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作品
这一次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名的奥地利女作家——克·涅斯特林格。涅斯特林格有两个女儿,她给孩子们找来不少书,其中包括《木偶奇遇记》。有一天,女儿问涅斯特林格:“为什么匹诺曹总是会犯错误呢?”涅斯特林格说:“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小孩只有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长大成人。”女儿又问:“为什么小孩做事情就总是在犯错误呢?我喜欢匹诺曹,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匹诺曹一样。”孩子的想法引起了涅斯特林格的思考。是啊,为什么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就一定是犯错误呢?
于是,涅斯特林格决定拿起笔,为孩子们写真正的故事。她不断地写啊写啊,为孩子们创作了100多本有趣的故事。1982年,涅斯特林格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罐头里的孩子》是涅斯特林格的童话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罐头里出来的孩子吧!
故事缩写
巴尔托洛蒂太太一个人生活,靠在家编织壁毯挣生活费。她有一个奇怪的嗜好,看到广告上的订货单之类的就把它们剪下来,填好后寄出去。有一天,她收到一个特别大的包裹,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闪着银光的大罐头。她绝没想到打开罐头盖后,从里面钻出来的竟是一个七岁男孩!男孩说:“妈妈,你好。”
男孩名叫康拉德,他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优秀儿童,随身带有整套的各类证明文件。康拉德身体健壮,天资聪慧,品质优秀,行为规范,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药商埃贡自愿当康拉德的爸爸。他们把康拉德送进了学校,而且直接上三年级。但康拉德并不快乐,因为同学们不喜欢他,尤其是淘气的男孩子们。只有女孩基蒂是康拉德的好朋友。
有一天,咚咚咚,有人敲门。
“太太,信。”是一封天蓝色的信,和送康拉德来的时候的包装一模一样。巴尔托洛蒂太太急忙拆开信封:原来是厂家发现送错了货,康拉德是另一对夫妇订的产品,他们要在几天内上门收回康拉德。
“我不回去,我不回去!妈妈!”康拉德大叫着。
可是,工厂的人马上就要来了,怎么办呢?巴尔托洛蒂太太点起一根雪茄烟,深深吸了三口又三口,吐了三个圈又三个圈,终于下定决心,说: “儿子。我有办法了。基蒂,我需要你的帮助。”
巴尔托洛蒂太太和基蒂悄悄地把康拉德送到了药商埃贡家。
“得让康拉德变个样子,变得让他们认不出他来。”巴尔托洛蒂太太无奈但坚决地对药商埃贡说。
基蒂给康拉德当老师。基蒂说:“康拉德,如果孩子干一点儿正确的事,将会受到称赞;如果孩子做一点儿错事,将会受到指责,是这样吗?”
康拉德在工厂里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他说:“是。”
基蒂说:“现在,我们要改造你,那就是:干一点儿错事就受称赞,听话呢就受处罚。”
基蒂开始说脏话,她让康拉德将以前听到别的小男孩说过的脏话也说出来。康拉德说一个“笨蛋”和“蠢猪”花了十几分钟,结结巴巴的。当他刚吐出一个“笨”和“蠢”时,基蒂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飞快地在康拉德脸上亲了一下。康拉德受到这样的鼓劲,连着说“笨蛋,笨蛋,笨蛋”、“蠢猪,蠢猪,蠢猪”,基蒂就连着亲了他三下。
康拉德“进步”得很快,到药商埃贡过来时,康拉德已经不叫他“爸爸”,而是叫“你这个笨蛋”。
厂商在巴尔托洛蒂太太家找不到康拉德,就向她的邻居打听。人们知道巴尔托洛蒂太太和药商埃贡常来往,就告诉他们药店的位置。七个身穿蓝色工装的厂商悄悄包围了药店,他们假装成买药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走进了药店,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对穿灰衣服的夫妇。
那个先生已经急不可待了,他一面气愤地骂着“蓝色”:“我们要的好孩子,可你们把他送丢了!哼,你们!”一面冲上楼大叫:“康拉德,康拉德,我的儿子!”
“叫我吗?你这个笨蛋!”康拉德趴在盘旋扶梯栏杆上,两脚朝前由上而下滑了下来。那个尖鼻子女士正站在扶梯口,康拉德的两只脚准确无误地踢到了她的肚子上。
康拉德说:“哦,对不起,老太太,别像烧焦的母猪那样向我狂叫。”
啊?那个先生和他的尖鼻子太太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是我们订的孩子吗?骗人的厂家。”
“别生气,老头子,你爹是只绵羊,你妈是头骆驼,呵呵,要不要我揪掉你的小胡子啊?那一定好玩,你成了秃子了。”
“我要吃有菠菜的布丁,布丁——”康拉德朝楼上叫。基蒂端起一盆带有菠菜的布丁从楼上倒下来。“啊哟,我们就是这样吃布丁的,我们喜欢这样。”基蒂笑起来。
所有的人身上都沾满了菠菜,尖鼻子和她的丈夫跳得老远,尖鼻子还说:“要这样的孩子,哼,还不如买一条狗!”说完,两口子径直走了。
“要我跟你走吗?蠢猪。”康拉德问“蓝色”。
“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这龟孙子!”七个“蓝色”也气呼呼地走了。
巴尔托洛蒂太太、药商埃贡、基蒂大声欢呼:“哇,这些脏话真好啊!”
康拉德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巴尔托洛蒂太太家里。
编者心声
读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大笑一场,然后就是迷惑不解了。为什么像康拉德如此完美的孩子,同学们会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不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康拉德虽然只有七岁,却比成年人要像成年人,一点儿也不像个孩子。
孩子气看起来有些傻,有些好笑,但这正是童年所特有的幸福。
这一次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名的奥地利女作家——克·涅斯特林格。涅斯特林格有两个女儿,她给孩子们找来不少书,其中包括《木偶奇遇记》。有一天,女儿问涅斯特林格:“为什么匹诺曹总是会犯错误呢?”涅斯特林格说:“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小孩只有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长大成人。”女儿又问:“为什么小孩做事情就总是在犯错误呢?我喜欢匹诺曹,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匹诺曹一样。”孩子的想法引起了涅斯特林格的思考。是啊,为什么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就一定是犯错误呢?
于是,涅斯特林格决定拿起笔,为孩子们写真正的故事。她不断地写啊写啊,为孩子们创作了100多本有趣的故事。1982年,涅斯特林格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罐头里的孩子》是涅斯特林格的童话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罐头里出来的孩子吧!
故事缩写
巴尔托洛蒂太太一个人生活,靠在家编织壁毯挣生活费。她有一个奇怪的嗜好,看到广告上的订货单之类的就把它们剪下来,填好后寄出去。有一天,她收到一个特别大的包裹,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闪着银光的大罐头。她绝没想到打开罐头盖后,从里面钻出来的竟是一个七岁男孩!男孩说:“妈妈,你好。”
男孩名叫康拉德,他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优秀儿童,随身带有整套的各类证明文件。康拉德身体健壮,天资聪慧,品质优秀,行为规范,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药商埃贡自愿当康拉德的爸爸。他们把康拉德送进了学校,而且直接上三年级。但康拉德并不快乐,因为同学们不喜欢他,尤其是淘气的男孩子们。只有女孩基蒂是康拉德的好朋友。
有一天,咚咚咚,有人敲门。
“太太,信。”是一封天蓝色的信,和送康拉德来的时候的包装一模一样。巴尔托洛蒂太太急忙拆开信封:原来是厂家发现送错了货,康拉德是另一对夫妇订的产品,他们要在几天内上门收回康拉德。
“我不回去,我不回去!妈妈!”康拉德大叫着。
可是,工厂的人马上就要来了,怎么办呢?巴尔托洛蒂太太点起一根雪茄烟,深深吸了三口又三口,吐了三个圈又三个圈,终于下定决心,说: “儿子。我有办法了。基蒂,我需要你的帮助。”
巴尔托洛蒂太太和基蒂悄悄地把康拉德送到了药商埃贡家。
“得让康拉德变个样子,变得让他们认不出他来。”巴尔托洛蒂太太无奈但坚决地对药商埃贡说。
基蒂给康拉德当老师。基蒂说:“康拉德,如果孩子干一点儿正确的事,将会受到称赞;如果孩子做一点儿错事,将会受到指责,是这样吗?”
康拉德在工厂里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他说:“是。”
基蒂说:“现在,我们要改造你,那就是:干一点儿错事就受称赞,听话呢就受处罚。”
基蒂开始说脏话,她让康拉德将以前听到别的小男孩说过的脏话也说出来。康拉德说一个“笨蛋”和“蠢猪”花了十几分钟,结结巴巴的。当他刚吐出一个“笨”和“蠢”时,基蒂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飞快地在康拉德脸上亲了一下。康拉德受到这样的鼓劲,连着说“笨蛋,笨蛋,笨蛋”、“蠢猪,蠢猪,蠢猪”,基蒂就连着亲了他三下。
康拉德“进步”得很快,到药商埃贡过来时,康拉德已经不叫他“爸爸”,而是叫“你这个笨蛋”。
厂商在巴尔托洛蒂太太家找不到康拉德,就向她的邻居打听。人们知道巴尔托洛蒂太太和药商埃贡常来往,就告诉他们药店的位置。七个身穿蓝色工装的厂商悄悄包围了药店,他们假装成买药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走进了药店,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对穿灰衣服的夫妇。
那个先生已经急不可待了,他一面气愤地骂着“蓝色”:“我们要的好孩子,可你们把他送丢了!哼,你们!”一面冲上楼大叫:“康拉德,康拉德,我的儿子!”
“叫我吗?你这个笨蛋!”康拉德趴在盘旋扶梯栏杆上,两脚朝前由上而下滑了下来。那个尖鼻子女士正站在扶梯口,康拉德的两只脚准确无误地踢到了她的肚子上。
康拉德说:“哦,对不起,老太太,别像烧焦的母猪那样向我狂叫。”
啊?那个先生和他的尖鼻子太太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是我们订的孩子吗?骗人的厂家。”
“别生气,老头子,你爹是只绵羊,你妈是头骆驼,呵呵,要不要我揪掉你的小胡子啊?那一定好玩,你成了秃子了。”
“我要吃有菠菜的布丁,布丁——”康拉德朝楼上叫。基蒂端起一盆带有菠菜的布丁从楼上倒下来。“啊哟,我们就是这样吃布丁的,我们喜欢这样。”基蒂笑起来。
所有的人身上都沾满了菠菜,尖鼻子和她的丈夫跳得老远,尖鼻子还说:“要这样的孩子,哼,还不如买一条狗!”说完,两口子径直走了。
“要我跟你走吗?蠢猪。”康拉德问“蓝色”。
“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这龟孙子!”七个“蓝色”也气呼呼地走了。
巴尔托洛蒂太太、药商埃贡、基蒂大声欢呼:“哇,这些脏话真好啊!”
康拉德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巴尔托洛蒂太太家里。
编者心声
读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大笑一场,然后就是迷惑不解了。为什么像康拉德如此完美的孩子,同学们会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不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康拉德虽然只有七岁,却比成年人要像成年人,一点儿也不像个孩子。
孩子气看起来有些傻,有些好笑,但这正是童年所特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