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解析了当前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客用专线电气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为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目前,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施工机械化程度,随着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市场竞争加剧,机械设备在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硬实力的象征。新型现代化施工机械改变了传统的完全靠人力作业施工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工效,缩短了施工工期,为铁路电气化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隨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将更加凸显出更大的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对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旧面临着许多实际难题亟待解决,如: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场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匮乏,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发展速度,保养和维修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实施,都给机械设备利用率和提供工效带了不利影响,要进一步做好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就必须正确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工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1 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质不能适应施工现场机械
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大多设置在后方,对现场施工机械管理控制力不强,现场管理权基本上掌握在项目部,操作及维修人员在现场也是服从项目部指挥,而项目部管理者作为非专业人员并不了解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和维护保养、行车规则与管理规则,有时甚至出现违章指挥现象,造成安全隐患,机械维护保养无人监管,定期保养检查制度不能落实,个别项目部甚至安排机械操作人员兼职从事其他岗位工作,不能确保充足休息时间,带来安全隐患,后方管理部门只负责收租赁费而不能有效监管,造成机械设备工况下降,良好率指标越来越低,也影响了机械人员工作积极性。
1.2 操作和维修人员技术力量不足
随着新设备的高新技术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新型的综合、联合作业设备,如接触网恒张力承、导线一次架线设备,数控立杆吊车等,原操作人员都无法适应,却未能及时对此类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更缺乏作业经验。有些企业,宁可巨资购买先进机械设备,却以施工任务重工期紧为借口,不安排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学习,造成高新设备缺乏高新技术人员操作管理,带来操作不当造成机械故障的安全隐患,更要付出维修成本,无法发挥高新设备的潜力。
1.3 设备更新滞后无法满足施工工期的需求
随着高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企业原有的设备已呈现落后状态,特别是一些大型施工设备,部分已进入淘汰之列,个别设备已属于不能保证安全的危险设备,不能满足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安全与进度要求,企业苦于资金紧张,未能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旧设备,实施升级换代。落后设备的大量沿用,造成的恶果是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如接触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形成硬弯,新线延伸量无法控制等。施工安全无法保证,落后设备造成人身伤亡时有发生。由于老旧濒危设备工效低,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往往会直接影响施工工期目标的实现。
1.4 设备使用与保养脱钩
目前,施工企业都实行了定人定机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只负责使用操作和日常保养,出现故障由专业维修人员来维修。虽然设备运转记录中对保养情况有记载,但有些操作人员保养往往不及时,甚至经常发生如缺润滑油烧瓦事故。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又缺乏对设备全面了解,工况不清,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图方便省事,随意报废配件,增大维修成本,一出现问题,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还会互相推卸责任。一些项目负责人更是只注重进度和产值,没有按计划实施设备正常的保养和维护,为抢进度赶工期而拼设备,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伤作业,大型设备的正常大修保养不能保证,也加速了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一旦发生故障就是重大事故,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2 要解决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2.1 完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在施工现场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项目部所需设设备应根据施工需要制定配备计划,按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进场时间。设备进场应由操作、维修、检查人员和项目部主管领导共同进行验收,并保持验收记录。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使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维修人员的维修、检查人员的监督等职责落实到位,坚持操作人员对运行和保养记录、维修人员对维修情况的记录、检查人员对监督的记录。对未按规定进行保养维修或违章操作的人员应按制度追究责任。
2.2 重视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
随者现代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及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为此要求从业人员都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才能驾驭高新设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综合管理,以满足企业发展和施工需要。只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应针对高新设备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可通过厂家代培、与专业院校合作或到兄弟企业学习等形式请进来、派出去系统培训,确保高新设备有一批高新技术人才来驾驭。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专项设备管理研讨会,以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2.3 科学规划企业发展,合理更新设备
企业决策者要有长远发展计划,要合理分析市场前景,切合实际需求地做好机械设备购置规划,科学合理购置引进高质量新科技的综合型设备,更新替换部分落后过期的机械设备,以满足企业发展和施工需要。盲目斥巨资购置不合施工生产紧迫需要的设备只会浪费财力,增加企业负担而不能购以致用,最终变成一堆废品。大投资购置项目要事先有计划,发展有规划,按步骤把细节工作做好,提前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空间,对高新技术设备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学习,把新观念、新技术引进来,才能有把握充分驾驭好高新设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增强企业机械化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后续发展,进一步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施工中发挥高性能的作战实力。
2.4 严格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重视设备评比工作
设备的保养维修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作前提,保养好才能使用好,任何设备离不开日常保养和维护,为了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配合施工生产间隙,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设备状况制定落实大型设备大修计划,特别是大型老旧设备,并配备充足的备品或总成。项目部则应以落实保养维修制度的重点,由项目部机械专业负责人定期对操作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建立评比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和评比,可通过设立“红旗设备”、“优秀操作手”、“节能标兵”等荣誉称号形式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落后的予以批评处罚,以激励机械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 结 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部双方的配合;其次,要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需要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以实现完好率和利用率的目标;再者,随着高新设备的发展,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原有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满足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施工需求。
作者简介:王玫(1979-),女,陕西岐山人,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师,从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关键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目前,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施工机械化程度,随着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市场竞争加剧,机械设备在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硬实力的象征。新型现代化施工机械改变了传统的完全靠人力作业施工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工效,缩短了施工工期,为铁路电气化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隨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将更加凸显出更大的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对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旧面临着许多实际难题亟待解决,如: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场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匮乏,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发展速度,保养和维修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实施,都给机械设备利用率和提供工效带了不利影响,要进一步做好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就必须正确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工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1 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质不能适应施工现场机械
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大多设置在后方,对现场施工机械管理控制力不强,现场管理权基本上掌握在项目部,操作及维修人员在现场也是服从项目部指挥,而项目部管理者作为非专业人员并不了解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和维护保养、行车规则与管理规则,有时甚至出现违章指挥现象,造成安全隐患,机械维护保养无人监管,定期保养检查制度不能落实,个别项目部甚至安排机械操作人员兼职从事其他岗位工作,不能确保充足休息时间,带来安全隐患,后方管理部门只负责收租赁费而不能有效监管,造成机械设备工况下降,良好率指标越来越低,也影响了机械人员工作积极性。
1.2 操作和维修人员技术力量不足
随着新设备的高新技术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新型的综合、联合作业设备,如接触网恒张力承、导线一次架线设备,数控立杆吊车等,原操作人员都无法适应,却未能及时对此类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更缺乏作业经验。有些企业,宁可巨资购买先进机械设备,却以施工任务重工期紧为借口,不安排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学习,造成高新设备缺乏高新技术人员操作管理,带来操作不当造成机械故障的安全隐患,更要付出维修成本,无法发挥高新设备的潜力。
1.3 设备更新滞后无法满足施工工期的需求
随着高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企业原有的设备已呈现落后状态,特别是一些大型施工设备,部分已进入淘汰之列,个别设备已属于不能保证安全的危险设备,不能满足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安全与进度要求,企业苦于资金紧张,未能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旧设备,实施升级换代。落后设备的大量沿用,造成的恶果是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如接触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形成硬弯,新线延伸量无法控制等。施工安全无法保证,落后设备造成人身伤亡时有发生。由于老旧濒危设备工效低,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往往会直接影响施工工期目标的实现。
1.4 设备使用与保养脱钩
目前,施工企业都实行了定人定机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只负责使用操作和日常保养,出现故障由专业维修人员来维修。虽然设备运转记录中对保养情况有记载,但有些操作人员保养往往不及时,甚至经常发生如缺润滑油烧瓦事故。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又缺乏对设备全面了解,工况不清,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图方便省事,随意报废配件,增大维修成本,一出现问题,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还会互相推卸责任。一些项目负责人更是只注重进度和产值,没有按计划实施设备正常的保养和维护,为抢进度赶工期而拼设备,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伤作业,大型设备的正常大修保养不能保证,也加速了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一旦发生故障就是重大事故,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2 要解决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2.1 完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在施工现场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项目部所需设设备应根据施工需要制定配备计划,按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进场时间。设备进场应由操作、维修、检查人员和项目部主管领导共同进行验收,并保持验收记录。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使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维修人员的维修、检查人员的监督等职责落实到位,坚持操作人员对运行和保养记录、维修人员对维修情况的记录、检查人员对监督的记录。对未按规定进行保养维修或违章操作的人员应按制度追究责任。
2.2 重视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
随者现代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及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为此要求从业人员都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才能驾驭高新设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综合管理,以满足企业发展和施工需要。只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应针对高新设备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可通过厂家代培、与专业院校合作或到兄弟企业学习等形式请进来、派出去系统培训,确保高新设备有一批高新技术人才来驾驭。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专项设备管理研讨会,以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2.3 科学规划企业发展,合理更新设备
企业决策者要有长远发展计划,要合理分析市场前景,切合实际需求地做好机械设备购置规划,科学合理购置引进高质量新科技的综合型设备,更新替换部分落后过期的机械设备,以满足企业发展和施工需要。盲目斥巨资购置不合施工生产紧迫需要的设备只会浪费财力,增加企业负担而不能购以致用,最终变成一堆废品。大投资购置项目要事先有计划,发展有规划,按步骤把细节工作做好,提前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空间,对高新技术设备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学习,把新观念、新技术引进来,才能有把握充分驾驭好高新设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增强企业机械化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后续发展,进一步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施工中发挥高性能的作战实力。
2.4 严格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重视设备评比工作
设备的保养维修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作前提,保养好才能使用好,任何设备离不开日常保养和维护,为了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配合施工生产间隙,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设备状况制定落实大型设备大修计划,特别是大型老旧设备,并配备充足的备品或总成。项目部则应以落实保养维修制度的重点,由项目部机械专业负责人定期对操作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建立评比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和评比,可通过设立“红旗设备”、“优秀操作手”、“节能标兵”等荣誉称号形式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落后的予以批评处罚,以激励机械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 结 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部双方的配合;其次,要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需要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以实现完好率和利用率的目标;再者,随着高新设备的发展,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原有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满足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施工需求。
作者简介:王玫(1979-),女,陕西岐山人,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师,从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