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交通控制与仿真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编号20050268)
[摘 要]高校对创新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中的深入展开,要改变以往学生的新想法和新点子无法得到实际验证和运用的局面;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而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与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大学生 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1]。近年来,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2-3]。各高校建立了一大批如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等用于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开放式实验室。
一、开放式实验室的定位和现状
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条件开展创新活动的场所,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大学生创新途径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设计实践等,其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的广阔空间,在设计与实验的过程中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实际的成果。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变为以学生管理为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核心
开放式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过程及参与学生的受益面。明确两个目标,处理好五个要素的关系,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环境和设备,而且也充分利用实验室课程外的时间最大化的使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室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协调好五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最终目的的落实。
1.实验场所的管理方法可以归纳为资格申请,用前预约,一台多用。有明确项目并希望在实验室开展创新活动的学生可以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室网站注册提交申请。
2.实验仪器中有计算机、仪器和机械工具以及开发板、功能电路模块和交通模拟控制平台一类功能型设备。使用时采取网上公开,资料下载,使用登记,用后复原和循环利用等措施。
3. 实验内容来源可以是学生在网站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寻找合作者和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教学内容拆解成实验项目发布到网站上寻找学生参与;
4.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一般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是日后参加竞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
5.指导教师应由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担任。实验室需拥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
三、完善的管理措施是开放式实验室运行的制度保障
实验室的一切事宜应该都体现在管理措施中。开放式实验室由于其时间、内容、对象的高度开放,更应该将管理措施放在首位,保障实验室高度开放运行。开放式实验室在开放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些实验课程,这也是传统实验室功能的保留,也是实验室存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验室优先应该完成的任务。实验课程通常都列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实验室的规模依此为基础来建设。但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有不适应当前发展的地方,在开放式实验室的构建上,不应该简单拷贝传统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应该分区、分层次构建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开放式实验室构建过程中的基础要素。开放实验室运行还要满足学生对创新性项目的要求。开放式实验室要提供相对广泛的主题,提供必须的支撑条件,配备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内完成他的创新性想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快速成长。
四、结语
最后得出如下启示:建立科学有效的责、权、利统一管理体制,学校实验室管理重心要下移,抓大放小,管住该管的。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提供政策、时间和空间,促使大学生发现、发明原创性的成果。推行本科导师制,以导师为单位组成学生团队参与开放实验室创新性项目,更好地锻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2]王淑娟,王宇野,王立欣等.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9-13.
[3]尹仕,肖看,刘志强等.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103-105,115.
[4]马庆龙,李赵红,朱明强等.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86-87.
[5]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摘 要]高校对创新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中的深入展开,要改变以往学生的新想法和新点子无法得到实际验证和运用的局面;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而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与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大学生 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1]。近年来,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2-3]。各高校建立了一大批如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等用于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开放式实验室。
一、开放式实验室的定位和现状
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条件开展创新活动的场所,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大学生创新途径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设计实践等,其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的广阔空间,在设计与实验的过程中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实际的成果。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变为以学生管理为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核心
开放式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过程及参与学生的受益面。明确两个目标,处理好五个要素的关系,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环境和设备,而且也充分利用实验室课程外的时间最大化的使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室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协调好五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最终目的的落实。
1.实验场所的管理方法可以归纳为资格申请,用前预约,一台多用。有明确项目并希望在实验室开展创新活动的学生可以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室网站注册提交申请。
2.实验仪器中有计算机、仪器和机械工具以及开发板、功能电路模块和交通模拟控制平台一类功能型设备。使用时采取网上公开,资料下载,使用登记,用后复原和循环利用等措施。
3. 实验内容来源可以是学生在网站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寻找合作者和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教学内容拆解成实验项目发布到网站上寻找学生参与;
4.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一般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是日后参加竞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
5.指导教师应由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担任。实验室需拥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
三、完善的管理措施是开放式实验室运行的制度保障
实验室的一切事宜应该都体现在管理措施中。开放式实验室由于其时间、内容、对象的高度开放,更应该将管理措施放在首位,保障实验室高度开放运行。开放式实验室在开放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些实验课程,这也是传统实验室功能的保留,也是实验室存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验室优先应该完成的任务。实验课程通常都列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实验室的规模依此为基础来建设。但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有不适应当前发展的地方,在开放式实验室的构建上,不应该简单拷贝传统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应该分区、分层次构建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开放式实验室构建过程中的基础要素。开放实验室运行还要满足学生对创新性项目的要求。开放式实验室要提供相对广泛的主题,提供必须的支撑条件,配备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内完成他的创新性想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快速成长。
四、结语
最后得出如下启示:建立科学有效的责、权、利统一管理体制,学校实验室管理重心要下移,抓大放小,管住该管的。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提供政策、时间和空间,促使大学生发现、发明原创性的成果。推行本科导师制,以导师为单位组成学生团队参与开放实验室创新性项目,更好地锻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2]王淑娟,王宇野,王立欣等.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9-13.
[3]尹仕,肖看,刘志强等.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103-105,115.
[4]马庆龙,李赵红,朱明强等.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86-87.
[5]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