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树池的处理和树池盖板的选择,对于市政道路、居住区等类型的园林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中树池处理技术的设计、类别、应用等内容做出了的阐述,并列举了广州地区多个地段树池盖板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生态园林;树池处理;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61(2013)01-0000-00
生态园林作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方向,有其独特的学科领域、技术组成、生态功能以及遵循原则等特点。生态园林对于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和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不够合理,人文环境不够协调等问题。[1]树木是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之一, 园林一贯倡导园林景观应以植物造景为主, 尤其是能够很好地体现大园林特色的乔木的应用, 已成为当今园林设计的主旨之一。城市的街道、公园、游园、广场及单位庭院中的各种乔木, 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绿色框架, 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化特色, 更为出行和游玩的人们提供着绿荫。当前, 我们注重了树种的选择、树池的围挡, 但对树池的覆盖、树池的美化重视不够, 没有重视树池的覆盖, 使得许多城市的绿化不够完美、功能不够完备,本文尝试总结园林树池处理技术,。
1 树池处理的功能作用
1.1 完善功能, 美化容貌
城市街道中无论行道还是便道都种植有各种树木, 起着遮阳蔽日、美化市容的作用。由于城市中人多、车多, 便利畅通的道路是人人所希望的, 如不对树池进行处理, 则会由于树池的低洼不平对行人或车辆通行造成影响, 好比道路中的井盖缺失一样, 影响通行的安全。未经处理的树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容貌。设计美观大方的树池常常也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亮丽风景线,如广州亚运期间就对珠江公园、流花湖公园、天河公园等多个公园进行了拆围透绿的改造项目,在拆去围墙的同时通过对树池、花基、路基等的处理,完成了行人道与公园之间的衔接和满足了美观的需要(图1)。
1.2 增加绿地面积
生态园林建设应以增加园地绿量为目标。[2]采用植物覆盖或软硬结合方式处理树池, 可大大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各城市中一般每条街道都有行道树, 小的树池不小于0.8m ×0.8m, 主要街道上的大树树池都在1.5m ×1.5m, 如果把行道树的树池用植物覆盖, 将增加大量的绿地;如果在居住区植物树池处理上,以种植绿色植物的形式处理,在增加绿化率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景观效果(图2、图3)。
1.3 通气保水利于树木生长
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行道树和公园广场的树木出现长势衰败的现象, 尤其一些针叶树种, 对此园林专家分析, 城市绿化中,树木树池周围的硬铺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这些水泥不透气的硬铺装阻断了土壤与空气的交流, 同时也阻滞了水分的下渗, 导致树木根系脱水或窒息而死亡。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利于树木水分吸收和自由呼吸, 从而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2 树池处理原则及设计要点
2.1 树池处理原则
树池处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由于城市绿地树木种植的多样性, 不同地段、不同种植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处理。便道树池在人流较大地段, 由于兼顾行人通过, 首先要求平坦利于通行, 所以树池覆盖以选择箅式为主。(图4)分车带应以植物覆盖为主, 个别地段为照顾行人可结合嵌草砖。公园、游园、广场及庭院主干道、环路上的乔木树池选择余地较大, 既可选用各种箅式也可用石砾粘合式。而位于干道、环路两侧草地的乔木则可选用陶粒、木屑等覆盖, 覆盖物的颜色与绿草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是一种景观林下广场树池应以软覆盖为主,选用麦冬等耐荫抗旱常绿的地被植物。总之树池覆盖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宜软则软、软硬结合, 以最大地发挥树池的生态效益。
工程造价也是树池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在城市主要路段及广场、公园主要部位选用高档覆盖方式, 其余部位则选用造价较低的覆盖材料, 这样可降低造价。
2.2 设计技术要点
行道树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框架, 一般以高大乔木为主, 其树池面积要大, 一般不少于1.2m×1.2m, 由于人流较大, 树池应选择箅式覆盖, 材料选玻璃钢、铁箅或塑胶箅子。如行道树地径较大, 则不便使用一次铸造成型的铁箅或塑胶箅子, 而以玻璃钢箅子为宜其最大优点是可根据树木地径大小、树干生长方位随意进行调整(图5)。,
对于分车带树池, 为分割车流和人流, 利于交通管理,常采用抬高树池20cm, 池内填土, 种植黄杨、金叶女贞等低矮植物, 并通过修剪保持一定造型, 起到覆盖和分割交通的作用, 在为地被植物浇水的同时, 也为分车带树木补充了水分。设计时要兼顾必要的人流通行, 选择适宜部位进行软硬覆盖, 即采用透空砖植草的方式, 使分车带绿化保持完整性, 又不失美化效果。
创造出科学美、生态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新景观,是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公园、游园、广场及庭院树池由于受外界干扰少,主要为游园、健身、游憩的人们提高服务, 树池覆盖要更有特色、更体现环保和生态, 所以应选择体现自然与环境相协调的材料和方式进行树池覆盖。
在特殊路段采用造型特别的覆盖板,也能达到美化城市景观的良好效果,增加游人的满意度对于主环路树池可选用大块卵石填充, 既覆土又透水透气, 还平添一些野趣。在对称路段的树池内也可种植金叶女贞或黄杨, 通过修剪保持树池植物呈方柱形、叠嵌草砖分车带层形等造型, 也别具风格。绿地内选择主要游览部位的树木, 用木屑、陶粒进行软覆盖, 具有美化功能, 又可很好地解决剪草机作业时与树干相干扰的矛盾。铺装林下广场大树树池可结合环椅的设置, 池内植草。其他树池为使地被植物不被踩踏,设计树池时池壁应高于地面15cm, 池内土与地面相平, 以给地被植物留有生长空间(图6)。片林式树池尤其对于珍贵的针叶树, 可将树池扩成带状, 铺设嵌草砖, 增大其透气面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树池处理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树木生长, 提升城市景观水平, 作好城市树木树池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障。首先是政策支持。作为城市生态工程, 政府政策至关重要。解决好透水铺装问题, 也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所在。据有关资料报道, 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地方都相继出台政策, 把广泛应用透水铺装作为市政、园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 在透水铺装材料、工艺和技术上,应勇于创新。当前在政策的鼓励下, 许多企业都开始开发各种材料, 如玻璃钢箅子、碎石( 屑) 粘合铺装及透水砌块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园林的需求。第三, 为使各种绿地树池尤其是街道树池能一次到位, 应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 行道树之间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树池上设置箅子, 同时其覆盖工程所需费用也应列入工程总体预算,从而保证工程的实施。对于已完工程尚未进行覆盖的, 要每年列出计划, 逐年进行改善。在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中,将树池覆盖纳入管理标准及检查验收范围, 力促树池覆盖工作日趋完善。各城市也要结合自身特点, 不断创新树池覆盖技术, 形成独特风格。
4 树池处理方式分类及特点分析
4.1 处理方式分类
通过对收集到的园林树池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分析, 当前园林树池处理方式可分为硬质处理、软质处理、硬软结合三种。
硬质处理(图7)是指使用不同的硬质材料用于架空、铺设树池表面的处理方式。此方式又分为固定式和不固定式。如园林中传统使用的铁箅子, 以及近年来使用的塑胶箅子、玻璃钢箅子、碎石砾粘合铺装等, 均属固定式。而使用卵石、树皮、陶粒覆盖树池则属于不固定式。软质处理则指采用低矮植物植于树池内, 用于覆盖树池表面的方式。一般北方城市常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灌木或冷季型草坪、麦冬类、白三叶等地被植物进行覆盖。软硬结合指同时使用硬质材料和园林植物对树池进行覆盖的处理方式。如对树池铺设透空砖, 砖孔处植草等(图8)。
国外遮盖树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让树坑中的野草自然生长; 二是将修剪树枝后的废弃枝条剪碎成木屑, 用其覆盖树坑, 树坑既不长杂草又能渗透雨水; 三是让树叶自然覆盖树坑, 树叶最终形成腐殖质成为树木的养料。这些都是花钱少而有效的绿化方式。当前我们采用的木屑进行加工处理用于树木地表
覆盖的做法, 正是借鉴了国外的生态理念, 丰富了树池处理的方法。
4.2 广州地区树池处理特点分析
从使用功能上讲, 上述各种树池处理方式均能起到覆盖树池、防止扬尘的作用, 有的还可填平树池, 便于行人通行, 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又具有独特的作用(图9)。
在广州地区,箅子类型中铁箅子已使用多年, 其坚固耐用, 通透性强, 能很好地覆盖树池, 箅下还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存水透气(图10)。但由于其可回收性, 常被不法分子盗走变卖, 保存时间不定, 这也是园林界非常头痛的事。玻璃钢、塑胶箅子的发明和使用, 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随着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要求,具有先进工艺的透水铺装应运而生, 如透水铺装材料正是一个典型代表。这种以进口改性纤维化树脂为胶粘剂, 配合天然材料或工业废弃物, 如石子、木鞋、树皮、废旧轮胎、碎玻璃、炉渣等作骨料, 经过混合、搅拌后进行铺装, 即利用了废旧物, 又为植物提供了可呼吸、可透水的地被, 同时对于城市来讲, 其特有的色彩又是一种好的装饰。去年以来, 广州市已在主要地段的树木进行尝试。
从工程造价分析, 不同类型的树池其造价差异较大。按每平方米计算, 各种树池处理造价由高到底顺序为:玻璃钢箅子- 石砾粘合铺装- 铁箅子- 塑胶箅子- 透空砖植草- 树皮- 陶粒- 植草。但可以看出, 树池植草造价最低, 如交通或其他条件允许,树池应以植草为主。
参考文献:
[1] 冯国禄,丁华侨. 略论中国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 现代园林, 2006(3).21-23.
[2] 资建勋,文载想. 生态园林建设之构想[J]. 国土绿化. 2002(08).16.
[3] 姚兆祥. 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构建[J]. 中国林业. 2011(14).35.
审稿编辑:苏开君 刘先锋
作者简介:
谭焕荣(1956- ),男,广西人
园林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工作
关键词:生态园林;树池处理;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61(2013)01-0000-00
生态园林作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方向,有其独特的学科领域、技术组成、生态功能以及遵循原则等特点。生态园林对于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和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不够合理,人文环境不够协调等问题。[1]树木是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之一, 园林一贯倡导园林景观应以植物造景为主, 尤其是能够很好地体现大园林特色的乔木的应用, 已成为当今园林设计的主旨之一。城市的街道、公园、游园、广场及单位庭院中的各种乔木, 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绿色框架, 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化特色, 更为出行和游玩的人们提供着绿荫。当前, 我们注重了树种的选择、树池的围挡, 但对树池的覆盖、树池的美化重视不够, 没有重视树池的覆盖, 使得许多城市的绿化不够完美、功能不够完备,本文尝试总结园林树池处理技术,。
1 树池处理的功能作用
1.1 完善功能, 美化容貌
城市街道中无论行道还是便道都种植有各种树木, 起着遮阳蔽日、美化市容的作用。由于城市中人多、车多, 便利畅通的道路是人人所希望的, 如不对树池进行处理, 则会由于树池的低洼不平对行人或车辆通行造成影响, 好比道路中的井盖缺失一样, 影响通行的安全。未经处理的树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容貌。设计美观大方的树池常常也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亮丽风景线,如广州亚运期间就对珠江公园、流花湖公园、天河公园等多个公园进行了拆围透绿的改造项目,在拆去围墙的同时通过对树池、花基、路基等的处理,完成了行人道与公园之间的衔接和满足了美观的需要(图1)。
1.2 增加绿地面积
生态园林建设应以增加园地绿量为目标。[2]采用植物覆盖或软硬结合方式处理树池, 可大大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各城市中一般每条街道都有行道树, 小的树池不小于0.8m ×0.8m, 主要街道上的大树树池都在1.5m ×1.5m, 如果把行道树的树池用植物覆盖, 将增加大量的绿地;如果在居住区植物树池处理上,以种植绿色植物的形式处理,在增加绿化率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景观效果(图2、图3)。
1.3 通气保水利于树木生长
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行道树和公园广场的树木出现长势衰败的现象, 尤其一些针叶树种, 对此园林专家分析, 城市绿化中,树木树池周围的硬铺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这些水泥不透气的硬铺装阻断了土壤与空气的交流, 同时也阻滞了水分的下渗, 导致树木根系脱水或窒息而死亡。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利于树木水分吸收和自由呼吸, 从而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2 树池处理原则及设计要点
2.1 树池处理原则
树池处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由于城市绿地树木种植的多样性, 不同地段、不同种植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处理。便道树池在人流较大地段, 由于兼顾行人通过, 首先要求平坦利于通行, 所以树池覆盖以选择箅式为主。(图4)分车带应以植物覆盖为主, 个别地段为照顾行人可结合嵌草砖。公园、游园、广场及庭院主干道、环路上的乔木树池选择余地较大, 既可选用各种箅式也可用石砾粘合式。而位于干道、环路两侧草地的乔木则可选用陶粒、木屑等覆盖, 覆盖物的颜色与绿草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是一种景观林下广场树池应以软覆盖为主,选用麦冬等耐荫抗旱常绿的地被植物。总之树池覆盖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宜软则软、软硬结合, 以最大地发挥树池的生态效益。
工程造价也是树池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在城市主要路段及广场、公园主要部位选用高档覆盖方式, 其余部位则选用造价较低的覆盖材料, 这样可降低造价。
2.2 设计技术要点
行道树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框架, 一般以高大乔木为主, 其树池面积要大, 一般不少于1.2m×1.2m, 由于人流较大, 树池应选择箅式覆盖, 材料选玻璃钢、铁箅或塑胶箅子。如行道树地径较大, 则不便使用一次铸造成型的铁箅或塑胶箅子, 而以玻璃钢箅子为宜其最大优点是可根据树木地径大小、树干生长方位随意进行调整(图5)。,
对于分车带树池, 为分割车流和人流, 利于交通管理,常采用抬高树池20cm, 池内填土, 种植黄杨、金叶女贞等低矮植物, 并通过修剪保持一定造型, 起到覆盖和分割交通的作用, 在为地被植物浇水的同时, 也为分车带树木补充了水分。设计时要兼顾必要的人流通行, 选择适宜部位进行软硬覆盖, 即采用透空砖植草的方式, 使分车带绿化保持完整性, 又不失美化效果。
创造出科学美、生态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新景观,是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公园、游园、广场及庭院树池由于受外界干扰少,主要为游园、健身、游憩的人们提高服务, 树池覆盖要更有特色、更体现环保和生态, 所以应选择体现自然与环境相协调的材料和方式进行树池覆盖。
在特殊路段采用造型特别的覆盖板,也能达到美化城市景观的良好效果,增加游人的满意度对于主环路树池可选用大块卵石填充, 既覆土又透水透气, 还平添一些野趣。在对称路段的树池内也可种植金叶女贞或黄杨, 通过修剪保持树池植物呈方柱形、叠嵌草砖分车带层形等造型, 也别具风格。绿地内选择主要游览部位的树木, 用木屑、陶粒进行软覆盖, 具有美化功能, 又可很好地解决剪草机作业时与树干相干扰的矛盾。铺装林下广场大树树池可结合环椅的设置, 池内植草。其他树池为使地被植物不被踩踏,设计树池时池壁应高于地面15cm, 池内土与地面相平, 以给地被植物留有生长空间(图6)。片林式树池尤其对于珍贵的针叶树, 可将树池扩成带状, 铺设嵌草砖, 增大其透气面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树池处理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树木生长, 提升城市景观水平, 作好城市树木树池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障。首先是政策支持。作为城市生态工程, 政府政策至关重要。解决好透水铺装问题, 也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所在。据有关资料报道, 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地方都相继出台政策, 把广泛应用透水铺装作为市政、园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 在透水铺装材料、工艺和技术上,应勇于创新。当前在政策的鼓励下, 许多企业都开始开发各种材料, 如玻璃钢箅子、碎石( 屑) 粘合铺装及透水砌块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园林的需求。第三, 为使各种绿地树池尤其是街道树池能一次到位, 应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 行道树之间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树池上设置箅子, 同时其覆盖工程所需费用也应列入工程总体预算,从而保证工程的实施。对于已完工程尚未进行覆盖的, 要每年列出计划, 逐年进行改善。在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中,将树池覆盖纳入管理标准及检查验收范围, 力促树池覆盖工作日趋完善。各城市也要结合自身特点, 不断创新树池覆盖技术, 形成独特风格。
4 树池处理方式分类及特点分析
4.1 处理方式分类
通过对收集到的园林树池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分析, 当前园林树池处理方式可分为硬质处理、软质处理、硬软结合三种。
硬质处理(图7)是指使用不同的硬质材料用于架空、铺设树池表面的处理方式。此方式又分为固定式和不固定式。如园林中传统使用的铁箅子, 以及近年来使用的塑胶箅子、玻璃钢箅子、碎石砾粘合铺装等, 均属固定式。而使用卵石、树皮、陶粒覆盖树池则属于不固定式。软质处理则指采用低矮植物植于树池内, 用于覆盖树池表面的方式。一般北方城市常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灌木或冷季型草坪、麦冬类、白三叶等地被植物进行覆盖。软硬结合指同时使用硬质材料和园林植物对树池进行覆盖的处理方式。如对树池铺设透空砖, 砖孔处植草等(图8)。
国外遮盖树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让树坑中的野草自然生长; 二是将修剪树枝后的废弃枝条剪碎成木屑, 用其覆盖树坑, 树坑既不长杂草又能渗透雨水; 三是让树叶自然覆盖树坑, 树叶最终形成腐殖质成为树木的养料。这些都是花钱少而有效的绿化方式。当前我们采用的木屑进行加工处理用于树木地表
覆盖的做法, 正是借鉴了国外的生态理念, 丰富了树池处理的方法。
4.2 广州地区树池处理特点分析
从使用功能上讲, 上述各种树池处理方式均能起到覆盖树池、防止扬尘的作用, 有的还可填平树池, 便于行人通行, 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又具有独特的作用(图9)。
在广州地区,箅子类型中铁箅子已使用多年, 其坚固耐用, 通透性强, 能很好地覆盖树池, 箅下还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存水透气(图10)。但由于其可回收性, 常被不法分子盗走变卖, 保存时间不定, 这也是园林界非常头痛的事。玻璃钢、塑胶箅子的发明和使用, 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随着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要求,具有先进工艺的透水铺装应运而生, 如透水铺装材料正是一个典型代表。这种以进口改性纤维化树脂为胶粘剂, 配合天然材料或工业废弃物, 如石子、木鞋、树皮、废旧轮胎、碎玻璃、炉渣等作骨料, 经过混合、搅拌后进行铺装, 即利用了废旧物, 又为植物提供了可呼吸、可透水的地被, 同时对于城市来讲, 其特有的色彩又是一种好的装饰。去年以来, 广州市已在主要地段的树木进行尝试。
从工程造价分析, 不同类型的树池其造价差异较大。按每平方米计算, 各种树池处理造价由高到底顺序为:玻璃钢箅子- 石砾粘合铺装- 铁箅子- 塑胶箅子- 透空砖植草- 树皮- 陶粒- 植草。但可以看出, 树池植草造价最低, 如交通或其他条件允许,树池应以植草为主。
参考文献:
[1] 冯国禄,丁华侨. 略论中国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 现代园林, 2006(3).21-23.
[2] 资建勋,文载想. 生态园林建设之构想[J]. 国土绿化. 2002(08).16.
[3] 姚兆祥. 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构建[J]. 中国林业. 2011(14).35.
审稿编辑:苏开君 刘先锋
作者简介:
谭焕荣(1956- ),男,广西人
园林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