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初步揭示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得到和正常肝上皮LO2细胞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表达上调的microRNA-224的靶基凶,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与LO2细胞比较,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旱高表达.MicroR
【机 构】
:
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初步揭示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得到和正常肝上皮LO2细胞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表达上调的microRNA-224的靶基凶,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与LO2细胞比较,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旱高表达.MicroRNA-224预测靶基因有264个,其多个基因涉及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众多生物学过程.结论 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可能间接或直接地调控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在肝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层黏素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与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48例胆管癌组织中KAI1/CD82和LNR的表达,并探讨其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AI1/CD82的阳性表达率为31%(15/48),LNR的阳性表达率为54%(26/48).分化程度越高,KAI1/C
患者男,87岁.因左上腹痛、腹胀20 d于2009年7月20日入院.入院前患者左上腹阵发性隐痛,程度轻,无放射痛,进食后腹痛加重,伴腹胀、反酸,无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便秘、血便及消瘦.体格检查: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ECG、胸部X线片等检查结果正常,血清CEA、CA125、CA19-9等正常。
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从"若有怀疑,即应引流"到现在的"没有怀疑,不需引流".腹腔引流一直存在争议,而预防怀引流是争议的焦点。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曲格列酮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化标记物E-钙黏蛋白和清蛋白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溴甲酚绿法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记物AFP.Western
胰腺类癌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易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手术治疗时机.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共收治3例胰腺类癌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协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2009年9月16-1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本次大会主席为叶胜龙教授,执行主席为戴朝六教授.吴孟超、汤钊猷、顾健人、刘允怡、范上达和郑树森院士应邀作了大会报告.来自全国的40余名专家分别就肝癌的基础研究、综合防治、外科治疗、靶向治疗和复发转移等专题作了
患者男,16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半年于2008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中上腹隐痛,无恶心、呕吐,无食欲变化、排便习惯改变,无发热,无肩背部放射痛,故未予重视.自觉疼痛及胸闷症状加重,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脾肾隐窝低回声,大小约5.5 cm×5.0 em;MRI检查:畸胎瘤可能.来我院就诊时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区有一类圆形囊性占位病灶,直径约5.5 cm,为水样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入院.2003年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2008年6月在外院行ERCP发现胆总管下端乳头狭窄行EST,术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6月3日入我院检查.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入院.2008年1月3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加重,以剑突下明显,呈间断性绞痛,无牵涉痛,未向四周放射,伴恶心、返酸、烧心、呃逆、嗳气,无畏寒、发热、潮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无呕吐、腹泻、血便、黏液脓血便,无肤黄、尿黄.2008年2月13日行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窦炎。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有无腹腔积液、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计算肝功能CTP评分并分级,同时检测患者的ICG滞留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比较ICG滞留率与CTP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 28例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