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不断完善,实验(训)设备日益增多,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修的问题日益突出。改革高职院校现有设备管理体制,对实验(训)设备按企业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经验丰富的设备维修队伍,是提高设备完好率及实验(训)室使用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实训 设备管理 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院实验(训)设备管理现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各高职院校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基本办学定位方向。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就必须建设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例如:近5年我院加大基本办学条件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完善各专业实训(验)条件建设,到2012年6月,已建成:机械制造、汽车、工程造价、建工基础、建工综合、建筑环境等20个实训基地。
随着高职院校实训条件的不断完善,各类实训设备迅猛增加,特别是各种能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大型设备进入实训室后,实训设备规范管理与巨资建设相比就已经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设备故障日益增多,部分设备长期处于待修状态,不能满足正常教学;
2. 部分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有少数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浪费严重;
3. 实验(训)设备仍局限于学生实践教学需求,社会服务功能没能体现。
二、高职院校实验(训)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模式不适应日益增多的实训设备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由校、院(系)、实训中心(基地)组成三级管理模式;另外一种是,由校、中心(基地)组成二级管理模式。从这两种管理模式来看,由于都跨部门管理,就给实训室里的设备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管理制度不适应众多专业的实训设备
以上两种管理模式过分倚重“教学”,强调的是设备是学校的资源,必须无条件为“教学”服务,无限地扩大设备的“教学”功能。因此,制定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使用功能及服务功能有较多缺失,导致花巨资投入的设备使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实训设备作为公共资源而具备的“科研功能”及“服务功能”作用。
(三)管理队伍不适应功能齐全的实训设备
高职院校的实训(验)室管理队伍基本来自学校,如:院、系两级管理人员大多数是由教师或行政人员转任,设备管理意识薄弱,对设备使用功能认识不清;实训室管理员队伍素质较低,缺乏设备维护保养经验,导致设备故障频发。
(四)没有建立高职院校自己的维修队伍,无法对故障频发的实训设备进行及时维修
实训设备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会出现各种故障及正常磨损,需要进行维修。
三、我院实验(训)设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我校自2011年开始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等方面着手改革,经过2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管理模式,将实验(训)室按专业属性下放到各系部进行归口管理
2011年,我校开始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学院只设置“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校一级管理机构,将已建成的225个实验(训)室按专业属性下放到各系部归口管理。
(二)修订管理制度,提高实验(训)室管理效率
2012年,学校修订《实验(训)室管理办法》,将实验(训)室使用率(22学时/周)及设备完好率(95%)两个指标纳入学校对系部的年度考核指标;各系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将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实践学时全部安排到实验(训)室上课。
为提高设备完好率,各系部针对专业实验(训)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训)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办法,主要经验有:
(1)对实验(训)室进行分区管理,将各实验(训)室按专业属性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管理,各教研室选派有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经验的专任教师参与兼职管理,从而充实设备管理队伍的数量及素质。
(2)按照企业模式对设备维护保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即:“定人、定时、定点、定量”的“四定”原则,“定人”就是定管理人员,“定时”就是定维护保养周期,“定点”就是定要维护的设备,“定量”就是定每台设备维护保养项目。
(3)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和“学期维护保养”两大部分,管理员对每台设备的每个维护保养项目有完整的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强化实验(训)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设备维护保养是一项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是提高设备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除了选派有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经验的老师参与兼职管理之外,各系还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实验(训)室管理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与上岗考核。经过1年多的运行,这两项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维修队伍。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能求助生产厂家来校解决,其流程包括厂家来人检查故障、提出维修方案、报价、学校论证及与厂家商议最终维修价格及时间等环节,维修成本高及周期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议在高职院校设置校一级的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部),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维修队伍,负责学校所有实验(训)设备的维修工作并对系部实验(训)室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关键词】高职 实训 设备管理 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院实验(训)设备管理现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各高职院校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基本办学定位方向。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就必须建设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例如:近5年我院加大基本办学条件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完善各专业实训(验)条件建设,到2012年6月,已建成:机械制造、汽车、工程造价、建工基础、建工综合、建筑环境等20个实训基地。
随着高职院校实训条件的不断完善,各类实训设备迅猛增加,特别是各种能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大型设备进入实训室后,实训设备规范管理与巨资建设相比就已经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设备故障日益增多,部分设备长期处于待修状态,不能满足正常教学;
2. 部分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有少数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浪费严重;
3. 实验(训)设备仍局限于学生实践教学需求,社会服务功能没能体现。
二、高职院校实验(训)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模式不适应日益增多的实训设备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由校、院(系)、实训中心(基地)组成三级管理模式;另外一种是,由校、中心(基地)组成二级管理模式。从这两种管理模式来看,由于都跨部门管理,就给实训室里的设备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管理制度不适应众多专业的实训设备
以上两种管理模式过分倚重“教学”,强调的是设备是学校的资源,必须无条件为“教学”服务,无限地扩大设备的“教学”功能。因此,制定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使用功能及服务功能有较多缺失,导致花巨资投入的设备使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实训设备作为公共资源而具备的“科研功能”及“服务功能”作用。
(三)管理队伍不适应功能齐全的实训设备
高职院校的实训(验)室管理队伍基本来自学校,如:院、系两级管理人员大多数是由教师或行政人员转任,设备管理意识薄弱,对设备使用功能认识不清;实训室管理员队伍素质较低,缺乏设备维护保养经验,导致设备故障频发。
(四)没有建立高职院校自己的维修队伍,无法对故障频发的实训设备进行及时维修
实训设备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会出现各种故障及正常磨损,需要进行维修。
三、我院实验(训)设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我校自2011年开始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等方面着手改革,经过2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管理模式,将实验(训)室按专业属性下放到各系部进行归口管理
2011年,我校开始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学院只设置“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校一级管理机构,将已建成的225个实验(训)室按专业属性下放到各系部归口管理。
(二)修订管理制度,提高实验(训)室管理效率
2012年,学校修订《实验(训)室管理办法》,将实验(训)室使用率(22学时/周)及设备完好率(95%)两个指标纳入学校对系部的年度考核指标;各系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将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实践学时全部安排到实验(训)室上课。
为提高设备完好率,各系部针对专业实验(训)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训)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办法,主要经验有:
(1)对实验(训)室进行分区管理,将各实验(训)室按专业属性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管理,各教研室选派有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经验的专任教师参与兼职管理,从而充实设备管理队伍的数量及素质。
(2)按照企业模式对设备维护保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即:“定人、定时、定点、定量”的“四定”原则,“定人”就是定管理人员,“定时”就是定维护保养周期,“定点”就是定要维护的设备,“定量”就是定每台设备维护保养项目。
(3)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和“学期维护保养”两大部分,管理员对每台设备的每个维护保养项目有完整的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强化实验(训)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设备维护保养是一项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是提高设备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除了选派有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经验的老师参与兼职管理之外,各系还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实验(训)室管理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与上岗考核。经过1年多的运行,这两项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维修队伍。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能求助生产厂家来校解决,其流程包括厂家来人检查故障、提出维修方案、报价、学校论证及与厂家商议最终维修价格及时间等环节,维修成本高及周期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议在高职院校设置校一级的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部),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维修队伍,负责学校所有实验(训)设备的维修工作并对系部实验(训)室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