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缘何产生“学习无用论”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南京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贫困生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和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中国青年报》 11月17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高期望才会成为贫困生的首要心理压力。不排除这些压力中有的不切实际,但具体到贫困生家庭穷尽全家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客观现实,就算父母们个个心胸淡定,因教育造成的沉重家庭经济负担,仍会成为贫困生心头一块无法搬走的沉石。
  压力大可能逼着贫困生更加勇敢地面对社会竞争,但前提是社会竞争环境公平宽松,机会多多。
  实际上,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经济方面差,更在于上升通道的狭窄。众所周知,在当下这个人情社会里,一熟三分巧,大学生“比爹式就业”乃至通过七弯八拐渠道就业的奇闻比比皆是,关系很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虽然社会也面向贫困生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但相较于那些有关系的同学,大多就业岗位报酬相对较低。就是撇开薪资问题来看,贫困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同样十分激烈。贫困生社会关系资源的先天性奇缺,迈向社会的起步就业,便面临着难以跨越的等级差别,这何尝不是贫困生的巨大心理压力?
  若以贫困大学生视角看,毕业之后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当是,如何尽快卸下因读书而使父母背债的沉重负荷。然而,就业的困难现实却又使他们望而生畏,即便就业机遇降临,但薪资能否在短时间内解决家庭欠款,又怎会不使他们犹豫不决?
  虽然大学生饱读诗书,但要真正成为有用之才,离不开社会的淬火。国外富豪成长经历不必比照,就是国内福布斯榜单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富豪们,也几乎看不到奋斗历程一帆风顺者,倒是不乏多次挫折后,仅仅那么一次的成功。很多人只看到这些成功者今天身上的耀眼光环,很少关注他们打拼的艰难。不过,再如何艰难,他们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取决于他们屡挫不折的意志,更取决于他们拥有更多试错的资本。贫困生不可能无视缺乏社会背景的现实,因为没有资本,他们弱不禁风,既无更多选择,也经不起任何闪失。而另一方面,越是迈向更大的成功,挫折失败越不可避免。
  人人都拥有梦想美好结果的权利,不排除有的贫困大学生的确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但更多人则对就业和创业现状心里没底,空有一腔希望,可连一条迈向希望的幽深小径也难找寻。当然有必要从心理上鼓励贫困生勇于正视眼前困难,但另一方面,更应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土壤,这既是贫困生常态化脱贫的重要根基,也是一个社会抛弃狭窄人情关系迈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社会中对体育方面的关注程度不断升高,对国民的身体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逐步向前推进发展的休闲体育运动,在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其对于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同时
以中职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基础教育新课改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如何实现本土化作了有益的尝试。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意义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转型发展高校应加强和重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德育 智育”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新时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转型发展高校 社会体育专业  中图
终身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育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进行了探讨。首先概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