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理学》和《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是继《教师实用心理学》和《心理学原理》之后,由北京教育学院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组织撰写的、供中小学教师及校长继续教育使用的系列图书之二。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一书由北京教育学院何立婴教授编著,共10章。全书22万字,体系完整,结构紧凑,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
第一章绪论,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二至六章是关于个体心理方面的。第二章讲个体社会化,阐述个体怎样在社会影响下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有效的社会成员,并不断成长和成熟。第三章自我概念,阐述一个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如何决定自己的所做所为,使他成为他自己。第四章社会动机,阐述人为什么会有行为,为什么这样行为而不那样行为,如何使人行动起来。第五章社会知觉,阐述人是怎样对他人形成印象的,为什么会形成偏见,怎样使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更正确。第六章社会态度,阐述态度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态度是怎样形成的,人为什么会言行不一,怎样改变人的态度。
第七章人际关系,阐述人际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在竞争和合作中人表现出哪些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
第八章和第九章群体心理,阐述群体是怎样形成的,怎样保持群体的一致性。群体情境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使其表现出与单独活动时不同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怎样的,什么因素影响工作群体的有效性。
第十章大众心理现象,阐述舆论,流言,时尚和集群等发生在大群体中的心理现象。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群中,时刻离不开与人的关系,因此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人类社会,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提高适应能力,更有意识地修养自己,提高处理方方面面关系的技能,提高办事效率,当然也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教育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量的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如学生的厌学情绪、师生关系紧张、课堂纪律不良、班级管理困难等,因此,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将使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游刃有余。为此,我们向教师们推荐此书。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是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青年教师陈丽经多年研究撰写的一本专著。该书与同类著作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该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教育改革理论研究,包括教育改革的基本内涵、署教育改革的动因与历史趋势、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及人的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教育改革操作技术研究,包括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设施与评价等技术;第三部分,中小学具体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包括教育思想的改革、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小学德育改革;第四部分,主要是中外教育改革比较研究,通过对日、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比较,找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及中国教育改革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该书努力将基本理论研究、操作技术研究,现实实践研究、比较研究结合起来,使人既能掌握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教育改革的操作技术,既能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有较清楚的了解,又能把握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2)有独到的见解,该书对教育改革的基本内涵、历史趋势、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教育改革与人的发展等研究较深,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对“教育改革”概念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教育改革的相关概念,如教育变革、教育创新、教育革命、教育发展、教育科研、教育实验、教育试验等进行辨析,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3)针对性强。该书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对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技术进行研究,并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改革思路进行研究。
该书从教育改革理论着手。针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回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关心的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期提高他们的教育改革理论水平和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能力,希望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责任编辑/冯海珍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一书由北京教育学院何立婴教授编著,共10章。全书22万字,体系完整,结构紧凑,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
第一章绪论,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二至六章是关于个体心理方面的。第二章讲个体社会化,阐述个体怎样在社会影响下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有效的社会成员,并不断成长和成熟。第三章自我概念,阐述一个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如何决定自己的所做所为,使他成为他自己。第四章社会动机,阐述人为什么会有行为,为什么这样行为而不那样行为,如何使人行动起来。第五章社会知觉,阐述人是怎样对他人形成印象的,为什么会形成偏见,怎样使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更正确。第六章社会态度,阐述态度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态度是怎样形成的,人为什么会言行不一,怎样改变人的态度。
第七章人际关系,阐述人际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在竞争和合作中人表现出哪些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
第八章和第九章群体心理,阐述群体是怎样形成的,怎样保持群体的一致性。群体情境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使其表现出与单独活动时不同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怎样的,什么因素影响工作群体的有效性。
第十章大众心理现象,阐述舆论,流言,时尚和集群等发生在大群体中的心理现象。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群中,时刻离不开与人的关系,因此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人类社会,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提高适应能力,更有意识地修养自己,提高处理方方面面关系的技能,提高办事效率,当然也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教育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量的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如学生的厌学情绪、师生关系紧张、课堂纪律不良、班级管理困难等,因此,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将使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游刃有余。为此,我们向教师们推荐此书。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是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青年教师陈丽经多年研究撰写的一本专著。该书与同类著作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该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教育改革理论研究,包括教育改革的基本内涵、署教育改革的动因与历史趋势、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及人的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教育改革操作技术研究,包括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设施与评价等技术;第三部分,中小学具体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包括教育思想的改革、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小学德育改革;第四部分,主要是中外教育改革比较研究,通过对日、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比较,找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及中国教育改革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该书努力将基本理论研究、操作技术研究,现实实践研究、比较研究结合起来,使人既能掌握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教育改革的操作技术,既能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有较清楚的了解,又能把握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2)有独到的见解,该书对教育改革的基本内涵、历史趋势、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教育改革与人的发展等研究较深,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对“教育改革”概念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教育改革的相关概念,如教育变革、教育创新、教育革命、教育发展、教育科研、教育实验、教育试验等进行辨析,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3)针对性强。该书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对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技术进行研究,并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改革思路进行研究。
该书从教育改革理论着手。针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回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关心的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期提高他们的教育改革理论水平和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能力,希望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责任编辑/冯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