瓦发表的声明,谴责美国国会上月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声明说对这种“大倒退”的做法表示遗憾,并表示“强烈失望”,认为该法案与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和使命背道而驰。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今年5月29日也批评了美国的这一做法,他称美国日前通过的新农业法案无助于推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进程,他同时也敦促欧盟应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给美国施加压力。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08年6月1日在秘鲁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说,多哈回合谈判正处在关键时刻,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当做出最后的努力,力争年内结束谈判,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他指出,目前世界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严重影响,多哈回合谈判的成功结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发达成员有义务大幅削减扭曲贸易的补贴,以便创造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鼓励发展中成员增加粮食生产。当前的粮食危机加大了农业贸易中大幅改善市场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扭曲措施的紧迫性,而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有助于缓解当前“严重”的粮食危机。
欧盟以及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声称,要继续推动谈判。WTO总干事拉米希望能借全球飞涨的粮价这一契机将停滞不前的多哈回合谈判重新启动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他也敦促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加紧结束多哈回合谈判。
虽然美国的这一做法有悖于多哈回合谈判的宗旨,但它却无法改变自由贸易化的发展趋势,在多哈回合受阻乃至中止的过程中,充斥着各种特殊利益条款的双边、多边及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议起来越多,如:美国也在与秘鲁、韩国和哥伦比亚、韩国与中国、欧盟与其他各国也进行着多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重新启动多哈回合谈判是一个新的契机,也是世贸组织领导人及所有成员的一种愿望,但重新启动多哈回合谈判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要取决于美欧在农产品问题上所做出的让步程度,如果不解决美欧在农产品方面的问题,多哈回合就很难取得进展,但是要想美欧在农产品问题方面做出让步的话,他们就必须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和非农产品的市场开放程度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因为多哈回合谈判是一个一揽子谈判的问题,每一个部分都互相关联。如果多哈谈判失败,对各成员国来说都是输家,最不发达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最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和欧盟所遭受的损失也将大于它们之前所愿意公开承认的程度,因此,应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