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要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的行为,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情绪、智慧与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人文色彩,让数学课堂焕发每一名学生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构建;思考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家长以及学生对教育的期望,学校需要根据现有的教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率,以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挖掘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之前,要对所教内容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要熟悉教材的特点,能够对其进行改编,将其与小学生熟悉的并且好奇的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通过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生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学会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每个人所具备的潜力是无穷的,如何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要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就需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课堂的轻松氛围,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尽可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提前让学生对下一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提前预习相关功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会让小学生不再排斥严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用创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反思,改变传统的简单问答式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导课堂,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共同营造活力充沛的数学课堂。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传授“圆的认识”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颁发一套画图工具,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指示自己画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这个过程会碰到很多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和认识到圆的特点,同时掌握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互相讨论,探索画圆的规律,老师再予以适当地指导,就能够很快地让学生认识圆的各种性质,包括圆心、圆的半径以及周长等等,能够牢牢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创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得很高的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也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总之,要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就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活力课堂”的角色中去对于新课的导入,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规律、 生活经验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创设情境。 想尽办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情境导入环节, 让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情境中某些现象的疑问,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一些毛线、树叶、细铁丝等物品,用这些物品围成长方形, 然后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并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及实验现象,然后通过设疑、思考讨论,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这样的情境创设,新颖、有趣,既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又符合新课标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培养习惯入手,体现课堂活力,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一)培养提前预习的习惯
具体方法是预习前出示内容——导学案,学生预习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预习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预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预习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公平性”、“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生龙活虎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总之,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真正成为“活力课堂,高效教学”的主人,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运用教师课堂上的激情演绎、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更精彩 ,从而实现 “活力课堂 ,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武利红.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学周刊,2013(27):125-126.
[2]董伟.如何焕发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力[J].学周刊,2012(27):213-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 “ 十二五 ” 教育科研重點规划课题:多种教学手段配合教学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方式及学习效率的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KYC8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构建;思考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家长以及学生对教育的期望,学校需要根据现有的教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率,以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挖掘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之前,要对所教内容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要熟悉教材的特点,能够对其进行改编,将其与小学生熟悉的并且好奇的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通过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生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学会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每个人所具备的潜力是无穷的,如何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要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就需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课堂的轻松氛围,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尽可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提前让学生对下一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提前预习相关功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会让小学生不再排斥严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用创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反思,改变传统的简单问答式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导课堂,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共同营造活力充沛的数学课堂。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传授“圆的认识”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颁发一套画图工具,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指示自己画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这个过程会碰到很多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和认识到圆的特点,同时掌握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互相讨论,探索画圆的规律,老师再予以适当地指导,就能够很快地让学生认识圆的各种性质,包括圆心、圆的半径以及周长等等,能够牢牢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创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得很高的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也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总之,要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就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活力课堂”的角色中去对于新课的导入,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规律、 生活经验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创设情境。 想尽办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情境导入环节, 让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情境中某些现象的疑问,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一些毛线、树叶、细铁丝等物品,用这些物品围成长方形, 然后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并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及实验现象,然后通过设疑、思考讨论,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这样的情境创设,新颖、有趣,既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又符合新课标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培养习惯入手,体现课堂活力,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一)培养提前预习的习惯
具体方法是预习前出示内容——导学案,学生预习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预习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预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预习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公平性”、“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生龙活虎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总之,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真正成为“活力课堂,高效教学”的主人,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运用教师课堂上的激情演绎、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更精彩 ,从而实现 “活力课堂 ,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武利红.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学周刊,2013(27):125-126.
[2]董伟.如何焕发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力[J].学周刊,2012(27):213-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 “ 十二五 ” 教育科研重點规划课题:多种教学手段配合教学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方式及学习效率的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KYC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