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融或实体经济领域去杠杆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使用时变参数模型测算我国与G7国家的减债牺牲率时变冲击乘数、累积乘数和现值乘数,并实证分析减债牺牲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减债存在成本,但减债并不会持续危及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降低宏观减债成本;杠杆相关变量均有门限效应,高杠杆时去杠杆有利于降低企业减债成本。通过对比最优杠杆率发现,2018年我国的宏观和企业杠杆均高于最优杠杆率,尤其是企业杠杆,但家庭杠杆率尚存上升空间。未来,监管部门可采用加大家庭杠杆和降低企业杠杆的结构性措施进一步稳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金融风险周期监测的时变参数货币政策模型系统构建和识别研究”(717710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资本配置效率、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微观基础与动态效应”(17YJA790009);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2019)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或实体经济领域去杠杆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使用时变参数模型测算我国与G7国家的减债牺牲率时变冲击乘数、累积乘数和现值乘数,并实证分析减债牺牲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减债存在成本,但减债并不会持续危及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降低宏观减债成本;杠杆相关变量均有门限效应,高杠杆时去杠杆有利于降低企业减债成本。通过对比最优杠杆率发现,2018年我国的宏观和企业杠杆均高于最优杠杆率,尤其是企业杠杆,但家庭杠杆率尚存上升空间。未来,监管部门可采用加大家庭杠杆和降低企业杠杆的结构性措施进一步稳步推进去杠杆进程。与此同时,还应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以平抑宏观减债对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发,对比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债务演变,有效度量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水平。通过宏观部门经济间的关联,构造基于存量-流量一致的部门结构化均衡模型,剖析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货币、财政和地产政策在居民债务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负债率和偿债比例偏高,偿债压力逐步加大。但适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速为我国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化解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居民部门去杠杆化,但由此引发的消费减速和经济下行将导致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攀升;减
本文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及97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家精神对资本账户开放风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国的企业家精神越强,则越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由资本账户开放引起的金融风险;反之,一国企业家精神越弱,则开放资本账户越有可能加剧一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以上结论在不同的稳健性检验下均显著成立。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影响资本账户开放风险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应将资本账户开放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相结合,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同时表明,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
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非信贷资产业务,债券投资如何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理论分析表明,债券投资对系统性风险的综合影响取决于其个体风险分散效应和系统关联性提升效应孰强孰弱。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2008-2018年25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实证检验债券投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券投资同时具有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增加银行个体与系统关联性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而言,债券投资的个体风险分散效应较弱、系统关联性提升效应较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持有较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时,债券投
国际争端频发及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外部环境,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内部环境,致使汇率波动变得更加敏感,外汇风险传染危害性提升。基于1999-2018年全球50种主要货币,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模型以及静态与动态两类相关系数算法,分析了汇率网络的总体关联性及各货币风险吸收效应和外溢效应。同时,本文采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政策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货币波动溢出比收益率溢出更平稳,收益率溢出关系稳定性相对较弱、变动幅度更大,这与金融危机
为考察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的非理性及形成机制,本文基于外汇市场异质主体理论和行为金融学观点,构建了包含投资者关注的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形成模型,并采用远期和即期银行代客结汇售汇比作为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的替代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远期结售比受到前一期汇率变动和境内外利差的影响,而即期结售比受前一期汇率变动影响。进一步引入投资者关注,采用MS-FTP和MS-TVTP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关注对远期和即期结售比的影响是时变的。在人民币贬值阶段,投资者关注对结售比存在显著的负向冲击,会导致更大的结售汇逆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经典观点。然而,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实践过程中,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日益显现,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逐渐增大。这些始料不及的负面冲击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探讨和深刻反思:金融发展是福祉,还是诅咒?本文以1991—2013年为研究窗口,对中国独立样本展开深入考察,对全球十个主要经济体展开跨市场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连锁性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它会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发展的演进过程表现出逐步放大的趋势。其中,以投资者法律保护为主
本研究以比特币为例,结合私人数字货币交易所数据与区块链账本记录,考察私人数字货币市场上成本因素是否驱动资本流出。实证证据显示,成本因素对资本流出转向比特币渠道具有驱动力,更低的绝对成本及相对成本均显著驱动资本流出交易;资本流出规模与境内风险正相关、与境外风险负相关,与私人数字货币国内相对热度和全球关注程度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私人数字货币市场因素的影响更甚于宏观经济因素。在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法定数字货币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建议监管部门继续保持对私人数字货币的密切管控,在理论研究、交易监测与监管科技方
本文基于2002—2017年121个国家和地区数据,分析了中央银行作为宏观审慎政策主体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以及主体选择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央银行作为宏观审慎政策主体能够显著提升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并对不同类型工具产生异质性影响。中央银行能够加强缓冲型工具、借款人工具以及资产负债工具在抑制信贷扩张方面的作用;改善缓冲型工具和借款人工具在降低金融机构杠杆水平方面的效果;提高借款人工具和资产负债工具在缓解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效力。但对于资产负债工具调整金融机构杠杆水平以及缓冲型工具调控跨境资本流动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由中小银行不断扩张而引发的银行业竞争通过优化企业间的要素配置降低了资源错配。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相应年份金融业分支机构数据,考察银行业竞争对城市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竞争通过优化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显著减少了资源错配。在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的加剧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TFP水平,这种效应在民营企业、小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银行业竞争提高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