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孔子学院的不断发展,学院质量的提升与评价也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将以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为例,以其文化活动的安排、形式和受众为分析对象,通过案例分析以及问卷反馈,拆析其文化活动的筹备方式,并对该学院今后的活动开展提出建议,促进有特色的文化孔子学院的建设。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活动;案例分析;文化孔子学院
一、引言
在全球化环境下,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是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主导方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学习的势头步步发展,中国文化也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关注。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水平、高质量、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内容安排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也引起了广泛探讨,各类活动的最终受众效果也成为优质孔子学院今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2013年2月,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正式发布,旨在通过规划“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建设,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
2015年12月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孔子学院5年后完成全球布局,基本建成汉语文化全球传播体系”。[2]
与此同时,随着“三巡”、“汉语桥”、“孔子学院日”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建立与发展,标志性项目日益成熟。如何更好地推广品牌性文化项目的发展,探索其执行模式也成为重要议题。
笔者自2014年赴任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学院活动主管,执行、策划和参与学院各类活动,希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分析学院近五年来的活动开展情况,从活动筹备、内容安排、形式设置、受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析,总结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并以文化活动调研报告为基础,参考维也纳市文化活动设置,对学院将来的文化活动的建设提出建议。通过对文化的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方面对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今后的文化项目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工作在同领域的同行以及将来文化重点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二、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活动开展情况分析与评价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由维也纳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建立,已成为一所以语言课程为核心,多层次文化活动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在当地得到民众的喜爱,并受到政界高层的认可。
1.活动开展以及受众基本情况
根据学院历年的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6年所开展的活动类型主要见下表:
学院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体系:在形式上,文化活动类型基本固定;在内容上,常规活动以及品牌活动的内容也相对固定,而其他活动类型的内容则是根据实际主题以及资源可实现性来确定;在频率上,常规活动和品牌活动的举办频率无太多变化,其他活动的举办频率由实际情况而定,变化较多。
学院2011年至2016年所开展的活动场次以及受众人数见下表:
表中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学院举办的活动场次数量较为平稳,受众人次有较大变化。从表中数据还可看出活动举办场次同受众人数以及媒体正面报道次数并非成正相关关系,因而活动的举办数量并不能成为评价活动受众效果的决定因素。
2. 2015年度文化活动分析
2015年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各类活动49场,受众首次突破一万人次。
奥地利“就业与教育展览会”(Best)、维也纳大学“650周年校区大联欢”系列庆典活动以及奥地利传统舞会“康科迪亚舞会”(Concordia Ball)平均受众超过800人次。“就业与教育展览会”是奥地利一年一度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育展,学院首次参展,着力推广汉语课程和文化活动,效果较佳。2015年,维也纳大学成立650周年并举办了校庆系列活动,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学院参与的奥地利著名传统舞会以“东方遇见西方”主题,将典雅的中国韵味展台搬到维也纳市政厅,通过展示、解說与互动的方式成为舞会当晚的亮点。
孔子学院的自有品牌活动也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新年招待会、孔子学院“健康日”、孔子学院进社区以及2015孔子学院日,将中国新年、中医保健等鲜明特色主题呈现给观众。此外,学院还尝试了针对性较强的主题式活动,如:驻华外交官俱乐部活动,邀请了奥地利以往驻华的和即将赴华的外交官,搭建新老外交官交流平台。孔子学院夏季学期毕业庆典推出 “維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校友会”成立计划,把校友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为学院的课程服务建设以及文化活动发展提出建议和帮助。
在媒体报道方面:新华网以“奥地利与中国交流活动频频亮相维也纳”报道了学院6月的系列活动;以“中国皮影戏吸引维也纳观众”报道了学院10月举办的“2015孔子学院日”。得到国内的品牌媒体的报道,既是对学院活动质量的肯定,借助网络传播,也起到了沟通中国和奥地利甚至欧洲媒介的效果。学院参与的维也纳大学“国际日”得到维也纳大学校刊的报道;举办的“中奥媒体交流会”得到奥地利记者协会(?JC)的报道;受邀参加的“康科迪亚舞会”,得到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台(ORF)的报道。此三家媒体均为当地主流品牌媒体,具有受众广,效果强的特点,通过当地媒体的报道能够使多层次的民众更好地了解学院情况,利于有学院深入当地,扩大影响,更好地提供本土化的服务。
因此,2015年学院的文化活动得到良好效果的原因如下:1.充分利用合作院校的活动平台,在借助合作方活动平台的基础上突出了自身专业化的优势,更好地呈现了学院“中国语言文化之友”的特点。2.有针对性地与当地机构合作。学院通过与维也纳多家院校及机构成功合作了各类不同主题的活动并得到民众的好评。与当地机构的合作,能够节省人员、场地等资源并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效果。3.深化孔子学院品牌活动,品牌活动有着成熟的操作模式以及国内外良好的资源调配优势,加上学院近年来品牌活动良好的口碑和突出的特点,因而在当地受到欢迎。 三、文化活动的筹备与布局探索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上,“创新‘孔子学院日’文化品牌”、“孔子学院发展构想(2016-2020)”以及“如何评价孔子学院质量”等议题在大会进行了讨论,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建设特色孔子学院、建立语言课程以及文化项目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议题。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在2015年底率先成为全球11所文化重点孔子学院之一。文化孔子学院新品牌的建立带来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推广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建成有特色的文化孔子学院;如何与本地机构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都是学院作为“文化孔子学院”即将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活动筹备
以活动举办者的角度来说,文化活动需要进行筹备、执行和收尾三个阶段的工作,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经历将文化活动的筹备步骤总结为图:
不同规模活动的举办所需要的人员资源、场地资源以及经费支持各不相同,但在筹备步骤上差异不大。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近五年来的团队规模在10人左右。随着学院的发展以及人员分工的明细化,学院由教学部和活动部构成,因此专门负责活动的团队在5人左右,同时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为德语,在工作中没有德语语言背景的教师和志愿者在面对人员配合、场地资源、活动举办时的讲解以及应急处理时会面临一定的沟通问题。因此,在举办活动时,如何完成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高效密切的配合,也是活动筹备者应当考虑的因素。
2.活动安排与布局
维也纳市有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每年有超过上万场活动在此举办,因此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除了在办学上应突出专业化优势外,在文化活动中也应发挥优长,才能脱颖而出。
维也纳城市品牌活动、当地社团活动以及孔子学院的品牌活动均集中在四月至十月。因此进行活动计划时应该参考当地品牌活动的时间安排,注意突出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也可以更多地与当地合作,借助维也纳市品牌活动的效应,扩大影响。
针对孔子学院的活动安排,进行了关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份,均是学院所举办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具体结果如下:
1.反馈问卷调查并参与学院活动的受众集中在31岁至60岁之間。2.调查者认为工作坊和主题讲座的举办频率可安排为一周或两周一次,大型活动的举办在两月一次较好,每年举办主题活动的时间应当固定;3.调查者对中国元素出现在电影节中的期待较高,并希望学院举办更多的中国音乐会。
3.成果、不足和改进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活动在当地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品牌活动日渐成熟。活动不仅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在奥地利政界商界高层也得到较高评价。学院不断加深与维也纳大学的合作,努力创造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机会,积极参与了维也纳的大型品牌活动,大幅度地提升了学院知名度。
综合文化活动成果以及调查问卷结果,对学院将来的文化活动筹备提出一些建议:1.由于学院人员规模有限,团队流动性相对较大,就学院人员架构来说,相对稳定的团队更有助于“文化孔子学院”品牌的建设。2.应当不断加强与合作校方的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其场地、人员、宣传资源以及其他便利资源如优先选择时间以及租金减免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多渠道经费筹措以及资源共融,应不断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创造与当地品牌活动平台的合作。3.在活动筹备时应集中有效资源,结合奥地利的预约习惯,主题活动应在时间上固定,便于受众记忆加深印象。4.品牌活动的内容可以考虑采取“五一两赛一营”的品牌建设,即“一个新年招待会、一个健康日、一场精彩音乐会、一个孔子学院日、两场汉语桥比赛和一个夏令营”的方式,突出中国文化元素或者中西文化结合的亮点。5.在宣传上应发展多样化、本地化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年轻人群的宣传力度。在考虑受众布局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也应当保持一定的区分度,即针对政界商界高层、学院学员以及奥地利民众提供给专门性的文化项目,以此做到針对性和全覆盖。
四、结语
“文化孔子学院”作为新的品牌形式,通过专业文化活动的举办,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中西文化的融汇展现出来。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片有待继续开垦的领域,而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综合评价标准也值得我们思考。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作为首批“文化孔子学院”的代表已经取得了成果,但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环节,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优势,更好地建设“中国语言文化之友”品牌,成为有特色的“文化孔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许嘉璐.未央续集——许嘉璐文化论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单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文铮.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孔子学院的发展策略——以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传播,2013,(2).
[5]雷启立,常冬.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可能——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光明日报,2013,2(28):07.
[7]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ttp://www.hanban.edu.cn/
[8]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http://conference.chinesecio.com/
[9]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http://conference.hanban.org/
作者简介
史佳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职汉语教师,现赴任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并负责学院文化活动项目。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活动;案例分析;文化孔子学院
一、引言
在全球化环境下,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是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主导方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学习的势头步步发展,中国文化也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关注。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水平、高质量、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内容安排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也引起了广泛探讨,各类活动的最终受众效果也成为优质孔子学院今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2013年2月,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正式发布,旨在通过规划“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建设,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
2015年12月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孔子学院5年后完成全球布局,基本建成汉语文化全球传播体系”。[2]
与此同时,随着“三巡”、“汉语桥”、“孔子学院日”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建立与发展,标志性项目日益成熟。如何更好地推广品牌性文化项目的发展,探索其执行模式也成为重要议题。
笔者自2014年赴任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学院活动主管,执行、策划和参与学院各类活动,希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分析学院近五年来的活动开展情况,从活动筹备、内容安排、形式设置、受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析,总结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并以文化活动调研报告为基础,参考维也纳市文化活动设置,对学院将来的文化活动的建设提出建议。通过对文化的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方面对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今后的文化项目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工作在同领域的同行以及将来文化重点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二、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活动开展情况分析与评价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由维也纳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建立,已成为一所以语言课程为核心,多层次文化活动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在当地得到民众的喜爱,并受到政界高层的认可。
1.活动开展以及受众基本情况
根据学院历年的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6年所开展的活动类型主要见下表:
学院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体系:在形式上,文化活动类型基本固定;在内容上,常规活动以及品牌活动的内容也相对固定,而其他活动类型的内容则是根据实际主题以及资源可实现性来确定;在频率上,常规活动和品牌活动的举办频率无太多变化,其他活动的举办频率由实际情况而定,变化较多。
学院2011年至2016年所开展的活动场次以及受众人数见下表:
表中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学院举办的活动场次数量较为平稳,受众人次有较大变化。从表中数据还可看出活动举办场次同受众人数以及媒体正面报道次数并非成正相关关系,因而活动的举办数量并不能成为评价活动受众效果的决定因素。
2. 2015年度文化活动分析
2015年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各类活动49场,受众首次突破一万人次。
奥地利“就业与教育展览会”(Best)、维也纳大学“650周年校区大联欢”系列庆典活动以及奥地利传统舞会“康科迪亚舞会”(Concordia Ball)平均受众超过800人次。“就业与教育展览会”是奥地利一年一度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育展,学院首次参展,着力推广汉语课程和文化活动,效果较佳。2015年,维也纳大学成立650周年并举办了校庆系列活动,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学院参与的奥地利著名传统舞会以“东方遇见西方”主题,将典雅的中国韵味展台搬到维也纳市政厅,通过展示、解說与互动的方式成为舞会当晚的亮点。
孔子学院的自有品牌活动也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新年招待会、孔子学院“健康日”、孔子学院进社区以及2015孔子学院日,将中国新年、中医保健等鲜明特色主题呈现给观众。此外,学院还尝试了针对性较强的主题式活动,如:驻华外交官俱乐部活动,邀请了奥地利以往驻华的和即将赴华的外交官,搭建新老外交官交流平台。孔子学院夏季学期毕业庆典推出 “維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校友会”成立计划,把校友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为学院的课程服务建设以及文化活动发展提出建议和帮助。
在媒体报道方面:新华网以“奥地利与中国交流活动频频亮相维也纳”报道了学院6月的系列活动;以“中国皮影戏吸引维也纳观众”报道了学院10月举办的“2015孔子学院日”。得到国内的品牌媒体的报道,既是对学院活动质量的肯定,借助网络传播,也起到了沟通中国和奥地利甚至欧洲媒介的效果。学院参与的维也纳大学“国际日”得到维也纳大学校刊的报道;举办的“中奥媒体交流会”得到奥地利记者协会(?JC)的报道;受邀参加的“康科迪亚舞会”,得到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台(ORF)的报道。此三家媒体均为当地主流品牌媒体,具有受众广,效果强的特点,通过当地媒体的报道能够使多层次的民众更好地了解学院情况,利于有学院深入当地,扩大影响,更好地提供本土化的服务。
因此,2015年学院的文化活动得到良好效果的原因如下:1.充分利用合作院校的活动平台,在借助合作方活动平台的基础上突出了自身专业化的优势,更好地呈现了学院“中国语言文化之友”的特点。2.有针对性地与当地机构合作。学院通过与维也纳多家院校及机构成功合作了各类不同主题的活动并得到民众的好评。与当地机构的合作,能够节省人员、场地等资源并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效果。3.深化孔子学院品牌活动,品牌活动有着成熟的操作模式以及国内外良好的资源调配优势,加上学院近年来品牌活动良好的口碑和突出的特点,因而在当地受到欢迎。 三、文化活动的筹备与布局探索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上,“创新‘孔子学院日’文化品牌”、“孔子学院发展构想(2016-2020)”以及“如何评价孔子学院质量”等议题在大会进行了讨论,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建设特色孔子学院、建立语言课程以及文化项目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议题。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在2015年底率先成为全球11所文化重点孔子学院之一。文化孔子学院新品牌的建立带来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推广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建成有特色的文化孔子学院;如何与本地机构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都是学院作为“文化孔子学院”即将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活动筹备
以活动举办者的角度来说,文化活动需要进行筹备、执行和收尾三个阶段的工作,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经历将文化活动的筹备步骤总结为图:
不同规模活动的举办所需要的人员资源、场地资源以及经费支持各不相同,但在筹备步骤上差异不大。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近五年来的团队规模在10人左右。随着学院的发展以及人员分工的明细化,学院由教学部和活动部构成,因此专门负责活动的团队在5人左右,同时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为德语,在工作中没有德语语言背景的教师和志愿者在面对人员配合、场地资源、活动举办时的讲解以及应急处理时会面临一定的沟通问题。因此,在举办活动时,如何完成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高效密切的配合,也是活动筹备者应当考虑的因素。
2.活动安排与布局
维也纳市有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每年有超过上万场活动在此举办,因此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除了在办学上应突出专业化优势外,在文化活动中也应发挥优长,才能脱颖而出。
维也纳城市品牌活动、当地社团活动以及孔子学院的品牌活动均集中在四月至十月。因此进行活动计划时应该参考当地品牌活动的时间安排,注意突出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也可以更多地与当地合作,借助维也纳市品牌活动的效应,扩大影响。
针对孔子学院的活动安排,进行了关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份,均是学院所举办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具体结果如下:
1.反馈问卷调查并参与学院活动的受众集中在31岁至60岁之間。2.调查者认为工作坊和主题讲座的举办频率可安排为一周或两周一次,大型活动的举办在两月一次较好,每年举办主题活动的时间应当固定;3.调查者对中国元素出现在电影节中的期待较高,并希望学院举办更多的中国音乐会。
3.成果、不足和改进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活动在当地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品牌活动日渐成熟。活动不仅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在奥地利政界商界高层也得到较高评价。学院不断加深与维也纳大学的合作,努力创造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机会,积极参与了维也纳的大型品牌活动,大幅度地提升了学院知名度。
综合文化活动成果以及调查问卷结果,对学院将来的文化活动筹备提出一些建议:1.由于学院人员规模有限,团队流动性相对较大,就学院人员架构来说,相对稳定的团队更有助于“文化孔子学院”品牌的建设。2.应当不断加强与合作校方的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其场地、人员、宣传资源以及其他便利资源如优先选择时间以及租金减免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多渠道经费筹措以及资源共融,应不断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创造与当地品牌活动平台的合作。3.在活动筹备时应集中有效资源,结合奥地利的预约习惯,主题活动应在时间上固定,便于受众记忆加深印象。4.品牌活动的内容可以考虑采取“五一两赛一营”的品牌建设,即“一个新年招待会、一个健康日、一场精彩音乐会、一个孔子学院日、两场汉语桥比赛和一个夏令营”的方式,突出中国文化元素或者中西文化结合的亮点。5.在宣传上应发展多样化、本地化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年轻人群的宣传力度。在考虑受众布局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也应当保持一定的区分度,即针对政界商界高层、学院学员以及奥地利民众提供给专门性的文化项目,以此做到針对性和全覆盖。
四、结语
“文化孔子学院”作为新的品牌形式,通过专业文化活动的举办,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中西文化的融汇展现出来。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片有待继续开垦的领域,而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综合评价标准也值得我们思考。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作为首批“文化孔子学院”的代表已经取得了成果,但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环节,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优势,更好地建设“中国语言文化之友”品牌,成为有特色的“文化孔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许嘉璐.未央续集——许嘉璐文化论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单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文铮.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孔子学院的发展策略——以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传播,2013,(2).
[5]雷启立,常冬.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可能——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光明日报,2013,2(28):07.
[7]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ttp://www.hanban.edu.cn/
[8]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http://conference.chinesecio.com/
[9]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http://conference.hanban.org/
作者简介
史佳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职汉语教师,现赴任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并负责学院文化活动项目。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