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该在新时期更好的贯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塑造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
过去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十年既是奋发前进的十年,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冲击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的设置普遍强调科学知识的追求,人文教育弱化,有些大学生难免认识不清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诉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如何在新形势下贯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纲要课的一项重要议题。
一、加强大学生基本史实的认识和理论更新
由于高中实行的文理分科,使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理工院校的学生对基本的历史史实都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开设被定为大学本科的公共必修课,但是,由于大学教育注重实用和就业的功利化倾向,使历史教育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的大学生基本历史知识的缺失令人吃惊。如在近代史的讲述过程中,我提问学生对于火烧圆明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不知道是哪些国家造成的这一悲剧,更不能从史实中感受近代中国的贫弱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更别提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了;又如,讲辛亥革命的背景时,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我本以为一些基本的人物大家应该是比较清楚的,谁知只有少数的学生知道章炳麟、邹容是干什么的。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感,先从大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正确认识着手,以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情,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强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培养
近些年由于新思潮的涌动,出现了一些人过分鼓吹清朝和南京国民政府等时期做的改革努力,进而否定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主线,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影响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对是非问题必须有正确的导向。如必须清醒的看到维新变法及清末“新政”的进步性,和它们失败的必然性,正确的看待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道路必将被历史淘汰,而中国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必须正确的评价毛泽东一生的成就远远大于他的晚年过错,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大学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目的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增强大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党、爱国的情怀。
三、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应具有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时代负责的使命感。事与愿违的是,在经济迅速腾飞的今天,受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只追求个人理想和利益的实现,缺乏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对国家政治事件和经济发展的关心与参与,轻视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中国近现代史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的最好题材,中国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中国由被动挨打到民族复兴的历史,在近现代每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大学生更是时刻扮演着时代推动者的角色。如北洋政府时期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前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一二.九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掀起的“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等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书写着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同样需要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中来。今天,我国的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科学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具有历史的紧迫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义不容辞的挑起科技兴国的重任,树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是历史和时代交给当代大学生的答卷,也是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
过去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十年既是奋发前进的十年,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冲击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的设置普遍强调科学知识的追求,人文教育弱化,有些大学生难免认识不清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诉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如何在新形势下贯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纲要课的一项重要议题。
一、加强大学生基本史实的认识和理论更新
由于高中实行的文理分科,使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理工院校的学生对基本的历史史实都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开设被定为大学本科的公共必修课,但是,由于大学教育注重实用和就业的功利化倾向,使历史教育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的大学生基本历史知识的缺失令人吃惊。如在近代史的讲述过程中,我提问学生对于火烧圆明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不知道是哪些国家造成的这一悲剧,更不能从史实中感受近代中国的贫弱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更别提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了;又如,讲辛亥革命的背景时,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我本以为一些基本的人物大家应该是比较清楚的,谁知只有少数的学生知道章炳麟、邹容是干什么的。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感,先从大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正确认识着手,以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情,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强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培养
近些年由于新思潮的涌动,出现了一些人过分鼓吹清朝和南京国民政府等时期做的改革努力,进而否定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主线,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影响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对是非问题必须有正确的导向。如必须清醒的看到维新变法及清末“新政”的进步性,和它们失败的必然性,正确的看待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道路必将被历史淘汰,而中国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必须正确的评价毛泽东一生的成就远远大于他的晚年过错,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大学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目的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增强大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党、爱国的情怀。
三、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应具有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时代负责的使命感。事与愿违的是,在经济迅速腾飞的今天,受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只追求个人理想和利益的实现,缺乏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对国家政治事件和经济发展的关心与参与,轻视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中国近现代史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的最好题材,中国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中国由被动挨打到民族复兴的历史,在近现代每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大学生更是时刻扮演着时代推动者的角色。如北洋政府时期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前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一二.九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掀起的“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等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书写着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同样需要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中来。今天,我国的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科学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具有历史的紧迫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义不容辞的挑起科技兴国的重任,树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是历史和时代交给当代大学生的答卷,也是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