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黑斑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果,在我国梨产区均可发生。梨树整个生育期及各个部位都可发病,对当年及次年的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因该病常会和梨黑星病混合发生,很容易造成混淆。现将黑斑病的主要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果,幼叶先发病,发生褐至黑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至灰褐色病斑,边缘黑褐色,有时有轮纹。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病斑,病叶畸形,易脱落。抗性弱的幼果极易染病,初在果面产生1个或多个黑色小点,然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变浅,形成浅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斑,略凹陷。发病后期病果畸形、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果面和裂缝内产生黑霉,常引起大量落果。果实近成熟期感病时,形成圆形至近圆形黑褐色大病斑,稍凹陷,产生墨绿色霉。果实贮藏期常以果柄基部撕裂的伤口或其他伤口为中心,发生黑褐色至黑色病斑,严重时深达果心而造成果实腐烂。在梨树树梢上感病,先从新梢上出现症状,病斑黑色,椭圆形、凹陷,病部与健部之间产生裂缝。
2 发病规律
梨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通常长势旺的梨树发病较轻,土壤缺乏有机质,修剪不合理,地势低洼易积水的果园容易发病。一般年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斑,5月中旬增加,6月雨水季节到来时病斑迅速增加,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少量病斑,6月上旬病斑较大,6月中下旬果实开始龟裂,6月下旬病果开始脱落。7月下旬和8月上旬病果脱落最多。温度与降雨是发病的关键。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梢、病叶、病果上越冬。下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3—9月份都可侵染,以4—7月份为侵染盛期。气温24~28℃最适合发病,12℃以下,36℃以上停止侵染。气温在30℃以上并有连续晴天时,病害停止扩展。一般氮肥施用过多的旺长树,以及衰弱树均已发生梨黑斑病。该病每年有3个发病高峰期:第1个在春季3—4月,叶片、花序最先发病,因气温低病情一般不严重。第2个在5—7月,危害叶片和新梢及幼果,这个阶段气温回升加快,降雨增多,是发病的高峰期,一旦发病会很快扩散,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早期落叶,新梢停止生长和果实畸形。第3个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危害果实,易造成采果前大量落果。
3 防治方法
防治梨黑斑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新建梨园时,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栽植,如金水1号、金水2号、黄花、湘南等品种,均比丰水、幸水等品种抗病。目前,湖北省选育的早熟梨121-13-85,及极早熟梨115-3-1等新品种系列抗性强,各地可选择种植。二是冬季实行清园消毒,减少越冬菌源基数。三是易感品种进行套袋保护果实不致受害。
3.2 药剂防治
(1)在梨树萌芽前,可选用甲基硫菌灵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代森锰锌、碱式硫酸铜等对水喷雾,消灭越冬菌源。(2)发芽至开花期,可以选用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烯唑醇、异菌脲等喷雾防治。(3)生长期的防治,喷药次数应适当增加。一般在4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需喷药保护。如梨树谢花后喷1次66.25%的仙生药液600倍液,过10~15天再喷1次,以毒杀越冬菌源及孢子,以后每隔15天左右视病情情况,用大生M-45可用800~1 000倍液与仙生600倍液交替使用。可选用的药剂还有: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0%多氧霉素1 000~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选用1∶2∶24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间隔期为10~15天。特别是在采收前1个月,可用大生M-45,或10%多氧霉素1 000倍液,或36%的特菌唑1 500倍液或果病灵700倍液喷雾,保护梨果不受损失,效果较好。
1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果,幼叶先发病,发生褐至黑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至灰褐色病斑,边缘黑褐色,有时有轮纹。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病斑,病叶畸形,易脱落。抗性弱的幼果极易染病,初在果面产生1个或多个黑色小点,然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变浅,形成浅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斑,略凹陷。发病后期病果畸形、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果面和裂缝内产生黑霉,常引起大量落果。果实近成熟期感病时,形成圆形至近圆形黑褐色大病斑,稍凹陷,产生墨绿色霉。果实贮藏期常以果柄基部撕裂的伤口或其他伤口为中心,发生黑褐色至黑色病斑,严重时深达果心而造成果实腐烂。在梨树树梢上感病,先从新梢上出现症状,病斑黑色,椭圆形、凹陷,病部与健部之间产生裂缝。
2 发病规律
梨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通常长势旺的梨树发病较轻,土壤缺乏有机质,修剪不合理,地势低洼易积水的果园容易发病。一般年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斑,5月中旬增加,6月雨水季节到来时病斑迅速增加,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少量病斑,6月上旬病斑较大,6月中下旬果实开始龟裂,6月下旬病果开始脱落。7月下旬和8月上旬病果脱落最多。温度与降雨是发病的关键。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梢、病叶、病果上越冬。下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3—9月份都可侵染,以4—7月份为侵染盛期。气温24~28℃最适合发病,12℃以下,36℃以上停止侵染。气温在30℃以上并有连续晴天时,病害停止扩展。一般氮肥施用过多的旺长树,以及衰弱树均已发生梨黑斑病。该病每年有3个发病高峰期:第1个在春季3—4月,叶片、花序最先发病,因气温低病情一般不严重。第2个在5—7月,危害叶片和新梢及幼果,这个阶段气温回升加快,降雨增多,是发病的高峰期,一旦发病会很快扩散,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早期落叶,新梢停止生长和果实畸形。第3个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危害果实,易造成采果前大量落果。
3 防治方法
防治梨黑斑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新建梨园时,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栽植,如金水1号、金水2号、黄花、湘南等品种,均比丰水、幸水等品种抗病。目前,湖北省选育的早熟梨121-13-85,及极早熟梨115-3-1等新品种系列抗性强,各地可选择种植。二是冬季实行清园消毒,减少越冬菌源基数。三是易感品种进行套袋保护果实不致受害。
3.2 药剂防治
(1)在梨树萌芽前,可选用甲基硫菌灵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代森锰锌、碱式硫酸铜等对水喷雾,消灭越冬菌源。(2)发芽至开花期,可以选用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烯唑醇、异菌脲等喷雾防治。(3)生长期的防治,喷药次数应适当增加。一般在4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需喷药保护。如梨树谢花后喷1次66.25%的仙生药液600倍液,过10~15天再喷1次,以毒杀越冬菌源及孢子,以后每隔15天左右视病情情况,用大生M-45可用800~1 000倍液与仙生600倍液交替使用。可选用的药剂还有: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0%多氧霉素1 000~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选用1∶2∶24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间隔期为10~15天。特别是在采收前1个月,可用大生M-45,或10%多氧霉素1 000倍液,或36%的特菌唑1 500倍液或果病灵700倍液喷雾,保护梨果不受损失,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