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是现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以帮助高校教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管理工作 因材施教 专业能力培养
体育作为现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正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其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体育学科的育人效果,发挥体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轉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传统教学理论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维护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的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而忽视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及价值等其他目的,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需要。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则恪守教材,缺乏情境性、创造性及灵活性,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缺乏情感与灵性的真实流露,因而导致师生关系的冲突与心理隔阂,影响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其后果直接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日渐显现,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倡导“生本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深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主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强化教研室的作用,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强化体育教学的基层单位即教学室的作用,应大力加强教研室的管理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教研室应把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每周进行一次有组织有内容的教法研究活动,列出专项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研究每一项内容的不同教法,集思广益,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阔思路,使教师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预先掌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所应采用的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利与弊,进行筛选,确定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法,然后进行提炼和加工,以形成具有现代教学理论支撑、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
3.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依据各个专项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评估办法》,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每学期将教师的量化评估结果按名次进行公布,并与评优、晋升、评定职称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考试杠杆的作用,制定严格的《体育课成绩考试规定》,其中,对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考试内容、标准、评分和违纪、作弊处理意见等都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教师组织考试、监考、填写成绩、补考、缺考等各个环节都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同时试行技能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任课教师不能对本班学生进行评分,改由其他教师或评分组完成。这样,既检验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又统一了考试标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责任心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个别学生侥幸过关和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确保了体育课考试的严肃性。
4.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域差异,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思想、智力、体力水平各异,个体差异较大,对体育课学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对体育项目选择的自由度也大,如果采用同一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要求,就会使得同班同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改变班级授课制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在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要搞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还要善教,区别对待要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体育教育、教养和发展,而不是只体现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更不是只体现在少数体育尖子身上,还要特别体现在体弱的学生、不爱体育的学生身上。应当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改变对待体育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的能力,让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体锻炼之中,以求得体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性。
5.重视和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与管理
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合理设置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在确保完成统一规定的理论课内容和时数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体育技能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的准备部分、项目交换、间歇休息、小结等时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将体育的时事、发展动态、知识、规则及裁判法等通过这些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淀,不断丰富体育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欣赏能力。
采用定期考查、布置练习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立理论课程各项目考试题库,根据试卷难度系数、分值、题型的要求进行命题,提高试卷的质量。考试的过程实行统一安排、教考分离、不断完善考试制度,使理论考试收到应有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6.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质量的要求标准不断完善和严格的情况下,能否拥有一支思想作风过硬、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高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使大批的青年体育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爱教敬业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是普通高校未来体育教育的基础和希望,也是关系到未来高校体育工作兴衰的大事,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学校及体育院、系领导要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列入学校及院、系的工作计划,要有专人负责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工作,制定青年教师的各项培训计划、措施和检查考核制度。从体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裁判规则学习、计算机、外语学习等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分期分批出外进修,以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武装他们,使他们成为教学一线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2)采用“老带新”的帮带方法,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将新近分配来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安排一名老教师进行帮带。帮带的内容主要有: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集体观念等内容的教育;认真细致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环节的指导,如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观摩青年教师上课,写出观摩意见。这些措施的采用,能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业素质。
(3)对青年教师的上课技术动作进行考核,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为了使青年教师保持原有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动作示范能力,由老教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内,组织青年教师对所授教材的内容进行练习,并在该项教材教授前,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课,否则不准上课,要进行补考,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此项措施的实施,大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练习积极性,克服了毕业后专业技能逐渐下降的现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的保持和提升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从而保证了良好的上课示范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各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努力探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对这些措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俊,刘雪冰.高校体育教学新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2]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许丕悌.人本主义教育观与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2006.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管理工作 因材施教 专业能力培养
体育作为现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正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其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体育学科的育人效果,发挥体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轉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传统教学理论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维护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的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而忽视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及价值等其他目的,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需要。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则恪守教材,缺乏情境性、创造性及灵活性,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缺乏情感与灵性的真实流露,因而导致师生关系的冲突与心理隔阂,影响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其后果直接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日渐显现,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倡导“生本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深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主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强化教研室的作用,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强化体育教学的基层单位即教学室的作用,应大力加强教研室的管理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教研室应把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每周进行一次有组织有内容的教法研究活动,列出专项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研究每一项内容的不同教法,集思广益,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阔思路,使教师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预先掌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所应采用的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利与弊,进行筛选,确定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法,然后进行提炼和加工,以形成具有现代教学理论支撑、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
3.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依据各个专项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评估办法》,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每学期将教师的量化评估结果按名次进行公布,并与评优、晋升、评定职称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考试杠杆的作用,制定严格的《体育课成绩考试规定》,其中,对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考试内容、标准、评分和违纪、作弊处理意见等都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教师组织考试、监考、填写成绩、补考、缺考等各个环节都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同时试行技能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任课教师不能对本班学生进行评分,改由其他教师或评分组完成。这样,既检验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又统一了考试标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责任心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个别学生侥幸过关和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确保了体育课考试的严肃性。
4.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域差异,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思想、智力、体力水平各异,个体差异较大,对体育课学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对体育项目选择的自由度也大,如果采用同一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要求,就会使得同班同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改变班级授课制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在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要搞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还要善教,区别对待要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体育教育、教养和发展,而不是只体现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更不是只体现在少数体育尖子身上,还要特别体现在体弱的学生、不爱体育的学生身上。应当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改变对待体育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的能力,让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体锻炼之中,以求得体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性。
5.重视和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与管理
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合理设置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在确保完成统一规定的理论课内容和时数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体育技能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的准备部分、项目交换、间歇休息、小结等时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将体育的时事、发展动态、知识、规则及裁判法等通过这些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淀,不断丰富体育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欣赏能力。
采用定期考查、布置练习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立理论课程各项目考试题库,根据试卷难度系数、分值、题型的要求进行命题,提高试卷的质量。考试的过程实行统一安排、教考分离、不断完善考试制度,使理论考试收到应有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6.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质量的要求标准不断完善和严格的情况下,能否拥有一支思想作风过硬、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高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使大批的青年体育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爱教敬业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是普通高校未来体育教育的基础和希望,也是关系到未来高校体育工作兴衰的大事,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学校及体育院、系领导要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列入学校及院、系的工作计划,要有专人负责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工作,制定青年教师的各项培训计划、措施和检查考核制度。从体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裁判规则学习、计算机、外语学习等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分期分批出外进修,以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武装他们,使他们成为教学一线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2)采用“老带新”的帮带方法,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将新近分配来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安排一名老教师进行帮带。帮带的内容主要有: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集体观念等内容的教育;认真细致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环节的指导,如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观摩青年教师上课,写出观摩意见。这些措施的采用,能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业素质。
(3)对青年教师的上课技术动作进行考核,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为了使青年教师保持原有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动作示范能力,由老教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内,组织青年教师对所授教材的内容进行练习,并在该项教材教授前,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课,否则不准上课,要进行补考,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此项措施的实施,大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练习积极性,克服了毕业后专业技能逐渐下降的现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的保持和提升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从而保证了良好的上课示范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各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努力探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对这些措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俊,刘雪冰.高校体育教学新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2]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许丕悌.人本主义教育观与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