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充填工作面原生产现状,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再造,采用对拉工作面的生产方式对Ⅱ、Ⅲ区段进行开采。结果显示:经过流程优化,工作面生产效率率由原来的44.4%提高为现在的89%,工作面产量由原来的224t/天提高为409t/天,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生产效益得以提高。该种生产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生产效率,增加工作面产量,对相似生产方式的工作面,有较大推广价值。
关键词:流程再造 充填工作面 对拉工作面 精益生产
0 引言
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是利用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而非分批和排队等候──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进而促使利益实现最大化。煤矿系统作为粗放型产业,生产系统较复杂,生产流程繁琐,存在较多浪费,生产效益有很大提高空间。因此,以精益生产的理念为指导,基于工业工程系统流程再造的基本原理,对煤矿生产系统进行优化研究,以期达到提高煤矿产量,实现煤矿开采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基于前述,有必要深入研究煤矿生产各个工艺流程,分析各个工艺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方案,减少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煤矿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1 问题的提出
王庄煤矿9206工作面为充填工作面,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仰采。为了降低挡浆墙受力,保证挡浆墙能够有效起到挡浆作用,确保回采充填成功,把工作面分为分Ⅰ、Ⅱ、Ⅲ、Ⅳ四个倾斜短壁工作面,并由里向外依次进行回采充填。如图1所示。工作面Ⅰ区段为第一个充填面,每推进3m充填一次,开采与充填间隔进行,循环作业。由于充填体凝固时间较长,生产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开采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工作面产量较低。非充填开采下,工作面可以连续开采,不受充填体凝固时间的制约;而充填开采中,受充填材料凝固时间影响,造成了生产时间的间隔,造成了巨大浪费,开采效率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在深入研究工作面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工作面流程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增大生产效率,提高工作面产量。
2 流程再造分析
针对王庄煤矿81006充填面充填材料凝固时间长,充填和开采不能同时进行的特点,提出了对拉工作面生产的开采方式,目的是消除时间和人力的浪费,提高工作面的产量。采用对拉工作面开采方式,改变了充填与开采不能同时进行的缺点,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了工作面的连续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1 工作面Ⅰ区段生产现状
81006工作面Ⅰ区段采用倾斜长壁仰采,开采与充填间隔进行。工艺过程为:端头机窝及工作面压炮打眼、装药→爆破→开机窝、割煤→爆破压炮→松机装煤→移刮板输送机→支基本支柱→回柱(采煤3刀,回柱3排)→制作挡浆帘→制作挡浆墙→充填→充填体凝固。工作面生产循环作业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
①作业分析
根据图2,对工作面Ⅰ区段生产流程进行作业分析。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工作面72小时为一个工作循环,其中前24h为工作面正常开采时间;之后8小时进行工作面充填检修;最后40小时为充填凝固时间。72小时中,正常生产时间仅为24小时,占生产循环作业总时间的44.4%。
表1 工作面Ⅰ区段作业分析
②生产能力
工作面平均长度92m,每个班进尺1m,每个充填循环进尺3m。
每个生产循环产量为:W=L×S×h×γ×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92m。
S——工作面循环进尺,3.0m。
h——工作面设计采高,平均1.97m。
γ——煤的容重,1.3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W=92×3.0×1.97×1.30×95%=672t。
工作面平均每天产量:p=W/3=224t/天。
2.2 生产流程再造
为避免时间和人力的过度浪费,对工作面Ⅱ、Ⅲ区段实行对拉开采,两个工作面同时开采,交替作业,改变了充填与开采不能同时进行的缺点,有力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工作面产量得到增加,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①作业分析
对工作面Ⅱ、Ⅲ区段生产流程进行作业分析,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工作面Ⅱ、Ⅲ区段72小时为一个循环,工人在Ⅱ、Ⅲ区段交替工作,不影响充填体凝固质量。对拉工作面下,人员利用率为89%;工作面生产64h,利用率为89%。
表2 Ⅱ、Ⅲ区段生产循环作业分析
②生产能力
工作面Ⅱ区段长88m,Ⅲ区段长81m,每个充填循环进尺3m。
工作面Ⅱ、Ⅲ段每个生产循环生产能力为:
Ⅱ区段:W2=L×S×h×γ×C
=88×1.0×1.96×1.30×95%
=639t
式中:W2——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88m。
S——工作面循环进尺,3.0m。
h——工作面设计采高,平均1.96m。
γ——煤的容重,1.3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Ⅲ区段:W3=L×S×h×γ×C
=81×1.0×1.96×1.30×95%
=588t。
式中:W3——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81m。
S——工作面循环进尺,3.0m。
h——工作面设计采高,平均1.96m。
γ——煤的容重,1.3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工作面平均每天产量为:p=(W2+W3)/3=409t/天。
对原工作面生产状况和优化后的工作面生产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经过流程再造,Ⅱ、Ⅲ段人员和时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工作面产量得到增加,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表3 生产状况对比
3 结论
①根据充填工作面原生产现状,对其生产流程进行再造优化,采用对拉工作面开采方式。流程再造后,在充填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工作面生产利用率由原来的44.4%提高为现在的89%,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生产效益得到提升。
②采用对工作面开采方式,工作面产量由原来的224t/天提高为409t/天,产量大幅度提高。该采煤方式对相似生产条件的充填工作面有极强的/一定的借鉴作
用。
参考文献:
[1]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
[2]肖志军,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JIT[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郭立人.试论对拉工作面的经济效益[J].煤炭工程,1988,(01).
[4]唐介岳.对拉工作面提高单产要解决的具体问题[J].煤炭科技,2000,(01).
[5]袁秋新,王志法,徐加昌,高敏东精益生产方式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支护,2001,3.
[6]马德庆.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细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涂兴子.煤矿精细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流程再造 充填工作面 对拉工作面 精益生产
0 引言
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是利用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而非分批和排队等候──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进而促使利益实现最大化。煤矿系统作为粗放型产业,生产系统较复杂,生产流程繁琐,存在较多浪费,生产效益有很大提高空间。因此,以精益生产的理念为指导,基于工业工程系统流程再造的基本原理,对煤矿生产系统进行优化研究,以期达到提高煤矿产量,实现煤矿开采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基于前述,有必要深入研究煤矿生产各个工艺流程,分析各个工艺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方案,减少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煤矿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1 问题的提出
王庄煤矿9206工作面为充填工作面,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仰采。为了降低挡浆墙受力,保证挡浆墙能够有效起到挡浆作用,确保回采充填成功,把工作面分为分Ⅰ、Ⅱ、Ⅲ、Ⅳ四个倾斜短壁工作面,并由里向外依次进行回采充填。如图1所示。工作面Ⅰ区段为第一个充填面,每推进3m充填一次,开采与充填间隔进行,循环作业。由于充填体凝固时间较长,生产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开采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工作面产量较低。非充填开采下,工作面可以连续开采,不受充填体凝固时间的制约;而充填开采中,受充填材料凝固时间影响,造成了生产时间的间隔,造成了巨大浪费,开采效率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在深入研究工作面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工作面流程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增大生产效率,提高工作面产量。
2 流程再造分析
针对王庄煤矿81006充填面充填材料凝固时间长,充填和开采不能同时进行的特点,提出了对拉工作面生产的开采方式,目的是消除时间和人力的浪费,提高工作面的产量。采用对拉工作面开采方式,改变了充填与开采不能同时进行的缺点,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了工作面的连续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1 工作面Ⅰ区段生产现状
81006工作面Ⅰ区段采用倾斜长壁仰采,开采与充填间隔进行。工艺过程为:端头机窝及工作面压炮打眼、装药→爆破→开机窝、割煤→爆破压炮→松机装煤→移刮板输送机→支基本支柱→回柱(采煤3刀,回柱3排)→制作挡浆帘→制作挡浆墙→充填→充填体凝固。工作面生产循环作业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
①作业分析
根据图2,对工作面Ⅰ区段生产流程进行作业分析。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工作面72小时为一个工作循环,其中前24h为工作面正常开采时间;之后8小时进行工作面充填检修;最后40小时为充填凝固时间。72小时中,正常生产时间仅为24小时,占生产循环作业总时间的44.4%。
表1 工作面Ⅰ区段作业分析
②生产能力
工作面平均长度92m,每个班进尺1m,每个充填循环进尺3m。
每个生产循环产量为:W=L×S×h×γ×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92m。
S——工作面循环进尺,3.0m。
h——工作面设计采高,平均1.97m。
γ——煤的容重,1.3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W=92×3.0×1.97×1.30×95%=672t。
工作面平均每天产量:p=W/3=224t/天。
2.2 生产流程再造
为避免时间和人力的过度浪费,对工作面Ⅱ、Ⅲ区段实行对拉开采,两个工作面同时开采,交替作业,改变了充填与开采不能同时进行的缺点,有力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工作面产量得到增加,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①作业分析
对工作面Ⅱ、Ⅲ区段生产流程进行作业分析,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工作面Ⅱ、Ⅲ区段72小时为一个循环,工人在Ⅱ、Ⅲ区段交替工作,不影响充填体凝固质量。对拉工作面下,人员利用率为89%;工作面生产64h,利用率为89%。
表2 Ⅱ、Ⅲ区段生产循环作业分析
②生产能力
工作面Ⅱ区段长88m,Ⅲ区段长81m,每个充填循环进尺3m。
工作面Ⅱ、Ⅲ段每个生产循环生产能力为:
Ⅱ区段:W2=L×S×h×γ×C
=88×1.0×1.96×1.30×95%
=639t
式中:W2——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88m。
S——工作面循环进尺,3.0m。
h——工作面设计采高,平均1.96m。
γ——煤的容重,1.3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Ⅲ区段:W3=L×S×h×γ×C
=81×1.0×1.96×1.30×95%
=588t。
式中:W3——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81m。
S——工作面循环进尺,3.0m。
h——工作面设计采高,平均1.96m。
γ——煤的容重,1.3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工作面平均每天产量为:p=(W2+W3)/3=409t/天。
对原工作面生产状况和优化后的工作面生产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经过流程再造,Ⅱ、Ⅲ段人员和时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工作面产量得到增加,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表3 生产状况对比
3 结论
①根据充填工作面原生产现状,对其生产流程进行再造优化,采用对拉工作面开采方式。流程再造后,在充填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工作面生产利用率由原来的44.4%提高为现在的89%,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生产效益得到提升。
②采用对工作面开采方式,工作面产量由原来的224t/天提高为409t/天,产量大幅度提高。该采煤方式对相似生产条件的充填工作面有极强的/一定的借鉴作
用。
参考文献:
[1]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
[2]肖志军,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JIT[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郭立人.试论对拉工作面的经济效益[J].煤炭工程,1988,(01).
[4]唐介岳.对拉工作面提高单产要解决的具体问题[J].煤炭科技,2000,(01).
[5]袁秋新,王志法,徐加昌,高敏东精益生产方式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支护,2001,3.
[6]马德庆.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细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涂兴子.煤矿精细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