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做好数学知识间的衔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更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强化相关教职人员的认识,本文以函数内容为例,来阐述初高中数学与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教学衔接 教学策略 初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46-02
初中生在步入高中之后,由于高考影响,所以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采取应试化的教学理念,但是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提升,很多学生会出现越来越吃力的学习情况,尤其是针对函数知识,初中阶段的函数仅仅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简单学习,而高中函数类别、复杂度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函数教学的衔接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视。
1.初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衔接的问题
1.1教材的衔接存在问题
在对函数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发现,初中阶段的数学函数教学内容,与高中阶段的相比较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学习梯度,因为中考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函数知识的布置上,偏向于那些计算知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未展开相应的归纳和总结。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知识深度比较明显,并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对各项知识点进行理解、总结、分析,教材上的衔接情况不容乐观。
1.2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小,所以对于初中函数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反复的讲解、练习,但是在高中阶段,不仅函数题目的解题难度提升了不少,并且学生的整体学习压力也出现明显的上升,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龙去脉,同时还需要补充各类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练就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高难度的学习要求,导致很多高中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
2.初高中函数教学衔接的具体策略
2.1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由于学习压力的提升,所以高中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沉闷,对于函数知识,教学的主动权往往被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的表现比较被动化。为了强化教学衔接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化其学习体验,培养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开口,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
针对函数知识的概念内容,相信高中生大都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对新课内容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先设计一些相关的预习问题:(1)已知x、y分别是直角三角形当中锐角度数;(2)在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四个角上,分别剪去边长为x的正方形,做成一无盖的容器,假设该容器的容量为V,求V与x的关系式。针对这两道题目中的自变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具体的取值范围进行研究,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函数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高中函数的一些基础概念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2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教师更应该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针对函数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形象事物中分析出数学定义,并作出相应的总结,并帮助大家将自身的思维,从感性的层面,逐渐提升到理性的层面,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解题认识。
例如针对函数单调性方面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看作是学习的基础,利用初中数学里面的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内容展开复习,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函数单调性有关的内容来;其次,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衔接目的,教师还可以引入数形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绘制出相应的函数的图像,加深其对函数单调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的逆向迁移。
2.3强调数学语言和符号
高中数学函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数学符号,其中有些数学语言、符号的内容比较的抽象化,学生在理解过程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完善初高中函数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要格外重视数学语言和符号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抽象认识展开有效的知识强化。
例如,f(x)是函数的定义符号,之前学生习惯用y来表示函数,针对f(x)的应用有些不能理解,教师不妨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利用生活化的实际案例,由具体符向抽象符号进行转变,引导学生将f(x)看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一个对应符号;其次,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对其单调性、奇偶性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图像里面的“下降”和“上升”进行补充描述,同时借助变量的内容展开定义,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对函数的单调性建立全面性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高中函数知识的衔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其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式的教学方法,来深化学生的函数学习认识,进一步提升其学习效率,构建起完善的课堂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桥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72.
[2]孙林.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J].学周刊,2017(25):29-30.
[3]杨立英.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衔接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41-144.
【关键词】教学衔接 教学策略 初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46-02
初中生在步入高中之后,由于高考影响,所以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采取应试化的教学理念,但是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提升,很多学生会出现越来越吃力的学习情况,尤其是针对函数知识,初中阶段的函数仅仅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简单学习,而高中函数类别、复杂度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函数教学的衔接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视。
1.初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衔接的问题
1.1教材的衔接存在问题
在对函数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发现,初中阶段的数学函数教学内容,与高中阶段的相比较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学习梯度,因为中考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函数知识的布置上,偏向于那些计算知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未展开相应的归纳和总结。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知识深度比较明显,并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对各项知识点进行理解、总结、分析,教材上的衔接情况不容乐观。
1.2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小,所以对于初中函数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反复的讲解、练习,但是在高中阶段,不仅函数题目的解题难度提升了不少,并且学生的整体学习压力也出现明显的上升,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龙去脉,同时还需要补充各类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练就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高难度的学习要求,导致很多高中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
2.初高中函数教学衔接的具体策略
2.1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由于学习压力的提升,所以高中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沉闷,对于函数知识,教学的主动权往往被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的表现比较被动化。为了强化教学衔接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化其学习体验,培养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开口,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
针对函数知识的概念内容,相信高中生大都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对新课内容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先设计一些相关的预习问题:(1)已知x、y分别是直角三角形当中锐角度数;(2)在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四个角上,分别剪去边长为x的正方形,做成一无盖的容器,假设该容器的容量为V,求V与x的关系式。针对这两道题目中的自变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具体的取值范围进行研究,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函数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高中函数的一些基础概念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2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教师更应该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针对函数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形象事物中分析出数学定义,并作出相应的总结,并帮助大家将自身的思维,从感性的层面,逐渐提升到理性的层面,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解题认识。
例如针对函数单调性方面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看作是学习的基础,利用初中数学里面的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内容展开复习,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函数单调性有关的内容来;其次,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衔接目的,教师还可以引入数形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绘制出相应的函数的图像,加深其对函数单调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的逆向迁移。
2.3强调数学语言和符号
高中数学函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数学符号,其中有些数学语言、符号的内容比较的抽象化,学生在理解过程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完善初高中函数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要格外重视数学语言和符号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抽象认识展开有效的知识强化。
例如,f(x)是函数的定义符号,之前学生习惯用y来表示函数,针对f(x)的应用有些不能理解,教师不妨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利用生活化的实际案例,由具体符向抽象符号进行转变,引导学生将f(x)看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一个对应符号;其次,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对其单调性、奇偶性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图像里面的“下降”和“上升”进行补充描述,同时借助变量的内容展开定义,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对函数的单调性建立全面性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高中函数知识的衔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其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式的教学方法,来深化学生的函数学习认识,进一步提升其学习效率,构建起完善的课堂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桥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72.
[2]孙林.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J].学周刊,2017(25):29-30.
[3]杨立英.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衔接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