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了膳食中可以获取,人体还可以通过接受日光照射(主要为其中的紫外线)由皮肤合成,这是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膳食和皮肤来源的维生素D通过血液被运送到肝脏,转化成为25-羟基维生素D后再次被运送到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25-羟基维生素D在营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尽管不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但它是人体血液中维生素D的最主要存在形式,与体内的维生素D储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它比维生素D更为稳定,也是合成活性形式的唯一“原料”。因此,它公认为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键指标。
25-羟基维生素D需要进一步活化才能在人体中发挥作用。肾脏是25-羟基维生素D活化的重要器官,活化的维生素D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到达肠道等部位,对钙和磷的代谢发挥作用。前列腺、乳腺、直肠、肺部以及上皮角质细胞也可以对25-羟基维生素D进行活化,但活化后的分子只在局部发挥作用,维持该脏器或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免疫细胞中的25-羟基维生素D在活化后则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少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并有利于免疫细胞对致病原的控制。
25-羟基维生素D的理想浓度
基于各方研究结果,目前专家们提出:血液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25纳摩/升以下属于维生素D严重缺乏,浓度在75纳摩/升以上时是较理想的水平,在两者之间则被认为是维生素D不足。让我们从苏珊·怀汀博士的报告中,了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所开展的各项相关研究是如何具体阐述的。
● 促进钙吸收 美国克雷顿大学的罗伯特·希尼研究发现:25-羟基维生素D低于80纳摩/升时,钙的吸收效率随其浓度升高而提高,在这个范围内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有意义,不过,当达到80纳摩/升后即进入平台期,此时,即使提高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钙的吸收效率也不再提高。
● 减少骨折和摔倒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文显示:受试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升高到74.3纳摩/升以上,髋部骨折风险降低26%,非脊柱骨折的风险降低23%。对于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低于66.1纳摩/升以下的受试者,骨折风险无明显降低。《英国医学杂志》刊文显示:受试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接近或超过75纳摩/升,跌倒的风险降低19%;对于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低于60纳摩/升的受试者,跌倒风险无降低。
● 老年人有更好的活动能力 《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文显示:随着老年人体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25纳摩/升以下提高到75纳摩/升以上,受试者的身体活动能力也从5分提高到接近9分(满分为12分)。
● 降低癌症风险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文显示:随着人体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从不足30纳摩/升上升高到82.5纳摩/升以上,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患病风险降低51%。怀汀博士也发现:当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升高到75纳摩/升以上时,直肠癌和结肠癌风险降低50%?55%;乳腺癌风险降低50%?60%;卵巢癌风险降低20%;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50%;肾细胞癌风险降低50%?67%;而所有癌症的总体风险降低40%?75%。
人们需要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
维生素D严重缺乏是全球各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怀汀博士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和香港两地,育龄女性的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仅为29纳摩/升和34纳摩/升,两地分别有94%和92%的人低于50纳摩/升。维生素D大面积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膳食通常不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日照时间和质量也难以保障。着装、污染、多云天气、擦防晒霜、经常处在汽车或市内环境中等因素影响了日光中的紫外线到达人体皮肤。在冬季,如果想通过皮肤合成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白色人种所需的时间约1.5小时以上,而黄种人和黑人可能全天接受日照也无法合成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除了外界因素,人自身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维生素D发挥作用。比如,由于衰老,皮肤合成能力减退,体内器官对25-羟基维生素D的活化能力也减弱;身材较魁梧的人维生素D需要量更高;肥胖者体内的脂肪会“克扣”一部分维生素D。
膳食中的维生素D并不太丰富。蘑菇、鱼肝和鱼油中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鸡蛋、牛肉和一些海鱼。但实际上,膳食所能提供的维生素D还是很有限的,于是各国都开发了许多强化食品和含有维生素D的补充剂,通过这些途径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也被众多专家认为是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各国设定的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多在200?400国际单位,这通常仅能使人体内25-羟基维生素D达到25纳摩/升。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正在对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进行修订,结果预计在2010年10月发布。其中,25-羟基维生素D目标水平有望提升到75纳摩/升以上,比现有推荐水平高。
(来源:大众医学)
25-羟基维生素D需要进一步活化才能在人体中发挥作用。肾脏是25-羟基维生素D活化的重要器官,活化的维生素D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到达肠道等部位,对钙和磷的代谢发挥作用。前列腺、乳腺、直肠、肺部以及上皮角质细胞也可以对25-羟基维生素D进行活化,但活化后的分子只在局部发挥作用,维持该脏器或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免疫细胞中的25-羟基维生素D在活化后则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少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并有利于免疫细胞对致病原的控制。
25-羟基维生素D的理想浓度
基于各方研究结果,目前专家们提出:血液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25纳摩/升以下属于维生素D严重缺乏,浓度在75纳摩/升以上时是较理想的水平,在两者之间则被认为是维生素D不足。让我们从苏珊·怀汀博士的报告中,了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所开展的各项相关研究是如何具体阐述的。
● 促进钙吸收 美国克雷顿大学的罗伯特·希尼研究发现:25-羟基维生素D低于80纳摩/升时,钙的吸收效率随其浓度升高而提高,在这个范围内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有意义,不过,当达到80纳摩/升后即进入平台期,此时,即使提高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钙的吸收效率也不再提高。
● 减少骨折和摔倒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文显示:受试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升高到74.3纳摩/升以上,髋部骨折风险降低26%,非脊柱骨折的风险降低23%。对于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低于66.1纳摩/升以下的受试者,骨折风险无明显降低。《英国医学杂志》刊文显示:受试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接近或超过75纳摩/升,跌倒的风险降低19%;对于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低于60纳摩/升的受试者,跌倒风险无降低。
● 老年人有更好的活动能力 《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文显示:随着老年人体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25纳摩/升以下提高到75纳摩/升以上,受试者的身体活动能力也从5分提高到接近9分(满分为12分)。
● 降低癌症风险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文显示:随着人体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从不足30纳摩/升上升高到82.5纳摩/升以上,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患病风险降低51%。怀汀博士也发现:当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升高到75纳摩/升以上时,直肠癌和结肠癌风险降低50%?55%;乳腺癌风险降低50%?60%;卵巢癌风险降低20%;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50%;肾细胞癌风险降低50%?67%;而所有癌症的总体风险降低40%?75%。
人们需要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
维生素D严重缺乏是全球各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怀汀博士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和香港两地,育龄女性的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仅为29纳摩/升和34纳摩/升,两地分别有94%和92%的人低于50纳摩/升。维生素D大面积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膳食通常不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日照时间和质量也难以保障。着装、污染、多云天气、擦防晒霜、经常处在汽车或市内环境中等因素影响了日光中的紫外线到达人体皮肤。在冬季,如果想通过皮肤合成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白色人种所需的时间约1.5小时以上,而黄种人和黑人可能全天接受日照也无法合成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除了外界因素,人自身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维生素D发挥作用。比如,由于衰老,皮肤合成能力减退,体内器官对25-羟基维生素D的活化能力也减弱;身材较魁梧的人维生素D需要量更高;肥胖者体内的脂肪会“克扣”一部分维生素D。
膳食中的维生素D并不太丰富。蘑菇、鱼肝和鱼油中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鸡蛋、牛肉和一些海鱼。但实际上,膳食所能提供的维生素D还是很有限的,于是各国都开发了许多强化食品和含有维生素D的补充剂,通过这些途径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也被众多专家认为是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各国设定的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多在200?400国际单位,这通常仅能使人体内25-羟基维生素D达到25纳摩/升。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正在对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进行修订,结果预计在2010年10月发布。其中,25-羟基维生素D目标水平有望提升到75纳摩/升以上,比现有推荐水平高。
(来源:大众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