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寅《王蜀宫妓图》人物形象特征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王蜀宫妓图》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极富时代特色,对我们了解明朝仕女形象以及当时时代背景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后世画家来说也是一幅生动的传世范本,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唐寅;《王蜀宫妓图》;人物形象
  一、唐寅生平经历及《王蜀宫妓图》创作背景
  (一)唐寅生平经历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年少有才名。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高中解元。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修养广博,才华横溢,诗书画俱佳,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山水、人物、花鸟、楼阁无所不工。”唐寅尤擅长人物画,其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
  唐寅生活在明朝中期,在年少得意之时,妻子、孩子、父亲、母亲、妹妹接连病逝,唐寅大受打击,意志消沉。后来,他在好友的规劝之下,重拾学业, 弘治十一年高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于当时备受追捧。然而第二年唐寅就卷入科考舞弊案,被贬为浙藩小吏。一时天堂,一时地下,让唐寅感到世事无常,从此他对官场心灰意冷,于是游于民间,卖画为生。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住在苏州城北桃花坞,桃花坞从此成了唐寅余生的栖息之地。唐寅在此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画作等来表达自己狂放不羁、及时行乐的思想。唐寅的《桃花庵歌》中诗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表达了唐寅不愿涉足于官场、不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思想。唐寅早年经历了家破人亡、官场失意,对生命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其作品大多充满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
  (二)《王蜀宫妓图》创作背景
  《王蜀宫妓图》,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段时期正当明代中叶,经过了明初全盛时期的发展,社会发展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宦官专权,政治腐朽,社会动荡,最高统治集团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奢靡腐化。……市民阶级的壮大,整个社会审美趋向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迎合广大市民审美需求的美人仕女画空前繁荣”。唐寅在题材上没有选择传统上的贵妇、仙女以及民间女子,而是大胆选用了宫妓,说明作者敢于突破常规,扩大了仕女画的选材范围,丰富了仕女画的思想文化内涵。唐寅通过对仕女的描绘来讽刺五代前蜀后主王衍无心于国事、荒淫无道的私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强烈不满。
  二、《王蜀宫妓图》人物特征
  (一)构图
  唐寅在描绘这四名宫妓时,使用了简洁的单色背景,只在绢本上题了一首诗:“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点明了整幅画的主旨。画面描绘四名宫妓相向而立,呈一种菱形构图。四名宮妓相对而立,却又微微错开,使构图严谨而不呆板,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布局能力。她们彼此交谈,展现了宫妓们整妆等候召唤侍奉的场景。正向对着我们的是红衣女子和青衣女子,从穿戴上来看两名女子显然身份高贵,她们皆头戴莲花冠,身着云霞图案的道衣。红衣女子做摆手状,仿佛不胜酒力;青衣女子则面向红衣女子,仿佛正在对红衣女子表示关切。背对我们的是黄衣女子和绿衣女子,从二者的动作来看显然是婢女身份。黄衣女子手捧托盘,盘中盛放酒壶和点心,正面对红衣女子和青衣女子,等候主人的召唤;绿衣女子右手执壶,左手托酒盏,躬身给青衣女子做倒酒状。四名宫妓柔媚而不失端庄,柳眉杏眼,下巴尖俏,身材纤瘦而不失丰润。王衍平日喜欢宫女头戴莲花冠,穿道袍,故此着装在《王蜀宫妓图》中仕女身上也有所体现,远远看去,犹如天女下凡,彰显富贵逼人气派。
  (二)人物造型与设色
  唐寅用极为细致的手法,以细劲有力的线条勾勒,线条流畅而不失苍劲。《王蜀宫妓图》“画中女性都施以‘三白’,人物的额、鼻、耳垂、下颌用较厚的白粉染出”,使其形象越发体现女性的娇柔感。除了运用“三白法”,又在仕女面部着粉红色,突出宫妓的粉面桃腮,好似喝醉了一般,把宫妓的微醺感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极尽妩媚之态。作品设色明丽,四名宫妓着装颜色分别为红、青、黄、绿,花青对浅黄,红色对浅绿,变化丰富,既有或浓或淡,或冷或暖的强烈对比,又有相互搭配又彼此呼应的巧妙过渡,娟秀中见丰丽,浓艳中又见清雅。作者对颜色的运用与经营能力令人惊叹,对后世的人物画有着极高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三、结语
  通过《王蜀宫妓图》,我们不仅看到了前蜀宫妓闲适、富贵的生活,也看到了唐寅一生的落寞愁苦。他借《王蜀宫妓图》抨击前蜀后主王衍腐朽不堪的生活,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朝廷的强烈不满及愤懑之情。不仅如此,作品也深切表达了对仕女无限的同情和怜悯。正是因为唐寅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他才能创作这样的绘画精品,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
其他文献
宫廷绘画是以封建帝王生活、工作为题材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宫廷绘画主要继承宋代画院画法
期刊
张廷波Zhang Tingbo  张廷波,1984年生于山东日照莒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东省青年画院画家,广州画院当代美术研究中心特聘画家。  在中国美术史学演进与绘画形态发
拾荒老人嗅着海的气息从内陆来到这座滨海小城时,发现这里无荒可拾。他身穿北方的夹袄,头戴西部的狐皮帽子,裹着南方的绑腿,古铜色的脸上收集了七十年的尘土和阳光。小城刚下过一场春雨,房屋和街道被洗得发亮,树枝上挂着新鲜的水滴。老人背着打满补丁的行囊,沿街走去,四处张望,看见不少废纸、塑料和瓶瓶罐罐,还看见一个比自己更年迈的同行在低头忙碌着。他感到亲切,便从裤腰带里拽出一只麻袋,跟在那人后面捡了起来。他越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不断深入,产业链调整正在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是国家向着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而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所以要重视工匠
内容提要:写意花鸟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造化自然、生命境界的呈现是花鸟画创作的精神旨归。笔墨图式是内涵的形式,是一种水墨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笔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其幽微的艺术境界与哲学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革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史上震古烁今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笔墨;意胜;意趣;造化;写意  中国画笔墨是传
傅振余Fu Zhenyu  傅振余,又署傅振羽,1978年出生于安徽灵璧。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导师杨涛教授。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浙江大学马世晓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网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关注书家傅振羽,始于一段佳话。话说他某天写了一幅字,甚是不满,随手扔于角隅。一书友串门,云该作出色,他坚称乃写坏之物。书友将此作珍藏,半年之后
内容提要:梁诗正书法深受雍正、乾隆两位帝王赏识,故当时内府书画多见他的题跋,《月曼清游图册》题跋就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件。通过此书迹,我们可以管窥梁诗正书法的风貌,从而感受宫廷书法所流露出的富贵、典雅气息。  关键词:《月曼清游图册》;梁诗正;梁同书  一、御用书家梁诗正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雍正庚戌科进士,殿试一甲三名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大学士
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法帖的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前三辑已介绍完毕,从2020年第八期開始,本刊继续刊登该书系第四辑和第五辑的内容,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敦煌古籍零拾》由二十二件大小不等的敦煌遗书写本残页装裱成十八开
内容提要:《维摩演教图》高34.6厘米、长207.5厘米,一说为李公麟真本;一说是元人王振德临摹金人马云卿,亦有画作可证;还有一说则是宋时佚名画家的作品。总而言之,无论绘者是谁,其都代表着早期白描人物画的最高成就当是无可争议的。我们权且以李公麟之作进而赏析,浅谈其中的线条艺术特征及对后人绘画的影响。此画全幅只用墨线勾勒,不施一笔色彩,结构处略用淡墨分染,人物众多,层次井然有序。画面处理精湛至极,线
内容提要:于希宁先生秉持“艺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针,热爱祖国,深入生活,以强烈的爱国心将艺术与祖国命运、人民利益、民族文化融合,以“道”为本,以“气”为宗,以“文”为旨,诗、书、画、印全面发力。其作品兼具学识高度和文化自信,品读其间,犹如体味春风大雅,阅览秋水文章,体现了于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时代风骨和高远的理想追求、深沉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于希宁;花鸟画;家国情怀  《论语》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