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优化练习设计,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层次性、发散性与开放性、让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练习设计;优化;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22-02
巧妙的练习设计,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能。但是,部分老师认为练习就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导致练习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优化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自主探索、操作实验,积极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小学生天性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练习,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比如,我在教学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便设计了如下练习:
在大肥羊学校里,慢羊羊村长出了一道题考大家:“从学校大门到教学楼的道路两旁共植树50棵,每两棵都间隔10米,那么从大门到教学楼的距离是多少米?”懒羊羊的算式是:50×10=500(米); 沸羊羊的算式是:50 ÷2×10=250(米);美羊羊的算式是:(50÷2+1)×10=260(米);喜羊羊的算式是:(50÷2-1)×10=240(米)。到底谁的算法对呢?为什么?
这样,把知识寓于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中,有趣的的情节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愿做、乐做。
二、设计探索性练习,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层次地理解,对数学思想有更深的领悟。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精心设计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摸索、钻研的探索性练习,让学生成为一个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数学爱好者。
比如,在教学“数字黑洞”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妈妈为王红购买了一个储蓄罐,储蓄罐能够进行密码设置。你能为王红设一个密码吗?
要求: 选三个不同的数字
规则:用这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一个最大数和最小数,求出两数之差
(一) 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二) 用差的三个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三) 反复进行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研究:问题1 能用三个相同的数字玩这个游戏吗?
问题2 三个不同的数字中有两个数字相同行吗?
问题3 三个不同的数字中有 “0” 行吗?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主动探索,对数字黑洞问题进行挑战,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退位减法练习,同时发现数学规律、应用数学规律,有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意识。
三、设计实践性练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身边的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套《郑渊洁童话集》共有12本书,其中的每本书单价相同,甲、乙两个书店都有出售这套丛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法,如果你要买一套,到哪个书店买比较优惠?
甲书店:《郑渊洁童话集》 8折优惠
乙书店:《郑渊洁童话集》买4本送1本
这一练习题,综合了“打折”(日常生活中的商家活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呈现形式也比较新颖,学生有买书的生活经验,解决起来并不困难。这一练习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要在不同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既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应用的意识。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引领学生体验成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分层次设计符合学生不同水平的针对性练习,使他们都能有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都能提高自己原有的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设计了如下一道题:
有一个正方体的木块,工人师傅根据需要,砍掉了一个角,请问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角?
这道练习题,不同的学生会通过截面的不同位置,得出不同的答案,而每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再如学习了《时、分、秒》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三星级的练习题:
一星级:章叔叔每分钟做9个零件,7分钟可以做几个零件?
二星级:小青从家走到学校要15分钟,如果学校从早上8:00开始上课,她最迟在什么时间就要从家里出发?
三星级:李阿姨从医院一楼走到四楼要18秒,按照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走到五楼要多长时间?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选择其中的题目去完成,都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设计发散性练习,激活学生求异思维
教师设计具有促进多种思维能力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练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例如,教学《正、反比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某村种植棉花和小麦面积的比是2:9,种棉花14公顷,种小麦多少公顷?
题目出示后,学生们各显神通,出现了不同的解法:
分数乘法:14×92=63(公顷)
分数除法:14÷29=63(公顷)
归一解法:14÷2×9=63(公顷)
倍比解法:14×(9÷2)=63(公顷)
按比例分配解法:14÷211×911=63(公顷)
按比例解法:14x=29 x=63
列方程解:设种棉花、小麦共x公顷。
x×211=14
x=77
77-14=63(公顷)
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创造性。
六、设计开放性练习,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性的数学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细致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设计开放性练习,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机会。
例如,在教完 《长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大?学生看完题,各自画出了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结果各人画出了不同的长方形,进而算出了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
到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把这些长方形的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观察这个表格,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相同,它的长和宽不一定相同,面积大小也不相同;当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这道开放题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不同的解决结果,既用了发散思维,又用了求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分解因数》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我校三年级有268人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帮忙设计一下,可以怎样进行排队?
这道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符合要求的多种答案,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出发点,优化练习设计,加强优化练习设计的意识,注重习题的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层次性、发散性与开放性,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孔企平.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练习设计;优化;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22-02
巧妙的练习设计,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能。但是,部分老师认为练习就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导致练习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优化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自主探索、操作实验,积极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小学生天性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练习,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比如,我在教学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便设计了如下练习:
在大肥羊学校里,慢羊羊村长出了一道题考大家:“从学校大门到教学楼的道路两旁共植树50棵,每两棵都间隔10米,那么从大门到教学楼的距离是多少米?”懒羊羊的算式是:50×10=500(米); 沸羊羊的算式是:50 ÷2×10=250(米);美羊羊的算式是:(50÷2+1)×10=260(米);喜羊羊的算式是:(50÷2-1)×10=240(米)。到底谁的算法对呢?为什么?
这样,把知识寓于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中,有趣的的情节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愿做、乐做。
二、设计探索性练习,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层次地理解,对数学思想有更深的领悟。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精心设计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摸索、钻研的探索性练习,让学生成为一个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数学爱好者。
比如,在教学“数字黑洞”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妈妈为王红购买了一个储蓄罐,储蓄罐能够进行密码设置。你能为王红设一个密码吗?
要求: 选三个不同的数字
规则:用这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一个最大数和最小数,求出两数之差
(一) 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二) 用差的三个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三) 反复进行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研究:问题1 能用三个相同的数字玩这个游戏吗?
问题2 三个不同的数字中有两个数字相同行吗?
问题3 三个不同的数字中有 “0” 行吗?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主动探索,对数字黑洞问题进行挑战,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退位减法练习,同时发现数学规律、应用数学规律,有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意识。
三、设计实践性练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身边的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套《郑渊洁童话集》共有12本书,其中的每本书单价相同,甲、乙两个书店都有出售这套丛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法,如果你要买一套,到哪个书店买比较优惠?
甲书店:《郑渊洁童话集》 8折优惠
乙书店:《郑渊洁童话集》买4本送1本
这一练习题,综合了“打折”(日常生活中的商家活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呈现形式也比较新颖,学生有买书的生活经验,解决起来并不困难。这一练习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要在不同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既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应用的意识。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引领学生体验成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分层次设计符合学生不同水平的针对性练习,使他们都能有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都能提高自己原有的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设计了如下一道题:
有一个正方体的木块,工人师傅根据需要,砍掉了一个角,请问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角?
这道练习题,不同的学生会通过截面的不同位置,得出不同的答案,而每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再如学习了《时、分、秒》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三星级的练习题:
一星级:章叔叔每分钟做9个零件,7分钟可以做几个零件?
二星级:小青从家走到学校要15分钟,如果学校从早上8:00开始上课,她最迟在什么时间就要从家里出发?
三星级:李阿姨从医院一楼走到四楼要18秒,按照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走到五楼要多长时间?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选择其中的题目去完成,都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设计发散性练习,激活学生求异思维
教师设计具有促进多种思维能力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练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例如,教学《正、反比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某村种植棉花和小麦面积的比是2:9,种棉花14公顷,种小麦多少公顷?
题目出示后,学生们各显神通,出现了不同的解法:
分数乘法:14×92=63(公顷)
分数除法:14÷29=63(公顷)
归一解法:14÷2×9=63(公顷)
倍比解法:14×(9÷2)=63(公顷)
按比例分配解法:14÷211×911=63(公顷)
按比例解法:14x=29 x=63
列方程解:设种棉花、小麦共x公顷。
x×211=14
x=77
77-14=63(公顷)
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创造性。
六、设计开放性练习,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性的数学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细致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设计开放性练习,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机会。
例如,在教完 《长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大?学生看完题,各自画出了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结果各人画出了不同的长方形,进而算出了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
到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把这些长方形的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观察这个表格,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相同,它的长和宽不一定相同,面积大小也不相同;当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这道开放题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不同的解决结果,既用了发散思维,又用了求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分解因数》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我校三年级有268人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帮忙设计一下,可以怎样进行排队?
这道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符合要求的多种答案,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出发点,优化练习设计,加强优化练习设计的意识,注重习题的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层次性、发散性与开放性,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孔企平.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