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导各项工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起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责,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确立依据及具体运用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77-0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关于以人为本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又是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来的新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任务。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何谓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确立依据是什么?又怎样运用于实践中呢?下面分而述之。
一、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就是说人既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手段又是目的,不能只把人当手段而忽视、否认人是目的这一根本问题,离开人是目的的根本性问题,一切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在于唤醒和尊重人性,挖掘人的潜能智慧,培养人的自由和民主精神。也就是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握人的本质特征,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在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积极因素,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性和内在潜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依据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以对人的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其根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创造性,宗旨是关心人、激励人、调动人,实现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人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其规律,明确其本质,坚持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生命线”。纵观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了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人民群众只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有认同感,就会积极参与,利于目标的实现。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变革的要求
随着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等也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处理好人们的利益关系放在首位。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把人放在首位。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变动与人们的思想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强化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具体体现。因此,以人为本从根本上适应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现实需要,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尺度和内在动因;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它要求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和谐社会环境。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
(一)尊重教育对象,发挥其主体性
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要相信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要把教育对象看成是能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相信通过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被调动;其次,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尊重教育对象,做到与其平等交流,耐心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对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对象的内化和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教育对象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与统一。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贯彻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原则。要废除单向灌输式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构建民主、平等、亲密的关系。知行要统一,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经过教育者的引导,就会内化为固有素质。
(三)把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和实际,有利于人的新型思想人格特征的塑造。具体做法有三个方面: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引导,用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二是组织以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增强竞争意识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学习,提高人的素质;三是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立体交叉的各项活动,来调节精神,增长知识,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引导人的教育需求,满足其合理需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中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从而能调动和激发人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发展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读本\[J\].共产党员增刊,2009,(3).
\[2\]孙立军.人本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3\]单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主体性\[J\].理论与改革,2003,(4).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77-0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关于以人为本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又是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来的新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任务。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何谓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确立依据是什么?又怎样运用于实践中呢?下面分而述之。
一、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就是说人既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手段又是目的,不能只把人当手段而忽视、否认人是目的这一根本问题,离开人是目的的根本性问题,一切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在于唤醒和尊重人性,挖掘人的潜能智慧,培养人的自由和民主精神。也就是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握人的本质特征,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在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积极因素,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性和内在潜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依据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以对人的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其根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创造性,宗旨是关心人、激励人、调动人,实现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人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其规律,明确其本质,坚持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生命线”。纵观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了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人民群众只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有认同感,就会积极参与,利于目标的实现。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变革的要求
随着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等也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处理好人们的利益关系放在首位。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把人放在首位。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变动与人们的思想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强化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具体体现。因此,以人为本从根本上适应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现实需要,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尺度和内在动因;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它要求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和谐社会环境。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
(一)尊重教育对象,发挥其主体性
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要相信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要把教育对象看成是能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相信通过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被调动;其次,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尊重教育对象,做到与其平等交流,耐心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对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对象的内化和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教育对象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与统一。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贯彻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原则。要废除单向灌输式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构建民主、平等、亲密的关系。知行要统一,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经过教育者的引导,就会内化为固有素质。
(三)把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和实际,有利于人的新型思想人格特征的塑造。具体做法有三个方面: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引导,用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二是组织以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增强竞争意识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学习,提高人的素质;三是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立体交叉的各项活动,来调节精神,增长知识,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引导人的教育需求,满足其合理需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中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从而能调动和激发人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发展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读本\[J\].共产党员增刊,2009,(3).
\[2\]孙立军.人本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3\]单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主体性\[J\].理论与改革,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