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是学生顺利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与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略谈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学习 动机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他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应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在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的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多的辛辛学子将会走入职业院校,承担起更多的技术服务工作。但现入学的高职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经济环境稳定,基本上不存在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需求。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入校后的学习并不积极,对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惰性。从学生本身来讲,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的录取等次较低,学生的学习并不出色;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自已所选择的专业不了解,感到迷茫, 学习对他们来讲缺乏应有的兴趣;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没有后顾之忧,学习成绩的好坏对未来影响不大。
二是心态失衡。自认为考上高职是委曲了自己,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孔,大量时间需要自己支配等,存在着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心理角色等适应性心理问题。
三是由紧张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入自学、自立、自主学习模式后,很多学生不适应,找不到合适的支点来充分学习,使学习变得很盲目、没有目标。
四是在处理学习、生活事情的矛盾中,缺乏应有的应对方法,总是处于被动之中,甚至对许多事情的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偏激,使生活问题影射到对学习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五是宽松的学习环境,对非主流文化的接受就成为一种可能,降低了学习兴趣培养。
六是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感重,在交往中不能平等处之,造成社交恐惧等,使他们无法专心学习。
七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轨,也是造成学生不主动学习的诱因之一。
八是社会总体的就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对自已选择的专业产生疑惑,不能安心于专业学习,使学习的效率降低等。
通过对以上各类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对在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与安全的需求都基本得到了满足,而高层次的需求,会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增长。但是,由于学生在需求增长的过程中往往是生理的需求与思想的需求不能同步,最突出地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缺失,在社会总体环境的影响下,这种人际关系的缺失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萎缩的重要原因。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好的一件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达成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注重同学关系培养,让社交需求得到满足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得知,人的社会需求应该是在双方都得到满足后才能达到需求目标。独生子女过份自信,很自我的处事方式。会不断拉开与他人的距离,使自已陷入苦脑而无心学习的境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作为入校的第一课。
同学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会交往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是学生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依据。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注重互帮互助活动的举行,注重优等生与后进学生的关系连线,让无所适从他们始终处于被关注的目光中,以此来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注重小事,关注细节,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和平台给学生制造接触与沟通的机会,营造交流与共事的机会,平衡学生之间微妙的亲疏关系,努力给学生营造一处良好的交流氛围,为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铺垫。
通过这样有效的引导、培养和交流,使学生增加了解,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求,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降低沮丧情绪的产生,使学生在平等、谦和的环境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在总体学习环境的要求下,提升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从尊重入手,让学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
现代教育的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培养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与管理,要善于归避学生的弱项而发挥其强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我服务;敢于让学生的观点凌驾于自已的观念之上;善于表扬而弱于批评,敢于让学生犯非原则性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教育与磨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与自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其次,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我在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感受到自我社会价值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要手段之一。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树立短期奋斗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家长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加强时政教育,为学生提供更有宽度的信息环境,让学生从思想上、从意识上实现与社会环境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做好从业的准备,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压力;
第四,依托学校社团活动,以班级德育活动课的开展为主,不断丰富、发展学生个性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缩小距离,在活动中获得了解,使学生间的人际需求得到不间断满足,从而达成人际关系发展的良好目的。
三、多途径努力共同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或学校层面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为学
生实现自我需求的基础,各种教育手段的使用是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较多的途径来完成,如:
1、经常性地为学生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学生得到自我需求满足的一个方面。1953年耶鲁大学曾对毕业生做过一次对人生影响的调研,经过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目标对人生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比例 25年前 25年后
27% 没有目标 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很不如意
60% 目标模糊 生活中这会中下层,并无突出成就
10% 有清晰但有较短期的目标 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就
3% 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
让学生明确,目标即是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是一种努力的态度,而态度决定行为。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地设立较高的目标,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有使他进步的目标,对经常违纪的学生,要有让学生们逐步改进纠错的目标等;鼓励学生勇于参加各种公益、竞赛活动,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达到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2、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工作,锻炼学生的协调与平衡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作经常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工作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用好自已的社会关系,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确自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从而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制定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用环境来制造学习氛围,让硬的制度与软的教育达成一致,达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工作中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5、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已。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基本在18岁左右,正是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生理的特殊期表现,学生容易走极端,要么过高估计自已、要么过低估已自已。高估自我的学生容易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认识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偏激和固执,而且行动目标往往是力不能及,结果在实际行动中就会遭遇失败。过低评价自己会导致对自己各种能力的怀疑,限制自己对未来事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常常是非不清,好坏不辨,美丑不分,善恶不明,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造成心态失衡。
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也是一种需求,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目标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过程,它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理论实质,教育者在调动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内心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教育工作者自我教育目标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这种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它控制着人们的行为。通过激励过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是很重要的需求,从而达成完满的结果,也正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文才著.《学生心理与行为教育》人民交通出版社.
[2]沙连香著.《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莉(1971-),女,讲师,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学习 动机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他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应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在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的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多的辛辛学子将会走入职业院校,承担起更多的技术服务工作。但现入学的高职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经济环境稳定,基本上不存在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需求。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入校后的学习并不积极,对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惰性。从学生本身来讲,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的录取等次较低,学生的学习并不出色;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自已所选择的专业不了解,感到迷茫, 学习对他们来讲缺乏应有的兴趣;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没有后顾之忧,学习成绩的好坏对未来影响不大。
二是心态失衡。自认为考上高职是委曲了自己,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孔,大量时间需要自己支配等,存在着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心理角色等适应性心理问题。
三是由紧张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入自学、自立、自主学习模式后,很多学生不适应,找不到合适的支点来充分学习,使学习变得很盲目、没有目标。
四是在处理学习、生活事情的矛盾中,缺乏应有的应对方法,总是处于被动之中,甚至对许多事情的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偏激,使生活问题影射到对学习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五是宽松的学习环境,对非主流文化的接受就成为一种可能,降低了学习兴趣培养。
六是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感重,在交往中不能平等处之,造成社交恐惧等,使他们无法专心学习。
七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轨,也是造成学生不主动学习的诱因之一。
八是社会总体的就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对自已选择的专业产生疑惑,不能安心于专业学习,使学习的效率降低等。
通过对以上各类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对在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与安全的需求都基本得到了满足,而高层次的需求,会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增长。但是,由于学生在需求增长的过程中往往是生理的需求与思想的需求不能同步,最突出地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缺失,在社会总体环境的影响下,这种人际关系的缺失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萎缩的重要原因。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好的一件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达成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注重同学关系培养,让社交需求得到满足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得知,人的社会需求应该是在双方都得到满足后才能达到需求目标。独生子女过份自信,很自我的处事方式。会不断拉开与他人的距离,使自已陷入苦脑而无心学习的境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作为入校的第一课。
同学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会交往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是学生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依据。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注重互帮互助活动的举行,注重优等生与后进学生的关系连线,让无所适从他们始终处于被关注的目光中,以此来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注重小事,关注细节,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和平台给学生制造接触与沟通的机会,营造交流与共事的机会,平衡学生之间微妙的亲疏关系,努力给学生营造一处良好的交流氛围,为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铺垫。
通过这样有效的引导、培养和交流,使学生增加了解,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求,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降低沮丧情绪的产生,使学生在平等、谦和的环境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在总体学习环境的要求下,提升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从尊重入手,让学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
现代教育的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培养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与管理,要善于归避学生的弱项而发挥其强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我服务;敢于让学生的观点凌驾于自已的观念之上;善于表扬而弱于批评,敢于让学生犯非原则性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教育与磨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与自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其次,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我在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感受到自我社会价值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要手段之一。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树立短期奋斗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家长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加强时政教育,为学生提供更有宽度的信息环境,让学生从思想上、从意识上实现与社会环境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做好从业的准备,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压力;
第四,依托学校社团活动,以班级德育活动课的开展为主,不断丰富、发展学生个性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缩小距离,在活动中获得了解,使学生间的人际需求得到不间断满足,从而达成人际关系发展的良好目的。
三、多途径努力共同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或学校层面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为学
生实现自我需求的基础,各种教育手段的使用是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较多的途径来完成,如:
1、经常性地为学生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学生得到自我需求满足的一个方面。1953年耶鲁大学曾对毕业生做过一次对人生影响的调研,经过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目标对人生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比例 25年前 25年后
27% 没有目标 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很不如意
60% 目标模糊 生活中这会中下层,并无突出成就
10% 有清晰但有较短期的目标 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就
3% 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
让学生明确,目标即是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是一种努力的态度,而态度决定行为。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地设立较高的目标,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有使他进步的目标,对经常违纪的学生,要有让学生们逐步改进纠错的目标等;鼓励学生勇于参加各种公益、竞赛活动,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达到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2、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工作,锻炼学生的协调与平衡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作经常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工作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用好自已的社会关系,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确自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从而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制定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用环境来制造学习氛围,让硬的制度与软的教育达成一致,达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工作中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5、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已。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基本在18岁左右,正是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生理的特殊期表现,学生容易走极端,要么过高估计自已、要么过低估已自已。高估自我的学生容易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认识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偏激和固执,而且行动目标往往是力不能及,结果在实际行动中就会遭遇失败。过低评价自己会导致对自己各种能力的怀疑,限制自己对未来事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常常是非不清,好坏不辨,美丑不分,善恶不明,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造成心态失衡。
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也是一种需求,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目标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过程,它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理论实质,教育者在调动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内心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教育工作者自我教育目标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这种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它控制着人们的行为。通过激励过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是很重要的需求,从而达成完满的结果,也正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文才著.《学生心理与行为教育》人民交通出版社.
[2]沙连香著.《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莉(1971-),女,讲师,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