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起国有资本的低效率,人们还更应担心一点,那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很容易滑向“权贵资本主义”。
讲到资本主义,都知道发源于西方,至少这个名词发源于西方。指的是资本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运作中的过程或逻辑。这就叫“市场资本主义”。又由于这个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资本,其属性都是私有或民营资本,所以也不妨称之为“民营”或“私有”或“非公”资本主义。在“市场资本主义”中,所有的经济行为,追求的都是最大效率、效益、利益或利润。
当然,这类的市场资本主义除了有效率、效益等优点之外,肯定也有其缺陷及不足之处,比如:由于优胜劣汰,从而会导致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不免出现景气的循环波动。这些,都需要政府来给予矫正或调控。
何谓“国家资本主义”?
从西方的发展经济理解,很难想像在“市场资本主义”之外,还可能会有“国家资本主义”,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表现得比“市场资本主义”更优越!
但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之后的中国,就给世人提供了一个典范。在全球各国普遍被金融海啸震撼得焦头烂额、方寸大乱之际,中国政府的表现是反应快、决策快、执行快。与中国形成强烈对照的是美国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反应乱、决策缓、执行慢。在中国,4万亿的财政支出决策,当机主断;一年9.6万亿的银行新增贷款,剑及屦及。于是,当一群发达国家2009年经济都出现负增长时,中国保八成功,甚至是9.1%。这9.1%的增长率,主要靠内需;内需主要靠投资;投资主要靠政府部门。这即是西方媒体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
缘何 “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西方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中国特殊的发展背景及历程有关。1949到1978年的30年,中国大陆的发展体制是四个字:1.计(划经济);2.公(有体制);3.闭(关锁国);4.集(权中央)。这个模式走到1978年,再也走不下去了。邓小平说要换一条路走,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除了“开放”是针对“闭”之外,“改革”针对的是“计”、“公”、“集”,要逐步地把“计”向“市”(场经济)改,把“公”向“私”(营企业)改,把“集”向“放”(向地方放权)改。但由于在三个不同领域效率的进度不一,大体上“计”向“市”改革的速度最快,其次是“公”向“私”,再次是“集”向“放”。于是,这就出现了现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相对中央集权的政府决策,结合了相当规模的国家资本(国企、国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又在市场经济中运作。
继续“国家资本主义”?
这种体制虽然因为反应快、决策快、执行快,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实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就以过去两年中国应对世纪金融海啸而言,在9.1%的经济增长率之外,目前已经浮现的问题有:1.产能过剩;2.重复投资;3.资产(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业虽以民企为主,但泡沫之形成却与央企、国银及地方政府有密切关系);4.银行资金品质恶化等等。
最近社会舆论颇多认为,这两年中国似乎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隐约透露着一种担心,担心什么?展开来说,就是:
1.较之于民营资本,国家资本较疏于精密计算成本与效率,不利于资源的有效运用。
2.较之于民营资本,国家资本较不在乎风险(例如:央行之高价标地,屡见“地王”)。
3.市场逻辑往往被政治逻辑扭曲(如:政绩工程及形象工程)。
除此之外,人们还更应担心一点,那就是西方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很容易滑向“权贵资本主义”。
(本文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 光
讲到资本主义,都知道发源于西方,至少这个名词发源于西方。指的是资本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运作中的过程或逻辑。这就叫“市场资本主义”。又由于这个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资本,其属性都是私有或民营资本,所以也不妨称之为“民营”或“私有”或“非公”资本主义。在“市场资本主义”中,所有的经济行为,追求的都是最大效率、效益、利益或利润。
当然,这类的市场资本主义除了有效率、效益等优点之外,肯定也有其缺陷及不足之处,比如:由于优胜劣汰,从而会导致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不免出现景气的循环波动。这些,都需要政府来给予矫正或调控。
何谓“国家资本主义”?
从西方的发展经济理解,很难想像在“市场资本主义”之外,还可能会有“国家资本主义”,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表现得比“市场资本主义”更优越!
但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之后的中国,就给世人提供了一个典范。在全球各国普遍被金融海啸震撼得焦头烂额、方寸大乱之际,中国政府的表现是反应快、决策快、执行快。与中国形成强烈对照的是美国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反应乱、决策缓、执行慢。在中国,4万亿的财政支出决策,当机主断;一年9.6万亿的银行新增贷款,剑及屦及。于是,当一群发达国家2009年经济都出现负增长时,中国保八成功,甚至是9.1%。这9.1%的增长率,主要靠内需;内需主要靠投资;投资主要靠政府部门。这即是西方媒体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
缘何 “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西方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中国特殊的发展背景及历程有关。1949到1978年的30年,中国大陆的发展体制是四个字:1.计(划经济);2.公(有体制);3.闭(关锁国);4.集(权中央)。这个模式走到1978年,再也走不下去了。邓小平说要换一条路走,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除了“开放”是针对“闭”之外,“改革”针对的是“计”、“公”、“集”,要逐步地把“计”向“市”(场经济)改,把“公”向“私”(营企业)改,把“集”向“放”(向地方放权)改。但由于在三个不同领域效率的进度不一,大体上“计”向“市”改革的速度最快,其次是“公”向“私”,再次是“集”向“放”。于是,这就出现了现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相对中央集权的政府决策,结合了相当规模的国家资本(国企、国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又在市场经济中运作。
继续“国家资本主义”?
这种体制虽然因为反应快、决策快、执行快,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实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就以过去两年中国应对世纪金融海啸而言,在9.1%的经济增长率之外,目前已经浮现的问题有:1.产能过剩;2.重复投资;3.资产(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业虽以民企为主,但泡沫之形成却与央企、国银及地方政府有密切关系);4.银行资金品质恶化等等。
最近社会舆论颇多认为,这两年中国似乎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隐约透露着一种担心,担心什么?展开来说,就是:
1.较之于民营资本,国家资本较疏于精密计算成本与效率,不利于资源的有效运用。
2.较之于民营资本,国家资本较不在乎风险(例如:央行之高价标地,屡见“地王”)。
3.市场逻辑往往被政治逻辑扭曲(如:政绩工程及形象工程)。
除此之外,人们还更应担心一点,那就是西方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很容易滑向“权贵资本主义”。
(本文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