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意见领袖”“师奶杀手”等称号,新闻评论员舒中胜更喜欢把自己定位成 “观点批发商”。《新闻深呼吸》已走过三年历程,舒中胜感叹,新闻评论节目是一个“危险项目”,“有如在钢丝上跳舞。”
侮辱和谩骂不是战斗。在评述新闻、解读真相时,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游走,用独特的视角,把事说清、把理讲透?在舒中胜看来,心怀善念,保持冷静,理性发声,建议中肯,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记者:当年创办《新闻深呼吸》的初衷是什么?
舒中胜:首先是浙江经视频道的领导有一份新闻情怀。客观情况是:2008年年底,杭州本地都市类报纸出现了整版的评论和评论周刊。加上当时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很成功,做新闻评论节目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评论节目运作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省钱省力,四五个人就能支撑一档30分钟的日播节目。
记者:《新闻深呼吸》最初的受众定位是男性白领精英,可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女性观众、青少年观众?
舒中胜:我们也没想到这个节目会老少皆宜。我们原以为只有男性受众会对新闻时评类节目感兴趣,但事实是,女性受众不可忽略,她们本来就是电视收视主力,而且同样很有思想,包括90后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我们最初可能低估了女人、中学生等群体的接受能力。还有一点就是,我的评论风格应该说还是比较幽默的,可能也会吸引一部分观众。
记者:有人给你冠以“师奶杀手”的称号,你怎么看?
舒中胜:至于师奶,我从来没杀过,这是个冤案。不过一般新闻评论节目会让人联想到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师奶杀手”这个说法,确实让节目的氛围变得亲切起来了。
记者:你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定位?
舒中胜:《新周刊》的总主笔肖峰说,舒中胜是个“观点批发商”,我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形象。我的节目中会有很多灵光一现的原创观点,但是更多的是把跟我的价值观比较吻合的观点进行转述。
记者:作为一个新闻评论人,你觉得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是哪些?
舒中胜:首先,评论节目很难做,有很多限制,其实我们一直是在钢丝上跳舞。我是新闻部主任,有着多年做新闻记者的经验,对政策口径把握比较清楚,知道说到什么火候可能是合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我肯吃苦。现在人们相对比较浮躁,坚持数年每天在办公室里坐冷板凳写稿子,可能其他人很难做到。
还有就是我的知识结构相对全面。我大学本科是在杭州大学读的历史,后来梦想着去当“间谍”,就去考了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生。复试的时候英语口语没通过,很受刺激,我就拼命看英语,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就去给各大报纸当兼职翻译。直到现在我还有个习惯,每天11点钟去国外各大新闻网站浏览一遍。除此之外,我还当过老师和律师,对法理知识也比较熟悉。
记者:你提炼出《新闻深呼吸》的价值观是:善意,理性,建设性。在节目中是如何体现的?
舒中胜:比如涉及醉驾的新闻,我们不妨站在司机的立场想想,他出了事,心里也会难过,不要一味地骂。评论节目太需要这种善意的出发点,评论员不能纯粹为了快意恩仇。
合肥少女周岩被烧伤一案,大家都对陶汝昆恨之入骨,我在2月26号的节目里就曾讲过,这个案子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比较合适,而不是故意杀人罪。而最后的宣判结果就是以“故意伤害罪”定性的,这就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有一年杭州大雪,我跑到市政府门口直播新闻,当时我说我的身后是杭州市政府大楼,现在是晚上9点15分,亮着灯光的办公室没有几间,但是我希望杭州市的应急预案已经启动了,否则明天的早高峰会一塌糊涂。其实我就是想给政府有关部门提个醒。建设性是评论的最高境界,给人提供思路和建议,我想这也是有这么多政府官员在看《新闻深呼吸》的原因所在。
记者:有些新闻节目的评论员,“无所不知”,什么都评,感觉他既是国际问题专家,又是空难研究专员,还是自然科学家,你怎么看?
舒中胜:评论员要时刻警惕,珍惜自己的品牌,不要企图成为“万金油”,谨慎使用话语权。因为我做过律师,评法制类的新闻就比较多;除此之外,考虑到频道自身定位,我会有意识地侧重点评一些经济新闻,这时候需要参照专业人士的看法。
记者: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新闻,听起来都比较枯燥,你们是怎么做的?
舒中胜:学会用口语表达,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电视跟报纸不一样:报纸越深刻越好,电视越通俗越好,简简单单,不绕圈子。此外,在讲某件事情之前,自己要先弄懂,如果自己都不懂,就坚决不说。
记者:有没有想过重点培养几个接班人?
舒中胜:我何尝不想找接班人,但是这跟找对象一样,可遇不可求。这个人要有新闻激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新闻敏感,知识结构也要全面。其实频道里有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但他们的风格又不一定适合新闻评论类节目。
记者:连续三年多的高强度工作,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舒中胜:工作有三种境界:工作是负担、工作是工作、工作是快乐。第一种人天天抱怨,提醒这种人,你可以换工作了;第二种人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他会按部就班做好分内的事情——这种人是主流,起码占到80%;第三种非常主动,这种人的数量大概占公司总人数的10%。
记者:你属于第三种?
舒中胜:我是比较有激情、比较玩儿命的。
记者:如何协调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舒中胜:我的生活基本被工作占领了,所以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比如有一天晚上录完节目,我就一个人跑到公园看樱花去了,到处都是泥土气息和花的芬芳,也蛮有意思的——别人晚上都回家了,这时候这片山水不就只属于你了吗?
记者:听说你很喜欢动物。
舒中胜:家里养了条狗,这中间有个故事。我女儿读初三的时候,突然有点抑郁。我带她到花鸟市场散心,她一看见那条毛茸茸的小金毛,就心花怒放。本来我是坚决反对养狗的,没奈何女儿坚持要养,就抱了回来,到现在已经养了六七年,很有感情了。养狗也是减压方式,你跟它之间没有任何戒备。一进家门,它就拼命冲我摇尾巴,看见它我就会很快乐。
侮辱和谩骂不是战斗。在评述新闻、解读真相时,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游走,用独特的视角,把事说清、把理讲透?在舒中胜看来,心怀善念,保持冷静,理性发声,建议中肯,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记者:当年创办《新闻深呼吸》的初衷是什么?
舒中胜:首先是浙江经视频道的领导有一份新闻情怀。客观情况是:2008年年底,杭州本地都市类报纸出现了整版的评论和评论周刊。加上当时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很成功,做新闻评论节目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评论节目运作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省钱省力,四五个人就能支撑一档30分钟的日播节目。
记者:《新闻深呼吸》最初的受众定位是男性白领精英,可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女性观众、青少年观众?
舒中胜:我们也没想到这个节目会老少皆宜。我们原以为只有男性受众会对新闻时评类节目感兴趣,但事实是,女性受众不可忽略,她们本来就是电视收视主力,而且同样很有思想,包括90后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我们最初可能低估了女人、中学生等群体的接受能力。还有一点就是,我的评论风格应该说还是比较幽默的,可能也会吸引一部分观众。
记者:有人给你冠以“师奶杀手”的称号,你怎么看?
舒中胜:至于师奶,我从来没杀过,这是个冤案。不过一般新闻评论节目会让人联想到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师奶杀手”这个说法,确实让节目的氛围变得亲切起来了。
记者:你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定位?
舒中胜:《新周刊》的总主笔肖峰说,舒中胜是个“观点批发商”,我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形象。我的节目中会有很多灵光一现的原创观点,但是更多的是把跟我的价值观比较吻合的观点进行转述。
记者:作为一个新闻评论人,你觉得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是哪些?
舒中胜:首先,评论节目很难做,有很多限制,其实我们一直是在钢丝上跳舞。我是新闻部主任,有着多年做新闻记者的经验,对政策口径把握比较清楚,知道说到什么火候可能是合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我肯吃苦。现在人们相对比较浮躁,坚持数年每天在办公室里坐冷板凳写稿子,可能其他人很难做到。
还有就是我的知识结构相对全面。我大学本科是在杭州大学读的历史,后来梦想着去当“间谍”,就去考了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生。复试的时候英语口语没通过,很受刺激,我就拼命看英语,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就去给各大报纸当兼职翻译。直到现在我还有个习惯,每天11点钟去国外各大新闻网站浏览一遍。除此之外,我还当过老师和律师,对法理知识也比较熟悉。
记者:你提炼出《新闻深呼吸》的价值观是:善意,理性,建设性。在节目中是如何体现的?
舒中胜:比如涉及醉驾的新闻,我们不妨站在司机的立场想想,他出了事,心里也会难过,不要一味地骂。评论节目太需要这种善意的出发点,评论员不能纯粹为了快意恩仇。
合肥少女周岩被烧伤一案,大家都对陶汝昆恨之入骨,我在2月26号的节目里就曾讲过,这个案子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比较合适,而不是故意杀人罪。而最后的宣判结果就是以“故意伤害罪”定性的,这就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有一年杭州大雪,我跑到市政府门口直播新闻,当时我说我的身后是杭州市政府大楼,现在是晚上9点15分,亮着灯光的办公室没有几间,但是我希望杭州市的应急预案已经启动了,否则明天的早高峰会一塌糊涂。其实我就是想给政府有关部门提个醒。建设性是评论的最高境界,给人提供思路和建议,我想这也是有这么多政府官员在看《新闻深呼吸》的原因所在。
记者:有些新闻节目的评论员,“无所不知”,什么都评,感觉他既是国际问题专家,又是空难研究专员,还是自然科学家,你怎么看?
舒中胜:评论员要时刻警惕,珍惜自己的品牌,不要企图成为“万金油”,谨慎使用话语权。因为我做过律师,评法制类的新闻就比较多;除此之外,考虑到频道自身定位,我会有意识地侧重点评一些经济新闻,这时候需要参照专业人士的看法。
记者: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新闻,听起来都比较枯燥,你们是怎么做的?
舒中胜:学会用口语表达,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电视跟报纸不一样:报纸越深刻越好,电视越通俗越好,简简单单,不绕圈子。此外,在讲某件事情之前,自己要先弄懂,如果自己都不懂,就坚决不说。
记者:有没有想过重点培养几个接班人?
舒中胜:我何尝不想找接班人,但是这跟找对象一样,可遇不可求。这个人要有新闻激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新闻敏感,知识结构也要全面。其实频道里有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但他们的风格又不一定适合新闻评论类节目。
记者:连续三年多的高强度工作,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舒中胜:工作有三种境界:工作是负担、工作是工作、工作是快乐。第一种人天天抱怨,提醒这种人,你可以换工作了;第二种人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他会按部就班做好分内的事情——这种人是主流,起码占到80%;第三种非常主动,这种人的数量大概占公司总人数的10%。
记者:你属于第三种?
舒中胜:我是比较有激情、比较玩儿命的。
记者:如何协调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舒中胜:我的生活基本被工作占领了,所以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比如有一天晚上录完节目,我就一个人跑到公园看樱花去了,到处都是泥土气息和花的芬芳,也蛮有意思的——别人晚上都回家了,这时候这片山水不就只属于你了吗?
记者:听说你很喜欢动物。
舒中胜:家里养了条狗,这中间有个故事。我女儿读初三的时候,突然有点抑郁。我带她到花鸟市场散心,她一看见那条毛茸茸的小金毛,就心花怒放。本来我是坚决反对养狗的,没奈何女儿坚持要养,就抱了回来,到现在已经养了六七年,很有感情了。养狗也是减压方式,你跟它之间没有任何戒备。一进家门,它就拼命冲我摇尾巴,看见它我就会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